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為何屢禁不止?除了製假售假的不法分子層出不窮之外,有些互聯網平臺難辭其咎。

近日,當着公安部以及全國31省市自治區公安機關的200多名代表的面,劍南春酒業的代表就在“中國酒類假冒偽劣刑事打擊交流論壇”上炮轟某些互聯網平臺,雖然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對明顯存在問題的疑似假貨做處罰,但實際上,一些平臺為了自身發展,對假貨採取默許甚至放任的態度。

9塊9包郵的茅臺

李廣躍在杭州經營一家煙酒超市已經很多年,茅臺、五糧液、洋河等高檔白酒一應俱全,因為價格並不“親民”,所以他做的生意中,“定價一千以上的白酒,零售部分幾乎可以忽略,主要是跟附近的一些酒店有合作。”即便如此,他也感嘆生意不好做,“因為網絡的沖擊很大,尤其是微商。”

他說,去年就有好幾個人帶着從網上買的白酒來他的店裡鑒定真假,其中有一個還是他的朋友。

劍南春酒業炮轟:某些互聯網平臺對假貨採取默許甚至放任的態度 新聞 第1張

“他說買了一箱飛天,從網上撿漏,我問他多少錢買的,他說9塊9一瓶,我當時就跟他說鐵定假酒啊,他就帶來驗,外包裝不仔細看沒問題,但我們看得多的一眼就看出來了,手感就不對嘛,飛天的瓶子摸上去很潤,跟玉一樣。”

李廣躍說,9塊9別說買不到飛天茅臺,“就連人家那蓋子都不一定買得來。”

讓他沮喪的是這位朋友當時的反應。李廣躍好心勸他,這麼便宜的東西,喝了不明不白,還不如小超市那些沒牌子的酒,至少來路清晰,各種標識都有,“但他居然說,一般人又看不出來。”

李廣躍直言,很多假酒販子其實就是喫透了有些人的虛榮心,“別看才賣9塊9,但走量大,製假成本很低,賺得估計比我們賣正規酒的多多了。”

一些平臺對假酒採取放任態度

畸形的消費理念,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假酒泛濫。但是,在眾多酒類企業的眼裡,另一層面的擔憂則更為嚴重。

那就是互聯網平臺售假。

劍南春酒業的代表就直言,隨着技術發展,互聯網平臺都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對明顯存在問題的疑似假貨做處罰,但實際上,一些平臺為了自身發展,對假貨採取默許甚至放任的態度,“這加大了我們保護品牌知識產的難度”。

一方面,許多互聯網平臺不斷地給用戶留下技術進步的印象,另一方面則一直對平臺上的假貨視而不見,這也是被廣為詬病的地方。

劍南春酒業炮轟:某些互聯網平臺對假貨採取默許甚至放任的態度 新聞 第2張

以白酒為例,在網上檢索可以發現,目前一些平臺上依然存在着大量假冒山寨知名白酒的“商品”,9.9元每瓶的五糧液和茅臺酒也並不鮮見,一些打着“品牌館”或“旗艦店”旗號的“五糧液股份A級佳賓小酒”以及53度“貴州茅臺鎮原漿酒”隨處可見,外包裝與原品牌極為相似。

“打假很難,但這不應該成為縱容包庇製售假行為的藉口”,南京警方也喊話,打假需要每一個參與進來的人真心實意的付出,而不是千方百計的喊口號做樣子。

打假形勢依然異常嚴峻

這些年,阿里巴巴已經由假貨的受害者逐漸演變成互聯網打假的先驅,並且通過各種方式分享自身的打假經驗。

《2018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阿里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公安機關建立了線下打假合作,累計推送超5萬元起刑點的涉假線索1634條,協助抓捕涉案犯罪嫌疑人1953名,搗毀窩點數1542個,涉案金額約79億元。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餘志豪介紹,2018年,96%的疑似侵權商品鏈接一上線就被封殺,每1萬筆訂單中僅有1.11筆為疑似假貨。

在線下酒類打假領域,2018年阿里巴巴先後主動協助貴州、四川、遼寧等全國20個省份的執法單位進行了線下案件打擊,破案49起,抓獲涉案人員945人,搗毀生產窩點217處,涉案金額16.24億元。

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公安部經偵局就與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相繼成立了合作小組,對涉假線索全天候排查。

劍南春酒業炮轟:某些互聯網平臺對假貨採取默許甚至放任的態度 新聞 第3張

“2016年以來的三年間,阿里打假技術協同公安機關破案1800餘起。”公安部經偵局副調研員張菲菲說。

如今,隨着阿里巴巴打擊假貨的力度不斷加大,假貨向其它電商平臺轉移流竄現象日益凸顯,一些新興社交平臺成為製售假分子分享經驗的重要場所,一些境外製售假分子還通過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軟件為假貨引流。

“製售假已從基酒供應、包材生產、運輸儲存、產品銷售等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形勢異常嚴峻。”茅臺集團黨委委員、總法律顧問劉漢林感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