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國家全面開始加強遊戲版號管制開始,遊戲行業的監管改革開始進入“深水區”,引發行業內外悲觀。但這一局面很可能迎來轉機:4月2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顯示,首批進口遊戲版號已經下發,總數爲30個。其中,遊族網絡和騰訊的《權力的遊戲·凜冬將至》、網易的《迷室3》、完美世界的《洪潮之焰》獲批。

  進口版號爲行業注入強心針

  2018年,對遊戲行業而言,不啻爲一場挑戰。2018年3月,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組後,版號審批就一直處於暫停狀態。根據《2018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遊戲產業在整體收入上的增幅明顯放緩,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爲2144.4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僅爲5.3%,創下近年來增速新低。

  可以說,在遊戲產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如果沒有監管,整個行業如同“脫繮野馬”,很可能會帶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化問題,及時管制與“洗牌”對於中國遊戲產業而言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伴隨着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手遊開始成爲一個新的爆發點,與此同時亂象也開始頻出。比如,在日趨競爭激烈的手遊產業中,大公司通過流量優勢獲取大量用戶,中小遊戲公司爲了分一杯羹,開始在流量上“動腦筋”。而爲了獲得利潤,許多遊戲廠商開始在遊戲內容上打擦邊球。比如,棋牌賭博類遊戲、三俗遊戲、暴力遊戲頻頻在手機上出現,由此造成的社會問題、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多次被曝出。

  隨着行業的發展,遊戲產業的業態在不斷變化,而政府監管也與時俱進,更加貼近行業,監管方式也更加科學。既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隻堵不疏,更多是從行業長遠發展去考慮,這也更有利於行業健康持久發展。

  中國遊戲行業監管探索自己的道路

  從2018年12月29日版號重啓到4月1日之間,已下發的11批版號中,每批發放數量從67款到95款不等,目前已有959款遊戲獲得版號。遊戲版號雖已恢復發放,但與過去相比,版號下發數量已大幅減少。

  雖然版號發放數量減少,但同時也讓遊戲廠商開始更多的思考。如果說以往粗放式的版號發放,讓遊戲廠商比拼的是遊戲數量和代理數量的話,那麼版號的管制讓廠商更多重視起版號背後的價值以及自身遊戲的研發,開始注重更長久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包括騰訊、網易、阿里等廠商都在這方面進行着不斷的探索。2018年,幾大廠商先後推出了包括一批廣受歡迎的功能遊戲產品,獲得了廣泛好評。這些遊戲作品不僅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同時也宣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讓人們在遊戲中去了解中國文化,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嘗試與探索。

  日本媒體J-CASTニュース的調研發現在如今的中日手遊市場,從日本一方來看已經出現了對中國的“手遊貿易逆差”,中國的手機遊戲在日本市場收入遠高於日本手遊在中國市場的收入。數據顯示,日本手遊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在2017年爲307億日元,同期中國手遊在日本市場的收入是417億日元,中間相差了110億日元。

  這些數據體現着這個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而在他們背後是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只有在國內市場中練好“內功”,中國遊戲廠商在國際市場中才更有競爭力。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