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羣外國人,2000年前逃到中國,用一姓氏定居,如今發展成大姓!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並一直延續至今,這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密切相關,其中就包括世人熟知的姓氏文化,每個姓氏都有它的起源。據統計,我國姓氏數量高達5662個,其中單字姓3484個,兩字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每一個姓氏的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起源於圖騰、氏族、文化、官職等等,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外國舶來姓,比如“安”姓!

  安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百家姓》排名第七十九位,在當代姓氏排名列第一百一十多位,人口約一百七十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4%左右。安氏名人有:唐朝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五代永興軍節度使安光鄴、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明朝安希範、清朝安維峻等等,其中安重榮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當聽聞石敬塘答應做契丹人兒子的候時,曾痛言此事乃“詘中國以尊夷狄,此萬世之恥也”而流芳百世。

  據說,安姓的祖先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國人,大約在兩千多年前,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定居,並用自己的國姓“安”作爲自己的姓氏。幾千年繁衍下來,安姓已然成爲中國的一個大姓。

  原來,在遙遠的中亞,有一個國家叫做安息國(現代的伊朗),其王族後代皆以國名爲姓氏,稱安帕提亞氏。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成爲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爲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

  後來,隨着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連年戰事,衝突不斷,很多安息國的商人爲躲避戰火,紛紛逃往東方,並開始在中國定居生活,他們在辦理戶籍時爲紀念故國,都選用 “安”作爲姓氏。

  據說,當時安息國王傳位到太子安清時,因皇子嚮往佛學,於是就將王位讓給了自己的叔父,自己出家當起和尚。公元148年,安清來洛陽宣傳佛教,感覺中國不錯,隨後便決定定居了下來。在安清的後裔子孫、以及當時隨同太子安清一同入漢的侍從隨員們,皆以原國名的漢譯名稱爲姓氏,稱安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安氏正宗。現代很多安氏族人都尊奉安清爲得姓始祖。

  到了唐朝,“安”姓是西域“昭武九姓”之一。據說西域有康國被匈奴所敗,西遷至中亞,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尋、戊地等九個小國,直到唐高宗時期,“昭武九姓”先後歸附內地,其中有漢字音譯爲“安”,以其原“安國”國名首字爲氏。

  當然,並非所有的安姓都是西亞人的後代,有些中國人本來的姓氏就有安,比如秦朝時有安期生,亦稱安期,人稱千歲翁,安丘先生。

  今天姓安的朋友,祖上可能是外國人,不知道他們身上還有沒有穆斯林人的典型特徵,但無論如何,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中國古代盛世王朝,對外來居民都採取包容並蓄的態度,有崑崙奴、新羅婢、波斯姬、菩薩蠻等等,難道現在都被漢族同化了?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姓氏錄》、《安姓起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