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的話:說起中江信託,那可真是信託業內的一朵奇葩,3年前其橫空出世時,還曾被譽為信託界的黑馬,然而僅僅一年時間,它就痛飲到了過度擴張的惡果。截至到今日,該信託已有35隻產品逾期,涉及的總金額更是高達79億。而令人頗為意外的是,對了這麼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廣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卻如神兵天降,拍馬趕來——世界500強來接盤,中江信託真能起死回生嗎?

踩雷王中江信託的下半場:萬億雪松奮勇接盤,79億雷款有着落了? 新聞 第1張

塵埃落定,雪松入主中江信託

一家毫無牽扯的民企,無端接盤一家負債累累的問題信託,這種童話裏才會出現的白衣騎士,卻在極為現實的資本市場裏現身了。

據中江信託官網披露,就在前不久的4月21日,雪松控股在歷時5個多月的等待後,終於得償所願,以71.3%的控股比例正式拿下了這家業內知名的踩雷王——中江信託。

至此,廣州金融圈再添一位潛力無限的“虎將”,只是可憐了江西,繼江南信託“上交”中航系後,其碩果僅存的最後一張信託牌照也已拱手讓人。

而敢於吃下中江信託這樣的燙手山芋,雪松控股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土豪,而是一尊十足金的“黃金壕”。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雪松控股的前身為君華集團,這是一家以實業為主的的多元化產業集團。其發展到今天,已坐擁化工、文化旅遊、地產、社區生態、雲供應鏈、金融服務六大板塊,還有2家公司希努爾和齊翔騰達在A股上市。

和早已奔走深圳的前輩恆大不同,雪松行事向來低調,不太引人注目,直到去年該集團首次榮登世界500強,並成為廣州的第一民企後,這座萬億帝國的尊容才逐漸清晰起來。

說起來,雪松掌門人張勁也曾有一句王健林式的豪言——“五年目標三萬億”!此言非虛,在2017年的時候,雪松的營收就已突破了2210億。雖說這次收購中江,前前後後的耗費不下百億,但對於一個着眼三萬億的巨頭而言,這不過是個隔靴搔癢的“小問題”。

當然了,錢再多也不是隨便花的,至少雪松收購中江信託就不是什麼一拍大腿的愛心之舉。

根據他們家的官方解釋,雪松的最大業務板塊為大宗商品的供應鏈,而借道信託的應用場景和產業資源,雪松能夠為其擴寬新的盈利空間。

所以目前來看,這是一樁皆大歡喜,三方收益的豪門姻緣,且不論雪松佈局信託的真意為何,但至少在中江信託看來,這無疑是一場雪中送炭的及時雨。

79億涉雷,黑馬之死

說起故事的另個主角——中江信託,其本事沒那麼大,但輿論熱度就要火得多。

其實講起來還有些唏噓,中江信託由老牌信託公司江西國際信託演變而來,它於81年成立,03年合併組建,12年完成更名。其業務範圍包含政信合作、銀信合作、企信合作等。在2016年時還曾被媒體奉為業界黑馬,其當年的全年營收曾達到36.16億,在68家信託公司中位列第六。

和前幾年吃相難看的金控集團如出一轍,這公司業績好了,名氣大了,其野心也會不可抑制地膨脹起來。

16年後,中江信託明顯加速了其業務推進的步伐。17年中江完成增資擴股、首次把分店開到了外地,後來還因為違規交易國盛金控,被證監局批評警告過。

其實那個時候的中江信託,就已經有了產品逾期的苗頭:

踩雷王中江信託的下半場:萬億雪松奮勇接盤,79億雷款有着落了? 新聞 第2張

而18年伊始,金融環境進一步惡化,其他的省級信託平臺亦不能倖免,而此前樂衷跑馬圈地的中江更是雷聲不斷。

從金馬系列、金鶴系列、金虎系列、金海馬系列再到最近的銀象系列,手下“動物”紛紛脫籠造反。。。廠長結合諸多消息來源,做了個簡單統計,算上已違約的和有風險的,發現中江信託的問題產品共有50個,涉及的投資者達2400名。而根據接盤俠雪松的說法,其涉及的總金額並非之前坊間流傳的50億,而是79億!所謂的信託雷王也絕非“浪得虛名”。。。

廠長仔細看了下,這麼多的爆雷項目,其主要的大問題有兩個。

一個是項目本身的風控問題,還有一個是大環境的因素。

先說前者。有個很有意思的點,廠長發現中江信託非常偏愛那些“十八線”的政信項目:

踩雷王中江信託的下半場:萬億雪松奮勇接盤,79億雷款有着落了? 新聞 第3張

踩雷王中江信託的下半場:萬億雪松奮勇接盤,79億雷款有着落了? 新聞 第4張

比如在雪松入主的前幾天,還剛剛響了一對不大不小的雷:

踩雷王中江信託的下半場:萬億雪松奮勇接盤,79億雷款有着落了? 新聞 第5張

這個“金馬419”,它發行於2017年3月,期限2年,按資金檔其收益分為7%、7.3%、7.6%三類。融資人為隆陽廣廈,其實控大股東為保山隆陽國資。資金用途為“讓雲南保山隆陽區財政局2.5億的應收債權”,風控上也有隆陽國資做擔保。

而這個銀象402,發行於2017年2月,2年的期限,也分為7%、7.3%、7.5%三檔。其融資人為施甸天源供水。。。巧合的是,這家公司也是由保山國資全資控股。其資金用途為“施甸縣廉租房和公租房的項目建設”。

廠長這裏要強調一點,這些政信項目看似高大上,可政府兜底並不等於保本,因為政府也會“沒錢”啊——尤其這些財務狀況本就捉襟見肘的偏遠小縣城,廠長真不知道這家信託是怎麼想的,是支建還是助貧啊?

