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就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雏鸡的影响较大,在适当的湿度范围内,理想的相对湿度是:1周龄为65-70%;2周龄为60-65%;3周龄为55%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湿度不是重大问题,但应特别注意在高温和低温的情况下,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引起食欲减退、患病增多,生长速度下降。这种情况多见于炎热的夏季。

当低温高湿时,鸡增重减慢,耗料增多,易患感冒和消化道疾病。

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中,鸡舍内尘埃增大,鸡羽毛蓬乱,鸡显得烦躁不安,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增重也受影响。

总之,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湿度必须适宜,才能使鸡舍有著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鸡舍内湿度是否适宜,可以用干湿球湿度计测定,也可根据人进入鸡舍内的感觉和肉鸡的表现来判断。如果人在鸡舍内有湿热感,无鼻干口燥;肉鸡精神状态良好,胫、趾部细嫩有光泽,鸡群活动时基本无粉尘飞扬,表明湿度适宜。

(一)湿度来源

A、随空气进入;

B、通过鸡的呼吸排出;

C、舍内水及粪便的蒸发

(二)湿度过高过低的感官表现

如果人在鸡舍内感觉口干,鸡只大量饮水,鸡群活动时尘土飞扬,表明湿度偏低;

如果鸡只羽毛粘湿,舍内用具,墙壁上有一层露珠,舍内到处感到湿漉漉的,表明湿度过高;

也可通过一些仪器进行测定,如湿度计。

(三)湿度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1.湿度过高,则为病菌和虫卵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使雏鸡易患上曲霉菌病和球虫病。

2. 温度过高、湿度不够的干燥环境极易造成除鸡脱水,脚爪干瘪,且饮水量增加,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

3. 湿度过大,夏季不利鸡体散热,冬季可增加鸡的传导散热,还有利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发育,易引起疫病的发生。

4.湿度过小,鸡棚内过于干燥,棚内灰尘飞扬,可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

5. 湿度过小,尤其在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病,在育雏时,湿度过小可引起痛风。

6.外界环境对湿度也有影响,以北方地区为例:高温低湿的月份:公历5月份,公历6月份,外界温度高于35度,外界湿度一般低于50%,感觉干热;高温高湿的月份:公历7月份,公历8月份,外界温度高于35度,外界湿度一般高于70%,感觉湿热。

7. 通风量大,鸡舍内外湿度偏低,干燥灰尘多,鸡群很容易患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8. 外界气温高,湿度也大,昼夜温差小,高温高湿连续,对鸡群的影响最大,特别是中后期的鸡群。

9. 通风量大,鸡舍内外湿度偏低,鸡体水分散失较多影响鸡只的酮体质量。

10.下雨多,湿度大,水帘的降温效果差,中后期的鸡群中暑死亡一般在此时期;

11.低温高湿环境下,鸡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散热,高湿环境空气中水汽量大,其热容量和导热性均高,并能吸收鸡体的长波辐射,因而散热较多,同时,潮湿空气导致鸡体羽毛湿度加大,亦增大其散热量。总之,低温高湿环境,使鸡体失热过多,鸡只采食量加大,饲料消耗增多,严寒时,既降低生产性能还会产生冻伤。低湿可使初生雏引起脱水反应,羽毛生长不良,鸡只啄癖发生。

12. 高温高湿环境微生物易于孶生繁殖,易导致禽群发病,禽体内积热,禽群采食减少,饮水量增加,懒动并且生产性能大大下降,禽体难以耐受。继而使体温上升,终致中暑(热射病)而死。高温低湿时,禽只蒸发散热较顺利,特别是在气流加大时,可减缓高温对禽只的影响。

13.在进鸡前提高鸡舍湿度可以时鸡舍内温度均匀。

14.湿度对雏鸡的影响:

(四)、湿度控制

1、肉鸡饲养的前两周应保持较高的湿度,要求舍内无灰尘,无异味, 进入鸡舍无明显刺鼻的气味,

2、后期勤换垫料,防止饮水系统水,及合理的通风换气以调节舍内湿度。

3、育雏期结合升温取暖火炉上坐水盆,通过水沸腾产生的蒸汽来提高湿度,结合过道泼洒消毒水,喷雾等方法蒸发水汽以提高湿度。也可采用在舍内放水缸、水桶,还可在墙上喷水提高湿度。

4、当舍内过于干燥时,可用水盆盛水,让其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 的。

5、当湿度过高时,则要勤更换垫料,并加强通风换气,也要防止饮水 器中水溢出等方法降低舍内温度。。

6、尽量避免把雏鸡弄湿,以免患上「感冒综合症」,影响成鸡的上市 体重和饲料报酬率。

7、当湿度过低时,可在走道和两边墙壁上洒水,但不要洒粪便上,避 免产生过多的氨味。

(五)、防潮措施

1、建造鸡舍时选好位置,尽量在高燥地方。

2、鸡舍建造应保温防潮,对已建成鸡舍应待其充分干燥后才开始使用。

3、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用水,及时清扫粪便,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网路兽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