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建軍大業》上映。作為紀念建軍90週年軍事題材電影,「建國三部曲」的最終篇,電影《建軍大業》在未播之前,就已經火了。不僅演員陣容豪華,且場景宏大,火力全開。對於這部影片,主創們信心爆棚,監製韓三平說:「戰爭片重回主流,《建軍大業》就是中國電影的重要未來。」於冬則自信影片票房將突破10億元。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政策的推動,軍事類題材電影在市場上份額逐步加重,拍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未來,國產戰爭片將回歸寫實和情懷。能否如同國外大IP一般,續寫紅色經典文化,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挖掘。

《建軍大業》上映主創信心爆棚

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廣播電視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上海三次元影業有限公司和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任監製的電影《建軍大業》已於7月27日下午兩點內地公映。

在全國60多個舉辦多場提前放映時,電影《建軍大業》就收穫無數好評,自公映以來,好口碑更是爆髮式增長。有許多觀眾表示影片不僅場面宏大,激動人心,在細節方面更是精益求精,「既有蕩氣迴腸、扣人心絃,也有鐵血柔情、催人淚下,從整體到細節的把握都非常好,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觀眾對電影《建軍大業》的眾位主演也給予了極高的認可,有人評論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背影全是戲」,也有觀眾表示,「真是沒想到一部愛國題材戰爭片我能看得那麼癡迷,年輕演員的演技真是令人喫驚,也太棒了。」不少人也在觀影后感慨稱向英雄們致敬,「忍不住激動之情,新中國全靠先輩們流血犧牲拼搏而來的。」

對於這部影片,主創們信心爆棚,監製韓三平說:「戰爭片重回主流,《建軍大業》就是中國電影的重要未來。於冬則自信影片票房將突破10億元。

軍事題材成為新熱點

從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3D》到2015年的《戰狼》、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再到今年即將上映的《戰狼2》《空天獵》《紅海行動》,曾經詬病過於高大全不接地氣的主旋律電影,尤其是軍事題材電影正逐漸成為電影市場的新熱點。

為什麼軍事題材主旋律電影會成為電影市場的新熱點?《戰狼》《湄公河行動》口碑票房雙贏的示範效應起了很大的作用。那為什麼這兩部軍事題材的主旋律能夠獲得票房口碑雙贏呢?一方面當然是電影製作水平比較高,另一方面也說明現在主流的年輕觀眾願意為好看的主旋律電影買單了

以前一提起主旋律電影,大家固有的印象就是節奏沉悶、愛開會、英雄人物走高大全,接不上地氣、引不起共鳴。《戰狼》和《湄公河行動》避開了這些「槽點」,試圖把主旋律電影打造成好看的商業大片。

近年來的軍事題材電影創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湧現出了一大批市場反響和業界口碑都很好的精品佳作,這些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故事片在銀幕上成功展現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格的當代軍人形象,呈現出百花競放,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

講述紅軍時期的《四渡赤水》《紅色娘子軍》《血戰湘江》,描寫抗日戰爭時期的《百團大戰》《地道戰》《鐵道遊擊隊》,描寫解放戰爭時期的《紅日》《林海雪原》《英雄虎膽》,描寫新中國成立以後的《開國大典》《建國大業》《英雄兒女》,這些影片用鏡頭記錄並展現了宏大敘事與家國情懷,成功塑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歷史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鄧小平等的偉大形象,突出表現了我軍戰功卓著的軍事將領諸如彭德懷、賀龍、陳毅、葉劍英、劉伯承等,鮮活創造了一批家喻戶曉的銀幕英雄。

如何讓軍事題材電影更具看點

互聯網氣質接地氣

《湄公河行動》的監製黃建新說:「我們一開始也想避著『主旋律』幾個字走,好像『主旋律』就等於沒票房,但後來我們想明白了,主旋律電影有沒有市場、受不受歡迎,關鍵還是看你怎麼拍。」博納影業的總裁於冬說,要想把主旋律電影拍得好看,就要按照主流商業片的規律來,避免說教式的宣傳。而警匪題材、軍事題材是最容易用商業手法包裝的,拋開固有的「主旋律」的包袱之後完全可以拍得精彩又刺激,讓年輕觀眾喜歡的同時也傳達了主流的價值觀。

於冬看來,網生代的年輕觀眾也是有英雄情懷的,只是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去激起他們的英雄情懷。「以前我們拍電影會迴避現實題材,一味拍一些古裝、特效,為了技術而技術。實際上,現在的年輕人和我們當年一樣,都有英雄情懷。既然我們小時候是被《林則徐》《林海雪原》《甲午風雲》的英雄情懷所感染,今年的年輕人也能被電影裏的英雄情懷打動。今天這個時代是需要英雄的,而我們的影視劇在這方面還做得不夠。所以一旦有一部電影點燃了年輕人的英雄情懷,他們就願意買票支持。」

