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953-俄國北方艦隊

  作者:3號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俄羅斯海軍共有五支艦隊,控制國土以北海域的那一支名爲北方艦隊。這支艦隊很年輕,只有八十餘年的歷史,但又是集各種殺器於一身的最強艦隊。

  俄國五大艦隊的主要基地

  這支守望俄羅斯最北方冰凍海洋的艦隊,究竟經歷了什麼風風雨雨?

  從無到有

  北方艦隊曾用名北方區艦隊和紅旗北方艦隊,活動範圍囊括了整個北極圈、北大西洋甚至加拿大周圍水域,艦隊的主要任務是維持海上戰略核力量,保證俄羅斯的核威懾力。

  俄羅斯和北美國家只一洋之隔

  北冰洋自然也是必爭之地

  其總部設在俄西北重鎮摩爾曼斯克,北臨巴倫支海,再向前就是北冰洋,深入北極圈300多公里。

  摩爾曼斯克並不是這一帶唯一的港口

  今天北方艦隊的港口設施遍佈這裏的衆多沿海小城

  幸運的是,摩爾曼斯克又因處在北大西洋暖流的入口處,即使在最冷的月份也不會凍結,這讓它成爲了北極圈中重要的不凍港,對北方艦隊和俄羅斯全國來說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這支艦隊的誕生時間很晚,前身是1916年成立的沙俄海軍北極圈區艦隊,當時的任務是爲了保護一戰沙俄在巴倫支海的交通線免受德國襲擊。北極圈區內冰封千里,德國的艦船也很難開進,所以這支護航艦隊的規模並不大,以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作爲主力。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一戰,這支艦隊也沒有了存在的價值,被撤編了。

  北極圈區艦隊的位置實在是很偏僻的

  要援助遠東基本幫不上什麼忙

  而從波羅的海和黑海增援則是另一種艱難

  1933年,蘇聯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經濟恢復,北方艦隊迎來了重組。不過蘇聯早期的海洋重點在波羅的海和黑海,北方艦隊的規模並不大。一直等到1939爆發的蘇芬戰爭,它才迎來了表現的機會。

  今天的芬蘭

  只有面向波羅的海的出海口

  而沒有面向巴倫支海-北冰洋的出海口

  這是戰爭的結果

  在這場戰爭中,北方艦隊負責了對佩察摩地區的佔領(現屬於俄羅斯領土),使芬蘭失去了從西歐國家獲得海上援助的機會,並給蘇聯陸上部隊運送人員和設備,爲佔領區的海岸提供軍事防禦。

  卡累利阿、薩拉、佩察摩

  是蘇俄想從芬蘭那裏拿過來的三個地區

  對北方佩察摩的進攻

  就是要封堵芬蘭的北方出海口並控制資源產地

  由於芬蘭海軍實力更爲孱弱,主要陸軍和遊擊隊背靠複雜的地形在反擊,新的北海艦隊沒有遇到什麼敵手,圓滿完成了蘇芬戰爭中的任務。

  即使派出超大彈弓也很難擊沉蘇方的軍艦

  (來自flichr-Cassowary Colorizations)

  但北方艦隊真正獲得長足發展還是在衛國戰爭時期。二戰開始時,北方艦隊的主力只有八艘驅逐艦和十五艘潛艇,其航空兵也只有116架老式戰鬥機,是當時蘇聯實力最弱的一支艦隊。然而實力最強的波羅的海艦隊被德軍封鎖在港,實力並不強勁的北方艦隊卻要承擔起整個北極地區的護航和作戰任務。

  隔壁的波羅的海大哥也是沒辦法

  周邊地區要麼在德國的掌控之下

  要麼攝於德國的威脅(瑞典)

  甚至還可能成爲德國的幫手(芬蘭)

  盟軍方面,爲支援蘇聯對德的持久戰,總共開闢了三條對蘇戰備物資運輸路線:一條是從英美出發經冰島繞過挪威,穿越巴倫支海抵達蘇聯摩爾曼斯克的北極航線;另一條是從阿拉斯加經白令海峽穿過沿着西伯利亞一直到達蘇聯東部的稱爲太平洋航線;還有一條就是通過伊朗鐵路運輸,穿越中東途經黑海的陸上航線。

  三個方向,從美國出發距離最近的

  就是大西洋-北極航線了

  這其中,太平洋航線與主戰場相隔太遠且天氣惡劣,伊朗鐵路則貨運量有限,且易受戰爭影響,唯有北極航線路程短、貨運量大,且緊鄰蘇德戰場,又有英國皇家海軍和北方艦隊護航,成爲盟國援助蘇聯的主要路線。

  德軍也不傻,在戰爭之初就採取了打擊北極航線的“銀狐”作戰計劃,希望在芬蘭的配合下,兵分三路三天內拿下摩爾曼斯克港口。但北方艦隊這次真的強硬了一回,阻截了德軍的突襲,逼得德軍只能對摩爾曼斯克港進行輪番轟炸泄憤。

  資本主義的炮彈+共產主義的精神果然厲害

  (帝國的毀滅)

  隨着戰爭進程的推進,北海艦隊顯然比德國人更適應北冰洋的氣候和冰情,在幾乎沒有其他艦隊支援的情況下,配合主戰場節奏,在反擊過程中將德軍從蘇聯北部海域逐出,守住了北極生命線。

  1944年進入挪威反擊德軍的北方艦隊水手

  (來自維基百科-北方艦隊)

