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在10年前,站在臨江鎮大橋上,眼前定是一片低矮的建築,這是重慶市開州區城鎮規模最大的鎮,從外觀看似乎沒有什麼特別。

  2012年,臨江鎮建起了第一座電梯房,20層樓的,臨江成了當時開縣最先擁有電梯房的鄉鎮。到了如今,短短七八年的時間,臨江鎮上有了數十棟高樓。從外觀上看,高樓林立的臨江鎮,對得起“開州第一鎮”的稱號。

  鎮上的高樓還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着,讓人感嘆這個鎮的消費能力。

  四十米大街,又叫長青商業街,這裏是臨江鎮最熱鬧的地方,以前也是,現在還是。

  臨江鎮自古就商貿活躍,是開州西南部的物資集散地,別的鄉鎮都是定期趕集,而臨江卻是每天都趕集的“百日場”。

  以前的老縣城是漢豐鎮,城鎮規模較小,而臨江鎮和漢豐鎮在熱鬧度方面,差距不是很大,所以臨江還有“市井繁華蓋縣城”的高度美譽。不過如今,開州城區可以說比臨江場鎮大十倍,不可同日而語了。

  大興街是貫穿臨江場鎮的一條大街,既是商業街,也是一條交通要道。一到春節,即便實施了單行,這裏依舊是擁堵。鎮始終還是鎮,四十米大街有點城市的味道,而大興街依舊還是擺脫不了小鎮的影子。

  臨江的“熱鬧”可以滲透到背街小巷,在車輛都不能通行的過道里,兩邊都是商鋪。

  在臨江的老街上,還能發現一些充滿年代感的招牌(門店已倒閉,但招牌保留了下來),這些字體和版面,比如今紅底白字的噴繪廣告,高級很多。

  臨江中學,是一所重點中學,又叫“開二中”。郭沫若和季羨林兩位文學大師,曾先後爲臨江中學題校名,這在開州這些學校中,是極其罕見的。

  臨江鎮是一個故事多多的小城鎮,這裏特產香綢扇、冰薄月餅,還有大混蒸、臨江烤魚等美食,林貴福的故事也發源這裏。臨江可拍的東西很多,如臨江大橋、臨江風雨廊橋、花園街、馬鞍山公園、東佛寺、老街等等,如果有機會,以後會拍攝分享給大家。

  (圖文由偉遊四方原創,請勿轉載。尤其是開州的那些公號,請高擡貴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