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玄中,易經、黃帝內經、山海經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我們今天就探討一下,山海經與黃帝內經的關係。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山海經是九丘之之學,黃帝內經是三墳之黃帝之學。

  二、山海經、黃帝內經與長生不老術

  中國人爲什麼喜歡長生不老?

  黃帝練鼎、秦始皇如海求長生不老藥。

  孫悟空學道的典故:可得長生否?

  西遊記第二回:

  祖師道:“那山喚名爛桃山。你既喫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從我學些甚麼道?”悟空道:“但憑尊祖教誨,只是有些道氣兒,弟子便就學了。”祖師道:“‘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悟空道:“憑尊師意思。弟子傾心聽從。”祖師道:“我教你個‘術’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術門之道怎麼說?”祖師道:“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兇之理。”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麼?”祖師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學!不學!”祖師又道:“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甚義理?”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或看經,或唸佛,並朝真降聖之類。”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麼?”祖師道:“若要長生,也似‘壁裏安柱’。”悟空道:“師父,我是個老實人,不曉得打市語。怎麼謂之‘壁裏安柱’?”祖師道:“人家蓋房,欲圖堅固,將牆壁之間,立一頂柱,有日大廈將頹,他必朽矣。”悟空道:“據此說,也不長久。不學!不學!”祖師道:“教你‘靜’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靜字門中,是甚正果?”祖師道:“此是休糧守谷,清靜無爲,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睡功,或立功,併入定坐關之類。”悟空道:“這般也能長生麼?”祖師道:“也似‘窯頭土坯’。”悟空笑道:“師父果有些滴 。一行說我不會打市語。怎麼謂之‘窯頭土坯’?”祖師道:“就如那窯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水火煅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悟空道:“也不長遠。不學!不學!”祖師道:“教你‘動’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動門之道,卻又怎樣?”祖師道:“此是有爲有作,採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製,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並服婦乳之類。”悟空道:“似這等也得長生麼?”祖師道:“此欲長生,亦如‘水中撈月’。”悟空道:“師父又來了!怎麼叫做‘水中撈月’?”祖師道:“月在長空,水中有影,雖然看見,只是無撈摸處,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學!不學!”

  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麼?”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揹着手,走入裏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衆而去。唬得那一班聽講的,人人驚懼,皆怨悟空道:“你這潑猴,十分無狀!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這番衝撞了他,不知幾時纔出來啊!”此時俱甚抱怨他,又鄙賤嫌惡他。悟空一些兒也不惱,只是滿臉陪笑。原來那猴王,已打破盤中之謎,暗暗在心,所以不與衆人爭競,只是忍耐無言。祖師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揹着手,走入裏面,將中門關上者,教他從後門進步,祕處傳他道也。

  當日悟空與衆等,喜喜歡歡,在三星仙洞之前,盼望天色,急不能到晚。及黃昏時,卻與衆就寢,假閤眼,定息存神。山中又沒打更傳箭,不知時分,只自家將鼻孔中出入之氣調定。約到子時前後,輕輕的起來,穿了衣服,偷開前門,躲離大衆,走出外,擡頭觀看。正是那:

  月明清露冷,八極迥無塵。深樹幽禽宿,源頭水溜汾。

  飛螢光散影,過雁字排雲。正直三更候,應該訪道真。你看他從舊路徑至後門外,只見那門兒半開半掩。悟空喜道:“老師父果然注意與我傳道,故此開着門也。”即曳步近前,側身進得門裏,只走到祖師寢榻之下。見祖師蜷局身軀,朝裏睡着了。悟空不敢驚動,即跪在榻前。那祖師不多時覺來,舒開兩足,口中自吟道:

  “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閒。

  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幹!“悟空應聲叫道:“師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時。”祖師聞得聲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盤坐喝道:“這猢猻!你不在前邊去睡,卻來我這後邊作甚?”悟空道:“師父昨日壇前對衆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裏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祖師聽說,十分歡喜,暗自尋思道:“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謎也?”悟空道:“此間更無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師父大舍慈悲,傳與我長生之道罷,永不忘恩!”祖師道:“你今有緣,我亦喜說。既識得盤中暗謎,你近前來,仔細聽之,當傳與你長生之妙道也。”悟空叩頭謝了,洗耳用心,跪於榻下。祖師雲: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臺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裏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後來,漢武帝、宋神宗徽宗好神仙術,成吉思汗、忽必烈雖信佛教,也信道教,成吉思汗問仙於丘處機,忽必烈請太一道入宮。雍正服丹藥而死的傳聞。

  乃至後來的很多人,都向往長生不老,並敢於人體實驗。

  就是因爲古老的經書裏面有記載。

  1、關於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

  《山海經》中有記載黃帝的比較多,《山海經·大荒北經》:“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爲中華人文始祖。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隊:風後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醫藥: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水井:井的發明,古人也歸功於黃帝。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等之發明。

  最關鍵一點是,黃帝最後練鼎飛昇,獲得長生不老。

  《史記》:“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髯垂胡,下迎黃帝。”

  作者:高鬆(山海經研究院院長) 來源:《山海經與黃帝內經》

  聲明: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