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嬰兒洗護產品非常多,網路上的測評文章也是多到數不清。有時候,明明是同一個產品,這篇測評文強烈推薦,在另一篇裏卻被拖入黑名單…

相信麻麻們和我一樣困惑:到底該相信誰說的話?寶寶洗護用品到底該如何選擇?

今天,我們不比較任何產品,直接從原理上來聊聊——如何爲寶寶選擇一款適合的洗護產品吧~

成分

寶寶的肌膚,更嫩,更薄,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在成分的選擇上,有必要更溫和、安全,避開一些刺激性過大的防腐劑、表活等成分。

其實,目前我國並沒有兒童化妝品的一個行業標準,小編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官網上,只搜到一篇《兒童化妝品申報與審評指南》裏面有提到這麼一條——“選擇香精、着色劑、防腐劑及表面活性劑時,應堅持有效基礎上的少用、不用原則”。

防腐劑

防腐劑主要起到一個抑制細菌的作用,所以千萬也別談“腐”色變,但是請儘量選擇標準更高,更安全溫和的防腐劑,畢竟寶寶的健康纔是第一位的。

那麼,到底哪些防腐劑是刺激性比較大,應儘量避開的呢?

?尼泊金酯類:羥基苯甲酸酯的總稱,實驗證明該類防腐劑具有雌激素活性,比如“羥苯丙酯”,對兒童來說能不用則不用;

?咪唑烷基脲類:屬於甲醛釋放體防腐劑,存在致敏風險;

?異噻唑喹啉酮類(MIT):刺激性較大,易致敏,並且對神經系統有一定的毒性;

?布羅波爾:在分解的時候會釋放很微量的甲醛,雖然很微量,還是建議謹慎選擇;

香精香料

香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東西,起到提升香味的作用,很多商家會根據寶寶的喜好添加水果味、奶味的香精到洗護產品中,雖然味道好聞,但是危害也不小。

?存在致敏風險,敏感肌一定不要選擇含有香精的產品;

?長期使用含有香精的產品,可能會導致皮膚出現褐色斑塊;

?如果洗護用品中香精過多,還會造成嬰兒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出現問題,甚至影響寶寶智力發育;

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主要是在洗髮沐浴、洗手液等清潔類產品中,起到發泡、洗滌去污的作用。其中有三類表活刺激性較強,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SLS:月桂醇硫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鈉、硫酸月桂酸鈉、烷基硫酸鹽、月桂酰醚硫酸鈉;

?SLES: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鹽、十二烷基醚硫酸鈉;

?椰油酰胺DEA:在使用亞硝化劑產品時,可能會形成致癌的亞硝胺;

重金屬

重金屬是最近比較火熱的一個話題。

其實,國家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裏對毒性較大的鉛、砷、汞、鎘有明確的標準限制,如果購買到的產品這4種都不達標的話,建議趕緊丟掉。

而毒性相對較小的鎳和鉻,在規範裏並沒有限值要求,對於這類沒有規定限量的元素,應進行安全性風險評估,確保對人體健康不產生危害即可。

我們再對數據進行一個科普,在看測評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mk/kg”這樣的單位,舉個例子:如果某個產品檢出含有鎳1.3mg/kg,很多嗎?

不多!換個寫法你就能明白:1.3mg/kg=0.0000013(而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對於鎳的限值是0.02mg/L),可以說是及其微量了,像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屬於原料本身攜帶或是生產過程中無法避免的雜質造成的,對人體健康幾乎是沒有任何風險。

如果碰到類似的情況,麻麻們也不必太過驚慌,建議更理性的看待重金屬問題。

溫和性(PH值)

當皮膚處於一個弱酸性的環境(PH5.5左右),能抵禦很多外來細菌的傷害,相反,鹼性環境就容易滋生細菌,引發感染。所以在爲寶寶選擇洗護用品時,一定要選擇和皮膚PH相近的,這樣纔能有效保護寶寶皮膚。

如果想要了解購買產品PH的話,最簡單的方法是購買PH試紙,然後將產品稀釋至10倍後,做比對測試(當然不如用PH測試儀精準,但是比較適合個人操作)

保溼效果

嬰幼兒皮膚含水量比成年人搞,吸收外界水分的能力強,但是由於屏障功能不完善,水分揮發也快,更容易乾燥,而做好保溼工作能幫助寶寶修護皮膚屏障;更有皮膚專家建議,中重度溼疹寶寶,每個月應該用掉400-500克的護膚品,所以選擇寶寶洗護產品(面霜、乳液等),一定要選保溼效果好的。

不過保溼測試,比如紅外光譜測試、電容法等,一般要用到專業的設備,麻麻們想要自己操刀的可能性不大,建議可以參考一些專業的測評機構發佈的相關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