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跟陶魚飾品(一)同時期完成的作品


因為以前作陶魚,為了製造飽滿的魚身


總要在製作過程中,於魚身塞入報紙之類的東西


等乾燥到適當時機,再想辦法將報紙掏出來


免得燒窯時製造灰燼的困擾


因此,這兩件作品“偷喫步”


只做半面


乾燥後,填充物就很容易清除乾淨


 



 


素坯完成,晾乾中


 



 


燒製完成


唉!跟自己想要的顏色有段落差


擺放於原木切片上


嗯!還是有味道啦!


 


PS:還是覺得魚應該要飽滿厚實一點


所以,往後的陶魚作品會有改變!


 


附註:



學名:Hapalogenys mucronatus


中文名:橫帶髭鯛


科中文名:石鱸科


俗名:銅盆魚、石飛魚、打鐵婆、黑文丞


世界分佈:日本至臺灣


臺灣分佈:西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最大體長:25 cm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背緣隆起,腹緣圓弧。頭中大。吻鈍尖,約與眼徑等長。口前位,稍斜;上下頜約等長;頜齒細小,呈帶狀,外列齒較大;鋤骨、齶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密生小髭;頦孔3對。體被小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背鰭單一,前方具一向前平臥棘,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強大,尤以第III棘為甚;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胸鰭小,稍短於腹鰭;尾鰭圓形。體呈淡褐色,體側具6條暗褐色橫帶。腹鰭黑色;背鰭及臀鰭硬棘部鰭膜暗褐色至黑色;背鰭軟條部、尾鰭及臀鰭軟條部黃色而具黑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深30 -50公尺的礁岩區或是沙泥地的交會區。肉食性,主要以底棲的甲殼類、魚類及貝類等為食。通常喜好成羣遊動,白天躲藏在洞穴中,夜間出外捕食。


漁業利用:


盛產於每年的11月到隔年1月,一般以底拖網、刺網、手釣及底延繩釣等捕獲。是美味的食用魚,煎食、紅燒或煮湯都很不錯。


參考文獻: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楊鴻嘉圖鑑 ()  Lee, S-C.19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