  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後,北方艦隊配合反攻的大趨勢,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德軍在北極海域的艦艇的有力反擊,先後參加了反攻階段的維堡戰役、斯維裏—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和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等戰役,爲蘇聯北方戰場的勝利做出了較大貢獻。

  這裏的戰鬥一部分是蘇芬戰爭的延續

  蘇聯在維堡和彼得羅扎沃茨克方面的勝利

  已經迫使芬蘭退出戰爭

  德國在北極地區的勢力也只是風中殘燭了

  而通過二戰的洗禮,功勳卓著的北方艦隊武器數量增加了三倍,並且擁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整個二戰期間,北方艦隊以犧牲一萬多人的代價換取了摧毀軸心國200多艘艦隻和約1300架敵機的不俗戰果。

  北方艦隊戰列艦阿爾漢格爾斯克號

  北方艦隊摩爾曼斯克號巡洋艦,美國造的哦

  美蘇冷戰時期,蘇聯爲了在北極地區謀求自己的戰略優勢,積極地開發自己的北極區域。先後在北極沿岸建立了空中防禦系統,並在北冰洋部署戰略核導彈和核潛艇。此時的北方艦隊則需要爲美蘇北極對抗提供軍事保障。

  這一歷史背景下的電影着實不少

  K-19可以去看一看

  蘇聯將其第一艘核潛艇配備給了北方艦隊,不遺餘力地將摩爾曼斯克建成蘇聯最大的海、空軍基地,北方艦隊也由此擴建成爲了蘇聯乃至當今俄聯邦五大艦隊之中規模和實力最強的一支艦隊,擁有海軍三分之二數量的核潛艇和水面艦只。

  停泊在港內的艦隻

  最大的一艘即是旗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摩爾曼斯克東北部。北莫爾斯克)

  俄羅斯北方利劍

  如果說核武器是人類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那麼俄羅斯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就是北方艦隊的核潛艇了。

  作爲三位一體核反擊力量的重要一環,核潛艇一直是斯拉夫人發展的重點,即便是解體後陷入了財政困難,俄羅斯還是發展了一批先進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加吉耶沃核潛艇基地和尼爾比奇亞核潛艇基地裏停泊有北方艦隊的颱風級、北風之神級、德爾塔級、亞森級等型號的核潛艇。

  北方艦隊現役核潛艇

  核潛艇裏的SS-N-30洲際彈道導彈每枚攜帶6到10個分導式多彈頭,由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射程爲一萬公里,圓概率誤差爲300米。摩爾曼斯克在地理上俯視北約諸國,直通大西洋和北冰洋,遙望北美大陸,戰略位置十分優越。從這裏發射導彈,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直接打到美國本土。因此,北方艦隊的潛艇常年被美國視爲眼中釘。

  遊曳在北冰洋裏的殺手鐗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也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蘇聯解體前夕,即將擔任烏克蘭總統的克拉夫丘克電令庫艦不得離開塞瓦斯托波爾,有意爭奪庫艦的所有權。這遭到了艦長和艦上來自北方艦隊的官兵們的反對,艦長在召開了全體軍官大會後隨即下令航母起錨拔營,連當時未上艦的官兵都沒通知,直接奔赴摩爾曼斯克。

  他們一路與美國軍艦鬥智鬥勇,終於在1991年12月中旬抵達。然而在庫艦加入北方艦隊僅4天后,蘇聯宣佈解體。

  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斯克造船廠的庫茲涅佐夫號(右)

  和瓦良格號(遼寧艦)兩姐妹有全然不同的命運

  蘇聯航母的設計思路是打造“載機巡洋艦”,因此,庫茲涅佐夫號上擁有比較完備的艦載武器系統,可以滿足防空和反潛的需求。另外,庫艦還配備了多種型號的艦載機,大致爲:12架蘇33戰鬥機,5架蘇-25教練機,4架卡27預警直升機,18架卡27反潛直升機。

  如此的硬件設施可以讓其在無視美國的情況下在北大西洋自由地遊曳。

  由上到下分別是:

  蘇33戰鬥機;蘇25教練機;卡27艦載直升機

  得益於地理原因,解體時北方艦隊的所有軍港都在俄羅斯聯邦境內,這就避免了被其餘加盟共和國瓜分的慘痛命運。

  儘管如此,北方艦隊還是遭遇了財政的寒冬,艦艇停建的停建,封存的封存,翻新的翻新,頗有一股“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味道。唯一的一艘航母也在去年的維修中不幸被掉下來的塔吊砸出一個大坑。

  被塔吊砸中的庫艦,維修工期被迫後延到2021年

  聖安德烈旗依舊驕傲地飄揚着

  俄羅斯人很清楚,他們已不可能與美國進行全方位的立體對抗,他們考慮的是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去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這也是北方艦隊的核潛艇部隊受到特別照顧的原因所在。目前的北方艦隊共裝備有主要戰艦39艘,各類潛艇42艘,撇開過於強勁的美國,這支艦隊依舊是地球上最具戰爭潛力的艦隊。

  水面在役主力艦艇清單和靚照

  聖安德烈旗的旗手,北極利益的捍衛者,達摩克里斯之劍持劍人,俄國家力量的底牌:北方艦隊。她的使命是保證俄羅斯的核威懾力,只要有她在,五常坐席上就有俄羅斯的位置。

  老當益壯

  冰冷的北冰洋裏遊曳着一條條深黑色的雪茄,地球人都不希望他緊急上浮,打開發射蓋,發射出那代表末日降臨的大殺器。讓我們一起祈禱和平,敬畏戰爭。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