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与调适 2  

从三年前开始,我应经济部专业人员训练中心的邀请,每年的春天都会在新竹的中心讲这个课题:「全球暖化与气候变迁」。但与其一直在述说灾难性的可能发生,环境教育更重要的是正面的教育与行动,因此我大致上都会加入如何去应变与调适的议题,才会让人家还觉得这个世界有救,而不是灾难性的逃避。

更早之前,我每到一处分享环境教育时,该地似乎就有些事情发生,如莫拉克台风前几日,我参与屏东县校长会议讲气候变迁,隔一年八月到高雄市与市内总务主任谈校园节能减碳,隔几天也发生水灾。不是我乌鸦嘴,只是恰巧遇到气候变迁的频率增高,所以免不了俗气地,每次说到这些巧合的故事时,就先声明与我无关,倒也奇怪,这几年在新竹讲,就没事了。

反而去年(2012年),灾变跑到我所居住的台北盆地南缘,6月12日下了一场大雨,流往景美溪的闸门没开,附近的木新路被迳流爆开,马路被下水道掀起,一周内无法通行,这样的事发生在首善之区,市府因此换掉一名处长。要是还认为,气候变迁与我们生活根本无关,那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看看。

气候变迁与调适 1  

传统上在讲暖化与气候变迁,总是喜欢用远在北极的可爱北极熊为例。北极的浮冰如杯子的冰块,当融化时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威力,不及陆地上的冰层融化,南极与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的冰层如融化,无疑地每一滴冰水都会流入海洋。

有人担心地球温度上升摄氏2度,英国气象局的预测,地球不同纬度地区上升温度不同,越冷的地方预测上升越高,日本本岛可能上升摄氏5度,西伯利亚可能上升摄氏7~11度,我们要注意的是哪些关键点?会造成哪些气候的变迁?

在这几次与老师的分享中,当面对抗暖化或调整适应未来气候环境时,所主张的调适教育范畴是:碳当量(CO2e)的知识与计算、产品生命周期、零排碳产品、绿色采购、能源效率标章、节能绿建筑、热岛效应、迳流管制、回收雨水的利用、水与物质的3R:减量、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使用与购买制度、节能行动等等。

对于经济部专业中心的先进,所讲的就是,工业标准的建构:如能源管理ISO 50001,绿色产品的设计:碳足迹标签与规范,绿建筑 标章 EEWH与 LEED等。

这些每个项目都将发展出一个大的尺度与范畴,当然最重要的是,是否能够帮助人类减缓气候的变迁与永续的生活?这些行动才有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