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穿越到唐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這一年的農曆6月4日,主宰大唐的皇帝唐高宗李淵,醒的比較早,其實他輾轉反側一夜都沒睡著,因為他知道近期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的鬥爭越來越激烈,李淵不想歷史書中寫的骨肉相殘的局面,發生到自己兒子身上,因此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一狀況,杜絕他們兄弟相殘,早朝開始之後,各路王公大臣都已就位,可是事件的主角——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卻遲遲不來,李淵一臉的凝重,引得大臣心裡也是七上八下。

在他們若有所思的時候,門口突然走進來一個手持寶劍的大將,要知道唐朝時不允許持武器上朝,不然就是斬立決,可是看到這個大將後,李淵根本就沒心思去管他手裡的寶劍,而是問他:可是誰又造反了?大將用堅定的眼神看了看他說:稟告皇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起兵造反,已被秦王下令誅殺。聽完這句話頓時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這個大將就是李世民的愛將——尉遲恭,這個事情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玄武門之變」。

李淵從公元617年在晉陽起兵造反,那時的他有四個兒子,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英年早逝,還有一個就是四子齊王李元吉,李淵之所以能造反成功,這幾個兒子功不可沒,尤其是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老大李建成扮演的是管家的角色,李淵造反之後,他負責李氏家族的安全和後勤問題,帶領著李氏家族與李淵會合,在此後又掌管經濟和保障工作,而老二李世民更多的是卓越的軍事才能,大唐帝國的大部分的地盤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公元618年,在幾個兒子的協助下李淵打下長安城,建立大唐帝國,根據史料記載在打下長安城之前,李建成和李世民絕對是一對親兄弟、好哥們,他們兩個之所以後來反目成仇,都是從李淵冊封李建成為太子開始的。

建立唐朝之後,李淵心裡也清楚,以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的能力手段來說,哪一個都是合格的皇位繼承人,甚至在某些方面來說,老二李世民比李建成更為優秀,但是李建成的優勢就是他是長子,當時的李淵也沒有理由淘汰了李建成,立二子李世民為帝,因此他就順水推舟,選了李建成為太子,可是李淵做的最大的錯誤就是,為了安撫李世民,他冊封這個兒子為秦王,賞天策上將,而且允許李世民有一套自己的政治班子,本來李世民對於李淵冊封李建成為太子就有怨言,這樣一來就得到一個很好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力量,培植自己的勢力,拉攏朝臣排除異己,就這樣,朝廷之中分成了兩大派別,一派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為首,一派則是李世民的政治班子,兩兄弟越走越遠,最後發展到都想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

所以說之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產生閑隙,分成兩大派別,最後兄弟相殘,與兩人心中對皇位的垂涎、對權力的渴望不無關係,可是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李淵這個攪屎棍!如果他當初快刀斬亂麻,立李建成為太子,然後不斷削減李世民的軍事政治力量,使李世民沒有反抗之力的話,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有可能就不會發生,對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之間的,兄弟,相殘,你怎麼認為呢?

創作不易,請賞賜個關注,點個贊再走,英雄~


是為爭奪帝位產生的。

李淵與竇太后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其中老三李玄霸十六歲時就去世了,剩下三個,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四李元吉。這三個兒子在協助李淵奪取天下過程中,李世民的功勞最大,實力最強。李淵最不喜歡的是老四李元吉。李元吉剛出生時,因為其相貌不招母親喜歡差點被溺死,被侍女陳善意所救。李元吉失去父愛母愛,因此性格乖張,凶暴。三個兒子都想繼位當皇帝,李建成是太子,李世民功勞大,李元吉想讓二位哥哥火併取巧。史載「時秦王有功,而太子不為中外所屬,元吉喜亂,欲並圖之。」

所以三個兒子有矛盾,李元吉是鼓動者,李元吉深知李世民的實力,有智慧,有武功,有民心,功勞大。想撼動李世民,只有聯合李建成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李元吉鼓動太子除掉李世民。起初李建成不聽,後來禁不住李元吉總進讒言,終於上了李元吉的當。李建成與李元吉曾經聯手對李世民進行了五次謀殺,但李世民命大,幾次謀殺都未遂。而李淵面對兒子們激化的矛盾,無力勸解。最終釀成了玄武門兵變。李建成與李元吉謀害李世民不成,反而被李世民痛下殺手,中了李世民的埋伏,慘遭殺害。

李建成與李元吉死後,李淵雖然很難過,但也不得不承認了這個慘痛的現實,不久便讓位給李世民,當起了太上皇。李世民登極,開創貞觀之治。

春秋史社,專註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我想,咱們最先接觸這段歷史的時候,應該都是從演義版著手的吧。帝王家兄弟鬥爭的根本原因就是皇位,沒有別的,皇位就是一切。而我們應該注意到,他們爭位的背景是隋末到唐初。

這個時候皇位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嫡長子通吃的狀態,這是李建成太子與其他皇子天然的鬥爭分歧,至於為什麼其他皇子要跟著太子搞秦王李世民呢?就得看看上面那張圖了,這是科舉制,想必大家都知道「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這句話,也就是太宗皇帝完善了科舉制,那麼我們縱觀科舉制的出現,到太宗皇帝這一段時間吧,隋文帝開創科舉制,為了遏制門閥勢力,但是實力太過強大,導致遏制的不很成功,隋煬帝就愣了一些,改進科舉制,使門閥與寒門衝突更加劇烈,結果沒玩好,把隋朝玩滅了,這個時候寒門已經有了一些實力。

