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她最近很想去學小提琴,按照常理,我本該鼓勵鼓勵她,後來我決定跟她說實話,有些事情,可能不是我們中年人能堅持的。

  三十歲那年,我患了媚雅綜合症。王小波解釋過媚雅這個詞,是指大衆收到某些人的蠱惑與誤導,一味追求藝術的格調,也不問問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

  那年五月的某一天我路過琴行,感到腦袋裏有個主意蠢蠢欲動,動若脫兔。我真的太想學鋼琴了,是的,鋼琴,這高雅的藝術。每次一看到酒店大堂或者商場中央擺着一架鋼琴,立刻產生一種幻想,如果這時候能坐上去,閉着眼睛搖頭晃腦十指大動彈上一曲,接受所有人崇拜和羨慕的眼神,肯定是種相當美好的感覺。

  若干年前這種幻想是去做一隻搖滾樂隊的鼓手,染白色頭髮,耳朵上穿滿幾十個耳釘,露出一隻紋身花臂,在少年們掀翻屋頂的尖叫聲中酷酷地敲打架子鼓。幸好我年輕時忙着約會也窮得吊兒叮噹,壓根沒有時間和錢去實現夢想,現在夢想掉了槍頭,不知道多想做一個高雅藝術的練習生。是這樣的,人們對高雅藝術始終都不會討厭,如果你一生都沒和它發生過關係,它總有本事在你有了一點閒錢和閒空的時候鑽出來,時時刻刻折磨着你,讓你去試一試。

  反正那天我義無反顧地踏進琴行,掏出3000塊錢報名了20節鋼琴課。看到老師的瞬間讓我有點失望,她看起來跟尋常發福中年婦女沒什麼區別,根本沒有一點點氣質的殘留。不過當老師在我要求下彈了一小曲致愛麗絲後,魔力出現,啊,她看起來真是高貴,有風度,遙不可及。

  順便說一句,鋼琴初級班裏絕大多數都是幼兒園小朋友,雖然我的老師保證說,有很多退休老太太都在跟她學琴,而且學得很好,你這樣的,半年後就能彈上致愛麗絲。

  小朋友們歪歪扭扭坐在椅子上,彈得一臉不情願,揹負着爸媽的藝術夢想。讀書時候班裏總有幾個學鋼琴的同學,談起這玩意,苦大仇深地像喜兒說起楊白勞,情深之處忍不住抹眼淚:這輩子都不想碰這玩意了!

  看着她們堅毅悲傷的容顏,我跟現在一樣,羨慕極了,如果家裏有臺鋼琴,隨時可以上去叮叮咚咚奏上一曲,起碼九泉之下我那做農民的祖父肯定會很高興。

  當時我兒子才2歲,話都不會說,我想得特別美,等我學會了鋼琴,耳濡目染之下,他應該也會練得很勤快吧。一想到有雙份的好處,我想也沒想,就開始在網上搜索鋼琴的價格。幸虧小陳及時發現,制止我說,不如先租一個。

  租一個?多不帶勁啊。家裏有個嶄新的鋼琴,多高級,多有面子!

  差一點我就買了,但鋼琴真的很貴,權衡之下,花一萬塊租了一年。鋼琴搬回家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很激動,鄰居站在樓下問:是鋼琴啊?都讓我心中一片喜氣洋洋,是的,從此我就是一個會彈琴的人了。

  翻開《約翰湯普森幼兒鋼琴入門指導》,對着裏面的《生日聚會》《玩具兵》談上十來遍,感覺真是好極了。老師講只需每天半小時,你就能在學琴上有一定的長進。何止半小時,我想用全部的生命去彈。

  然而你知道,成年人的生命是很緊張短促的,每天都會奔湧出無數的事情,叫你忙得焦頭爛額。其中最叫人手忙腳亂的,當然就是兒子了,剛剛弄好兒子,又要開始打字寫稿。偶爾一個禮拜不碰琴,我那風度極好的鋼琴老師已經忍不住開始打手,你一定要多多練習啊。

  於是回家對着鋼琴,彈了十分鐘,剎那瞭解當年那些考級生的痛苦,這麼枯燥乏味的事情,還真是做不來。我的一個朋友說:你也不是多麼閒的人,爲什麼要投入到這麼一件耗費精力的事情中去。

  可是鋼琴就在眼前!它在我狹窄的房間裏惡狠狠佔據着一個龐大的位子,每天都看着我,問我:你還記不記得當初的夢想?

  我到底是受了誰的蠱惑去學琴,這事不重要,唯一的真相是,這玩意我的確消受不了。

  這讓我懷疑很多人督促小孩去學琴的真相,他們根本消受不了,只能利用權威讓孩子義無反顧過上琴童生涯,脫口而出是爲了你好。

  我上了四五節課後,再也沒去上過那個老師的課了,每次請假的理由都是一樣的:出差了,x老師……

  在家裏偶爾要談上一曲,又五分鐘都堅持不下來的時候,我想如果我身邊有個郎朗那樣的爹就好了,一沒彈對就往死裏打……

  一年後,我把鋼琴退了。那個龐然大物從我家弄出去的時候,我的心情真是出奇地愉快,暢爽,美妙。

  後來小孩經常吵着說:幼兒園某某小朋友會談鋼琴,我也想學。

  我都會耐心地勸他:你基因上沒有這個細胞,你懂嗎?你看你手指這麼粗。

  再後來,某一天,我在衣櫃裏,竟然發現了一把小提琴!

  這是誰的小提琴啊?

  小陳尷尬地站出來說:我的,我大學的時候,很想學小提琴……

  那你還會拉嗎?

  十幾年沒拉過了,我可以傳給兒子。

  我驚呆了,小陳竟然也是有過音樂夢想的人。

  這更加說明瞭,大部分成年人追求任何夢想,都跟減肥一樣,半途而廢。

  有些事情,能不折騰就不折騰了吧,你說是不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