場景寫實

以《建軍大業》為例,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秋收起義等,都是歷史上的著名戰役,也是《建軍大業》的重頭戲。擅長拍動作戲、爆破戲的劉偉強,這次更是「火力全開」,單場戰爭場面拍攝鏡頭數將近3000個,一場南昌起義就拍了20天。在三河壩戰役時,一個鏡頭中更是埋下了200個炸點同時爆炸,飾演陳賡的梁大維直說「跟真實戰場也沒差別了」,而他還一腳踩空掉到了煙點,結果吸入了太多的煙,喘不上氣不說,還一直吐個不停。

塑造英雄形象

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策劃部原高級編輯張東提出,文藝作品對軍人形象的塑造對年輕人有深遠影響。「00後出生的一代人即將進入軍營,這些看著大片、玩著手機長大的新一代,精神面貌和進入部隊的目的都與過去有所不同,這一批人早已超越了其父輩為了找出路、跳出農門而當兵的模式,很多人希望盡自己的職責,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圓自己的英雄夢。這樣的一批年輕人應該成為電影鏡頭新的關注對象。」

政策支持成最大利好

除了市場反應佳,軍事題材電影受到國家文化政策的大力扶持,則是該類型影片的最大利好。

日前,「紀念建軍90週年軍事題材電影播映暨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上,八一電影製片廠原副廠長馬維幹說:「軍事電影要塑造有血性、有擔當、勇猛過人的英雄形象。中國軍隊有無數敢打敢拼、不怕犧牲的英雄,但當下電影中的英雄形象卻越來越少。我們的軍隊不缺乏英雄和先鋒,只是缺乏歌頌英雄的作品。我們的軍事電影應該無愧於這個時代和英雄,把英雄正大光明地搬到銀幕上。」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回憶自己從幼時看過的幾十部軍事片中獲得血性和鬥志,讓人有勁、充滿了理想信念。他堅信好影片不僅可以培養教育幾代人,也仍然可以激勵今天的年輕人。英雄也可以成為觀眾反觀自我的坐標系,在先烈的參照下和廣闊的歷史視野中重新思考「我為祖國做了什麼」,從而深化對自我和國家關係的理解。

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90年走過的光輝歷程,軍事題材影片創作迅猛發展。張丕民認為:「軍事題材作品的創作應該結合我們今天軍人的生活,拍出一些更接地氣、更能夠激勵青年人的作品,貫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激發軍隊戰鬥力,保衛我們的國家。」

細節是重大題材作品的靈魂

談及戰爭題材,國外大片總是讓人記憶猶新,《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一部部引領全球票房的佳片。相比之下,國產電影還差多遠?

軍事題材電影以激烈的戰爭場面、熾熱的愛國之情和深刻厚重的主題而激揚人心,而深刻的主題只有具體落實在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甚至每一個動作上時,電影纔有了血肉,才更加豐滿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劇本中心主任蘇小衛談及電影《西南凱歌》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時,感慨萬分:在長江邊上,劉伯承、鄧小平和兩個小學生對話,小學生說:「劉伯承、賀龍這一聽就是大官的名字,但是鄧小平不像一個大官的名字。」劉伯承就給小學生講:「鄧小平以前的名字是很大的,但是鄧小平自己認為自己是渺小平凡的,所以就在參加革命以後改成叫鄧小平。」蘇小衛稱讚這部影片通過一個簡單的細節和故事,側面展現了鄧小平的偉大形象。

細節在賦予影片真實質感的同時,也讓軍事電影有了溫柔的一面。電影《湄公河行動》一開始,中國13名船員被射殺,一位被捆綁的婦女在開槍前一秒還在雙手合十地不斷求饒,無辜平民的弱小和毒販的強暴形成鮮明對比。《建軍大業》中周恩來和國民黨軍官斯烈談判失敗後,來到國民黨掃蕩後的街道,平民的屍體橫陳,那一刻對無辜百姓的悲憫成為日後破除萬難建軍的勇氣來源……

蘇小衛說:「電影在塑造人物時要特別注重細節。創作沒有捷徑可走,必須進行系統且較長時間的研究。如果不對創作充滿激情,精益求精的話,是寫不出好劇本的,沒有好劇本那麼好電影也無從談起。」

《建軍大業》監製韓三平透露,「我最近接觸到很多美國製片人、導演,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家都開始回歸到寫實、有深刻情懷的戰爭題材。」在他看來,中國有悲壯的戰爭歷史,在戰爭中更有著美好的情懷,《建軍大業》等戰爭題材影片就是中國電影未來重要的部分。

所以,我覺得,都看,哈哈


兩部電影都值得去看!

