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闆,今年50出頭,近半年多來大便越來越不正常,一天要去幾次廁所,偶有發現便中帶血,以爲是痔瘡,並沒有在意,但腹瀉和便血癥狀不斷加重,一直未見好轉,人也開始消瘦。最後在家人的勸說下決定去看看醫生,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

大便異常的症狀易被忽視

大便,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生活問題,但不知是受什麼影響,很多人對其厭惡至極,避而不談,從來不想多看一眼,陳老闆的案例告訴我們,沖廁所前瞧一眼就是體檢,出現異常應該重視。

消化道腫瘤長在肚子裏,早期較少有不適症狀(所以腫瘤早期難以自我發現),但結直腸癌是長在結直腸粘膜上的,在相對較早期就可能通過糞便發現一些問題。

大腸癌可以導致大便異常,例如:

大便次數改變,原來一天一次變成現在一天幾次或出現便祕、腹瀉交替;

大便習慣改變,比如原理每天早上準時大便,現在變得沒有規律,或是便祕或是便意增多;

大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是成形的,現在出現了出現粘液便、暗紅色血便或變得細條了,有固定的壓痕等。

如果大便出現上述改變,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或摸到腹部有腫塊,應前往消化內科或胃腸外科就診,篩查是否存在腫瘤。

反過來,大便有異常,是不是大腸癌的表現?

絕大多數情況不是。引起大便異常的原因很多,可輕可重,可能只是“喫壞肚子”或是腸易激綜合徵,可能只是正在癌變的大腸息肉引起的,也還可能是大腸癌引起的。

雖然按統計來說,大便異常是大腸癌引起的比例並不高,但其危害最大,不去檢查,自己是比較難以判斷的。

不少中老年人把大便異常當成“食滯”或溼氣重的表現,寧願去中醫調理,也不願去做一次腸鏡,在中國大腸癌日益高發的背景下這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如果大便異常合併暗紅色血便,別再簡單的以爲只是溼氣重了,應引起重視進行相關檢查。

便血必須引起重視

便血這個問題可大可小,關鍵是找出原因,由於便血是痔瘡最多見的症狀,會導致一些朋友“見多不怪”,忽視了結直腸癌也可以引起便血,許多腸癌患者都有誤把便血認爲是痔瘡而延誤診治的經歷。

便血是痔?還是癌?上醫院,肛診或者腸鏡就可以分辨。但首先便血是自己在家發現的,我們可以大致判斷該不該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結直腸癌:結直腸癌的便血多數爲暗紅色,一般與大便混雜在一起,表現爲持續、不等量的出血,到了中晚期,可出現膿血便。腸癌除了便血的症狀外,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也是典型的症狀,如大便變細,次數增多等應提高警惕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相應檢查。

痔瘡:引起便血一般發生在排便後,呈滴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在糞便表面,不與糞便混合。

如果無法分辨,還是應該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畢竟健康是自己的,自己首先應該負責。一方面無論是痔瘡,是“腸炎”,還是其他什麼疾病可以得到相應的治療,一方面也明確有無惡性腫瘤或息肉。

大便異常,是個自己每天都可以發現的症狀,如果無視這些症狀而導致疾病診治被延誤真是太可惜了,因此我們在不斷地告訴大家一些健康知識,建立一些簡單的健康常識。

馬醫生推薦

爲了感謝廣大讀者長期以來對蘭世亭的關注和支持,更好的服務關注健康的朋友們,蘭世亭將在本微信公衆號原創健康科普文章中,精選優質內容,由醫生主播,錄製爲優美的音頻形式推送給大家,讀者朋友可以在線收聽。傳播善意,呵護健康,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