當然了,除了喜歡“跑地圖找小縣城”,中江還涉足了上市公司和商鋪這樣的地產項目,其產品不但越發越多,且基本外包,對融資方的信用還不講究,反正就是來者不拒。。。更何況中江也確實有些時運不濟,剛要大幹一場就撞上了時代的南牆。

17年是什麼時候?那正是金融去槓桿的關鍵之年,什麼意思?就是之前能批的錢,沒了,之前能貸的款,懸了,之前還能還的債,完了。。。

比如上面講到的雲南保山項目,其官方說辭就直指“宏觀調控”,具體來講就是“因國家經濟宏觀調控調整導致融資渠道受限,建設項目前期墊付資金難以收回”——從政府部門、銀行資管,再到國企民企,整個金融體系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很多大而廣的宏觀概念,最終都會通過信託、保險這樣的產品,傳遞到融資結構的最底層——投資者的頭上去。

前兩年的爆雷潮,也正是一個時代落幕的梭影,而中江信託,也不過是時代浪潮裏趕得最急,也死得最快的一隻蟲子。

雪松接盤,投資者真能解套?

在項目逾期和金融環境的雙殺之下,中江信託的業績也隨之一落千丈。

根據年報顯示,中江信託18年的營收僅為3.5億元,同比腰斬62.96%;總資產為94.24億,也已跌落百億門檻。

對於投資者的兌付期望,中江信託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在這種情況下,雪松的積極入局,自然是給回款無望的投資者帶來了希望。

“股東變更是否就不認賬了?認賬的話認多少?雪松將以何種方式,多長的週期來彌補這個窟窿?”

對於縈繞在投資者心頭的諸多疑問,雪松方面也算誠意滿滿。工商變更剛剛完成,雪松掌門人張勁就親自出馬,以“懇談會”的形式一併解決。

踩雷王中江信託的下半場:萬億雪松奮勇接盤,79億雷款有着落了? 新聞 第6張

對於“歷史遺留問題”,張勁提出讓投資者進行現場登記,並反覆強調“將對中江的問題負責到底,並維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而廠長瀏覽其官網,發現其初步的處理方案也已出爐:

踩雷王中江信託的下半場:萬億雪松奮勇接盤,79億雷款有着落了? 新聞 第7張

總得來看,分為兩步驟。

首先,在今年7月22日之前,中江信託將會把2019年4月22日前的逾期信託的相關利息權利轉讓給雪松控股,而雪松控股也會按照原合同約定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及付息頻率來兌付利息。

其次,在相關利息權利轉讓後的6個月內,雪松將推動中江信託以轉讓債權及追討債務人的方式,來確保投資者的全額本金到位。

對於這一條,據最新消息,雪松方已經和三家資管簽訂協議,對於收購時產生的折扣問題,雪松也會予以彌補;不但如此,對於中江信託未能兌付完的利息,雪松控股將在公告發布的一週內先行墊付,再補足相關手續。

至於這會不會又一場精心設計的緩兵之計?廠長個人覺得,問題不大。

從資金規模來看,作為世界500強的雪松,資產規模已達萬億,那麼幾十億的窟窿應該不成問題。

而且話說回來,怨有頭債有主,中江的眼光確實獨特,但融資方纔是導致產品逾期的罪魁禍首。在此之中,有三方擔保的擔保方跑不了,有資產抵押的也得拿來變現。另外就是政府項目,由於融資方的特殊性,一般來講這種產品是不大會造成實質性的損失的,當然時間成本的問題要另說了。

總的來看,中江信託的這次“賣身”相當之成功,甚至還有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味道。在藉機搭上了雪松的大船之後,如果其真能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並契合好產業+信託的新業務模式,中江的黑馬之旅可能還有新的篇章。

不過話說回來,可不是所有的問題企業都能遇到他的白衣騎士,而且白衣騎士自己,也有難處。

前陣子有粉絲向廠長爆料,說是雪松旗下私募的某隻債權類產品沒有在中基協備案,而是在金交所掛牌的。

銷售人員開始介紹說,今年債權產品幾乎沒有備案,備案的也多為明股實債。不過這位粉絲之後又發現了在中基協備案的債權類產品,想要退款,不想卻出現了退款困難的問題。

踩雷王中江信託的下半場:萬億雪松奮勇接盤,79億雷款有着落了? 新聞 第8張

今年其他類私募備案大幅度減少,很多都轉戰金交所掛牌。而信託則是可以名正言順地做固收產品,雪松拿下中江信託,是不是也有這塊的考量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