不要因為《戰狼2》的票房兇猛就忽略了《建軍大業》,更不要因為「主旋律」的原因而帶有偏見的拒絕這部電影!

《戰狼2》的劇情是基於現代戰爭背景下所虛構的一個故事,它熱血,刺激,令人看得感覺很燃。吳京近乎搏命一般的表演,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超級英雄一樣的軍人形象。

《戰狼2》的許多場面都很有大片感,並且有很多燃爆的動作鏡頭。吳京的真功夫底子,讓《戰狼2》的打鬥、槍戰、飆車甚至坦克對決,都很有質感!這樣一部電影,能給觀眾帶來足夠的震撼,能夠帶來一種很燃的觀影體驗。

但《戰狼2》始終還是虛構的,甚至是有很多誇張的虛構,即使再燃再猛,也終究缺乏一些厚度。

而《建軍大業》則比《戰狼2》要有厚度得多,為什麼?因為它是基於真實歷史拍攝的,是講述真實事件的電影,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並且,這些人物,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到賀龍、葉挺、羅榮桓,都是開國領袖、開國將軍級別的真英雄!

《建軍大業》這部電影還是不錯的,作為一部描繪真實歷史的羣像電影,人物多、事件多,壓縮到兩小時來表現,並不容易,需要挑重點,還得弘揚主旋律。

影片的場面、敘事以及演員表演,都很不錯。劉燁、朱亞文、歐豪、張藝興、霍建華、馬天宇、劉昊然,這些演員都很好。而我最喜歡的,還是賀龍和朱德這兩個角色,王景春和黃志忠演得真是好啊!

但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其實並不在電影層面,而是在歷史文化層面:透過電影,我們可以瞭解到,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動蕩時局下,有那麼一羣人,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不畏強權、不懼生死,拋頭顱灑熱血,令人敬畏!

相比於虛構的現代英雄,這些真實存在過的人物、歷史,更值得我們報以尊敬。

所以,當你要去選擇觀看《戰狼2》還是《建軍大業》的時候,如果條件夠的話,最好兩部都去看一下,做一下對比,看看哪一部更能打動你?

PS:文字為悟空問答作者木易電影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


淤積心中的吳京為啥這麼多年還在演卻徘徊走不出低谷,走出來也是憑著主旋律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的強烈疑問一掃而光,三觀又會從他身上的能量感受到自信之光的勵志折射。

年前,吳京憑藉和謝楠的情感故事自帶人設,映入公眾眼簾,參加電視訪談,出席品牌活動,這個時候想必有很多人把吳京當通告明星看,而不是藝術家,直到有一天,發現誤解了他。是的,直到有一天,無意間看到他操盤的《戰狼》一放在視頻網站裏一個跟組紀錄片,才隱約預感到他要幹什麼,他想幹什麼。「冷鋒」同志頂著雄雄烈日在全副武裝的片場裏打坐,皮膚黝黑,片子裡邊穿插著他的各種軍事體驗和訓練,以及跟工作人員一起對軍事裝備的調控,陣仗很大,攤子很威武,一看覺得責任也太嚇人,整這麼拉風的場面,吳京摟不摟得住,感覺吳京在電視劇裏當兵不過癮,要來電影當兵,我在呵呵地想,《衝出亞馬遜》再重複著拍,頂沒意思的,吳京要當臉譜化英雄,我纔不買票。

後來的事兒,不用再說了。2015年的四月檔,國產電影上線的,只有吳京的能入眼,而且取得壓倒性票房,壓倒性口碑,壓倒性讓人出其不意,吳京掙脫了單一主旋律的創作路子,把緊湊合理的視效剪輯,有節制的對話臺詞及幹練的人物關係,難得一見的特種作戰場面,連貫不間斷的動作衝擊有效組合,沒真正當過兵的吳京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兵做了一次最好的電影代言,也讓自己浴火重生。


一個熱血軍人誓言

小鮮肉演繹建軍光輝史

我估計今天的各大媒體,商家,個人朋友圈都要刷屏了,為啥?

