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費者權益保護

3月12日,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召開的2019年“3·15”全省消費維權新聞通報會,發布了2018年度12315消費維權藍皮書。

藍皮書顯示,2018年,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各投訴舉報平臺共處理投訴、舉報、諮詢82.57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09億元。

熱點|如何避免網購、消費貸「踩雷」?省消委發布消費提示 新聞 第1張

據通報,2018年度消費者投訴熱點比較突出的有四個方面:

老年人購保健品投訴比較突出,是“保健”市場亂象的“重災區”。主要反映虛假誇大宣傳、廣告違法。如,廣告明示保健品的疾病治療功能,出現醫療用語,與葯品混淆;利用所謂“專家”“名醫”等名義違法宣傳。會銷、講座類保健品銷售點流動性較大,增加監管維權難度。

網絡消費投訴量高速增長,網購消費新問題層出。主要反映跨境海淘網站疑似售假、退貨難、發貨慢、售後服務差;拼團網購以低價誘使大批消費者參團,但產品質量、物流配送服務缺乏保障;有的返利網站通過返利優惠吸引消費者下單,但對返利條件、適用範圍等未作明確規定,致使返利名不副實。

預付式消費投訴頻發,金融信貸捆綁風險須警惕。2018年預付式消費領域又現新動向,以“租金貸”、“裝修貸”、“培訓貸”等為代表的“預付式+消費貸”新模式頻頻引發投訴,在長租公寓、房屋裝修、教育培訓、美容整形等消費領域尤為集中。

定製類傢具退換貨難,售後服務難保障。主要反映定製類傢具貓膩多、商家拒不履行“三包”義務、傢具與預定款式不相符、拖延發貨、定金不退等問題。

消費提示:

(一)消費者特別是老年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須理性消費。謹防受騙上當,務必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掌握識別保健食品的方法。不要將普通食品誤認為是保健食品,要認準保健食品專有“藍帽子”標識,批號應為“國食健字”、“衛食健字、衛食健進字、衛食進健字”等。二是要注意保健品不能替代葯品。國家允許保健品聲稱的只有27項特定保健功能,所有宣稱有治療性功效的保健品均涉嫌虛假宣傳和違法廣告,消費者對保健品的功效要有科學認識,不要迷信“延年益壽”、“包治百病”的宣傳,有病要去正規醫院就診。三是要提防不法商家的銷售陷阱。老年消費者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接觸廣告時,不要輕信“專家義診”、“免費講座”、“免費體檢”、“低價旅遊”、“政府補貼”等推銷套路,遠離商家利用小恩小惠做誘餌進行的保健品推銷,不要在養生講座現場購買保健品,多與家人子女溝通,避免購入明顯高於產品價值的高價保健品。

(二)消費者在網購時要擦亮雙眼,謹防掉入新型“陷阱”。跨境海淘、拼團網購、返利類網站等新網購模式往往以新穎誘人的包裝方式呈現,以低價實惠吸引消費者參與,特別是拼團類網站、APP病毒式的傳播途徑使其涉及的用戶面往往較廣。消費者在參與此類網絡消費時要特別注意審查網頁信息的可信度,謹慎參與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商品拼團活動,注意查看返利網站主體的合法性,如有無工商認證、可信網站認證等。對返利類網站的返利條件、適用範圍等要事先明確,以防錢財損失。

(三)“消費貸”套路深,消費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消費者在日常消費時,要提高警惕,謹防落入消費貸款陷阱。有的商家會對產品進行包裝,有意隱瞞貸款事實,消費者在付款和簽約前一定要詢問清楚,仔細閱讀相關條款,小心被“貸款”。消費貸款往往伴隨着高額違約金,一旦商家違約、“跑路”,消費者還要繼續還貸,高額違約金往往讓消費者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會影響消費者個人信用。

(四)消費者選購定製傢具時,要注意貨比三家和收貨查驗。買前要貨比三家,盡量選擇信譽好、品牌口碑好的商家,定製類傢具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對品牌、材料、顏色、規格尺寸、價款、交貨時間、售後服務標準等作出明確約定,尤其是要謹慎交付全款。交貨查驗要仔細,到貨後要當場驗貨,查看是否與所購傢具一致,尺寸是否合適,是否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如遇此類情況,應當及時與經營者溝通解決。

記者:劉曲

通訊員:羅申華 李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