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G到5G的普及應該不會像3G到4G那樣一個時間跨度,或者普及的方式可能不大一樣。3G到4G可以理解為純帶寬的提升,這種提升使得用戶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應用感知有了極大的提升,而應用的提升又促進了網路的進一步普及。

5G則不一樣,首先從4G到5G的帶寬的提升對大多數用戶意義不大,什麼4K/8K,VR/AR之類,需求遠沒有那麼迫切,而且即使有片源也是問題,另外移動端設備支持4K播放的意義在哪,可能會說用電視看,但是用電視看為什麼不用穩定性更好的成本更低的光纖傳輸。其次,從移動應用和網路普及促進的角度。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從3G時代有線寬頻普及率已經很高了,也就是說應用和服務端都有積累且沒有釋放。4G到5G則不同,對於5G的應用目前沒有那麼多積累需要釋放。最後,都在提5G是革命性的,高速空口,網路切片等等。但是這樣不僅僅是基站做個升級就可以的,實現全普及需要從承載網到核心網做全部升級,這個投資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作為從業者,舉個例子一般基站單宏站投資在幾十萬數量級,承載網匯聚要幾百萬了,核心網基本沒算過……

最後,我的預測是5G首先應該在2019年重點城市的重點區域覆蓋,這個重點不一定給公眾客戶,有可能是工業物聯網等商業應用。2020年公眾客戶應該會搜到5G信號了,但是應用也會缺乏。到2022年會有應用,到2025年可能會「普及」吧。


在提速降費的大前提下,按現有通信體制,永遠也不可能。

5G要達到4G的覆蓋率,需求的基站數量,按一些機構的估計,是當前4G基站數量的2倍以上。

5G基站設備的能耗,說是當前4G基站設備的5倍以上,恐怕是不止的。

要讓這麼一張網「活」下來,那至少要當前10倍以上的電費支出。

當前中國三家通信運營商的電費支出佔他們總支出的多少?我沒找到沒有明確數據,但保守估計,怎麼也得10%—15%。

將電費支出擴大十倍,那三家通信運營商每天賺的錢,還不夠給供電局交電費的。

簡單來說,就是你用魔法變出一張如此覆蓋的5G網路,以現有幾家通信運營商的經濟實力,也根本運營不起。

所以,當前幾家運營商的觀點,4G,lte,long term ,長期演進,還是「長期」的,是整個通信的打底網路。

不客氣的講,就中國人交的那點通信費,就想要一張媲美當前4G覆蓋的5G網路?別做夢了!


4G的普及只是互聯網的應用為主,實際上日常接觸到最多的應用比如共享單車之類的物聯網,在現階段還是不是在4g應用,都是在2G頻段或者一個特定的頻段遠低於4G。

同理,你所說的普及,1、手機普及?2、真正使用方面的普及。

其實5G普及的結果是,使用人得到5G數據處理的最終結果的反饋,最終從手機端,指示牌等反饋給使用者享受5G的結果,或者在一些遠程醫療方面的安全穩定性上體現。

5G產業才剛起步,預計2-5年能以後能普及已經很快了


主要是錢的問題,目前資費標準難以承受成本壓力。


謝邀!

就目前行業釋放出來的信息來看,中國的5G大致可在2019年初步落地。

其中,中國移動的行動是最迅速的。2017 年 6 月,中國移動和中興在廣州開通全國首個5G預商用測試基站。當年11月,中國移動聯合高通和中興宣佈,成功實現全球首個基於3GPP R15標準的端到端5G新空口(5G NR)系統互通(IoDT);三家公司分別代表了運營商、系統提供商和終端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5G互通環節,這意味著中國5G在試驗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另外,中國聯通雖然也有類似推進工作,但多數還是在雲服務範疇,與普通用戶的需求存在距離感。 而中國電信與華為的合作,也多是偏重於視頻、電信雲、全光網等方面,與5G本身需求不甚密切。

雖然三家運營商的進度各有差異,但總體來看,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應該是大的趨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公眾號「有人物聯網」,獲取行業更多新鮮資訊及解決方案


今年已經開始建設了,下半年或明年應該能用上了吧!普及的話,過個三五年差不多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