第一,最近天熱心熱,中印邊境讓很多喫瓜羣眾關注,阿三瞎嘚瑟,別等中國軍人揍你(估計很多人都這麼想,只是沒法釋放),這不機會來了;

第二,昨天晚上,電影界掀起軒然大波,《戰狼2》和《建軍大業》同時上映,對於國人,終於可以以此來釋放一下自己的愛國之情了。一部是現代軍魂綻放,一部是魂之源頭,追憶那些年軍人的光輝歷史,傳承發揚,都符合這個燥熱夏天的口味。

國之軍魂,我驕傲,大眾的心啊,燃燒了!

那麼問題來了,昨晚你是去看了《戰狼2》還是《建軍大業》呢?帶著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看看哪些觀點有你的聲音。

看過首映的網友紛紛發來觀後感:

有人形容:戰狼

吳京說: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建軍鮮肉說:犯我中華者,真是討厭;

有人說:我是不會看建軍大業的,都是小鮮肉,不是我的菜,我喜歡硬漢,喜歡達康,喜歡趙東來;

有人說:我能2個都看麼,風格不同,口味不同;

有人說:一個人打敗40個人,不是演技的問題,而是觀眾更願意從現實思考過去;

還有人說,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想說,雖然我還沒有去看,但是我都會去看。我有我自己的理由,不會因為《戰略2》票房高,也不是因為《建軍大業》小鮮肉多,只是因為我喜歡有血有肉的軍事題材影視作品。這2個電影,我一直有關注。因為從小我就特別想做軍人(有機會給大家說說為什麼)。那麼拋開媒體報道,票房量,主演啊,我們單純的談一談這2個部作品展現的主題思想,我的拙見分享給大家:

1、題材方向不一樣。一個是現代社會軍魂的展現,一個是歷史重現,追憶當年革命軍隊成立,中國軍人正式進入歷史舞臺。那麼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關注點也會不同,票房也不是一邊倒,而差距本身智能說明現在的受眾羣體變了;

2、觀眾口味大不同。不論電影還是電視,現在都講究口味,是鮮肉口味,還是老戲骨口味,都要看合不合觀眾的口味。那麼多古裝劇,為什麼有人喜歡《89版射鵰》,有人喜歡《楚喬傳》,反腐劇那麼多,為啥《人民的名義》這麼火 ?我覺得不是誰演的問題,而是影視劇本身口味是否如大眾所願;

3、觀眾羣體變了。可以說這個因素對於2部劇的票房有很大的影響,現在的主流羣體是80.90後,因為時代的變化,人們的選擇權更自由,思想解放,可以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就喜歡吳京,所以選擇,我就喜歡張藝興,陳赫,所以我選擇,並沒有什麼對於錯。

4、 傳播方式變了。現在的電影都商業化,票房是衡量的重要指標,據說《戰略2》還簽了8億的保底協議,我相信沒有問題。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在的互聯網傳播太厲害了。特別是對於吳京,包括小鮮肉們都是這個時代的IP,自帶流量,藉助現在的新媒體傳播,影響力指數的增加,就預告,都夠讓你癢癢的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見。但是總結起來我個人認為:

這2部劇各有看點,更希望大家在期待的同時能夠有所思考的去看,如果只是看熱鬧,打的夠精彩,回去還內分泌失調,睡不著覺,還不如在家睡覺,打王者榮耀了。

但是如果你思考著看,你會發現,吳京展現的不僅是中國現代軍人的精神面貌,他也是普通人,也追求愛情,雖然劇中不多展現,但是整個劇情貫穿了這個主線,大家都知道,作為人民子弟兵,駐守邊疆,或者一線工作,因為責任和使命,他們可能過不了平凡人的生活,特別是特種兵。所以你真的是因為吳京而看麼?不一定吧!

而《建軍大業》雖然是歷史題材,好像我們只能通過想像去感知那個歲月,但是如果真的學過歷史,瞭解多的你會發現,那個時候,那些軍人不就是當時的小鮮肉麼?他們渴望和平,渴望自由,渴望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不能,必須要革命,要爭取,是哪個時代沒機會。所以他們參軍,革命,甚至犧牲生命。而這一切的付出,不就是我們生活的當下麼?

我覺得,這2部影片就是對中國軍人的詮釋,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感覺心裡踏實,和平是這個時代幸福的。

為中國軍人點贊。


我選戰狼2。雖然有很多網路噴子不懷好意的挑戰狼2的毛病。但是我認為咱們老百姓不是專家,不需要我們考慮那麼多,說物理邏輯不對,什麼個人英雄主義什麼的都是吹牛,從你認為好的電影裡面學習到一點東西就夠了,不必要吹毛求疵。當然我絕對不否認偉大的革命事業。永遠支持國產好片


戰狼首映就去看咯


哎 支持


坐著看到最後,直到花絮還有好多人沒走


不多說,事實說話!支持吳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