總體而言,在帝國理工大學,淘汰率為全英最高,素來以學術嚴謹,畢業證含金量高而聞名。在此,我講具體講述考覈過程和淘汰方式。

以講座為基礎的筆試,基於不同的系院,可以掛科的數目不同。以化學係為例,第一年考試,掛科三到四門以內可以參加八月的補考,如果補考通過,可以進入下一年的學習,如果補考失敗,則被「gap」(休學一年後再參加來年的大考)。而在電子電器系,一年掛科三門將被直接gap,除非可以證明自己僅僅是因為客觀原因發揮失常,或在其它科目取得優異成績。補考和大考的題目結構會有明顯不同,補考的題量少,但是每題的分值較大,題目的難度和大考完全沒有關係,可能更難也可能更簡單。第二種考覈方式是針對化學這樣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考覈包括實驗產物評分,實驗報告(口試及文字),小組研究性實驗(最前沿,還沒有被測試過的實驗項目)等,佔比以文字性實驗報告為最大,實驗部分如果掛科,則直接回家,沒有補課也沒有休學。這種情況不常見,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

帝國理工的試題一般由代課教授出,與很多學校不一樣的是,帝國理工授予學位與人數比例沒有關係,完全看得分,所以教授試題的難易程度非常要命。據數據分析,帝國理工的淘汰率偏高和一等授予率偏低。例如,化學系每年學生約三分之一需要參加補考,實際被gap的人數每年不一樣,我上一屆是七人,我同屆同學我認識的有三人(我在系裡認識的人不過半)。而在電子電器系,第一年過後能挺進第二年的只有約五分之四。

講到這裡,我再說一下我自己的直觀感受,我在第一年做實驗的時候,由於特別不熟悉實驗,好幾次產物得分都是一分兩分(總分十分),想到實驗不及格會直接走人,每次產物評分結束我內心的壓力和焦慮可想而知,但還好的是實驗報告佔比較大,好歹讓我過了實驗關,今年實驗有了明顯進步,每年在實驗室待300小時,第二年再也沒有碰到過產物產量沒分的窘境。就講座和筆試而言,只要好好準備,每天整理筆記,過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只要你的選課不要作死(我認識的兩個被gap的人都是掛在了同一門課上,而且選了這門課的很多同學都表示後悔)。

總體而言,在帝國理工,學生間會互稱同事,制度上並不存在競爭關係,但是淘汰機制也是很嚴格的,想要畢業沒有那麼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也需要很多學習方法和考試技巧。講了這麼多不是為了嚇唬大家,而是如果選擇了大學,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認認真真地學習生活才能保證好的結果。


。一方面末位淘汰制有積極的作用,如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精簡機構等;另一方面末位淘汰制也有消極的方面,如有損人格尊嚴、過於殘酷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