於是我們發現,太子身邊圍繞著舊勢力門閥集團,這是很正常的,然後賢明的皇子秦王身邊竟然有寒門弟子撐腰,一部分舊勢力門閥竟然也押寶在秦王身上。秦王的身份就敏感了許多,秦王與其他包括太子在內的皇子就有了更深的矛盾,秦王代表了新勢力「寒門」。

下面再說詳細事件: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因,李淵會十分偏心李建成,所以在建立河東基地的時候是李建成自己去辦的,當然這也說明了李建成不是弱雞,所以李建成自然而然的本來就佔據了李淵的一半力量(太原基地、河東基地),之後再殺劉黑闥等功勛也就比其他皇子得到功勛更加容易一些。這還不能造成矛盾嗎?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不是說著玩的。


說到底,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間的鬥爭還是爭奪皇權的鬥爭,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長子,李世民是李淵的二兒子,李元吉是李淵的四兒子,李淵推翻隋朝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因此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間,就為爭奪皇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李世民為了奪取皇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後逼迫李淵讓位給自己,這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但是李元吉為什麼選擇和李建成同一個陣營呢,是因為李元吉從小皮膚黝黑,面目凶煞,父母都不喜歡他,不受待見,性格孤僻,而據史書記載,李建成性情仁厚,看重孝悌之道,可以想像,在李元吉成長的過程中,李建成長兄仁厚之心讓這個孤寂的少年感受到了可以依靠的長兄之愛,而且兩人曾經還有過一段共患難的時光,感情深厚。而李世民屬於剛猛激進型的,從玄武門之變就可以看出,所以他和李元吉相處起來難免不合拍。

另外,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屬於奪嫡鬥爭,李元吉沒法保持中立,獲勝的一方最後肯定會弄死他,而李元吉選擇了看起來希望更大的李建成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李建成是長子,又是太子,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勝算更大,所以當然選擇李建成了,而李建成也主動拉攏李元吉,自然李元吉就站在李建成一方對抗李世民了。

沒想到最後李世民猝不及防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們之間的鬥爭也算是有了一個結局,只能說皇家之間的鬥爭太殘酷了,親兄弟如同仇敵,還是做個普通人比較好。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很好的形容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間錯綜複雜的鬥爭關係。

李建成,身為李唐帝國的太子,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隨父親李淵征戰天下的過程中,身邊逐漸聚攏了一批人才,形成了太子黨。齊王李元吉因和李建成關係好,也加入了太子黨。而秦王李世民雄才大略,也在征戰過程中,籠絡和招募一批人才,成為了秦王黨。

在唐統一天下過程中,隨著秦王李世民的功勞越來越大,逐漸就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太子黨就想方設法的打擊和瓦解秦王黨。秦王黨為自保被迫過招。終於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身死,太子黨瓦解。

用心行走品不一樣的歷史,歡迎關注我


這個無非都是圍繞皇權的爭奪而產生的。

首先李建成因為是嫡長子,所以在李淵稱帝後自然就順理成章的做了太子。但是做太子容易,要想成功上位還得有一番努力。只要你沒有登基,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李淵稱帝後,還同時存在著好幾股勢力,可以說中原還沒有統一。這時候就得打仗,決出勝負。而李世民因為手底下猛將如雲,比如秦叔寶,尉遲恭等,在戰場上屢立奇功,最後幫助李淵統一了中原,可以說李世民的功勞逐漸蓋過了太子李建成,在軍隊和朝廷中都獲得了一大幫支持者。

要知道如果李建成要成功做皇帝,沒有人支持可是不行的,他也漸漸感到李世民對自己的威脅,所以就和四弟李元吉聯合,一起對抗李世民。最後逐漸就發展成太子黨和秦王黨的權利鬥爭。

而隨著李世民勢力的不斷擴張,太子黨漸漸處於下風,於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打算在李世民上朝的時候暗殺他。怎奈次消息被李世民掌握了,既然太子要對自己動手了,不能坐以待斃,於是就策划了玄武門之變,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後成功上位。

他們的爭鬥無非就是皇權之爭。個人看法,歡迎討論。


不長篇大論了,有人喜歡引經據典,問題看似很複雜,其實道理很簡單,沒必要讓人再把歷史細節再了解一遍。

第一,太子從來都是李建成,如何維護自己順利接班登上大寶是他所要考慮的,一切威脅都要剷除。

第二,李世民功高難賞,該封的頭銜都給了,實在沒轍了,——直接給太子李建成造成威脅。另外,李世民培養的人才基礎和軍事力量實在是個大威脅。

第三,李淵在這個時候猶豫寡謀,難以決斷,始終不知道如何平衡三兄弟之間的利益與矛盾,喪失了最好的機會,最終使兄弟關係走向了激化。當然,話說回來,如果你是李淵,你有恰當的方法嗎?我看很難有,從這一點來說,兄弟反目是遲早的事。

第四,直接原因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準備趁突厥進犯,奪取李世民的兵權,從李建成的為人來看,李世民雖不一定必有性命之憂,但要避免最壞的打算,在眾謀臣武將的慫恿鼓動之下鋌而走險。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秦王府的親信們也要為自己的未來打算,萬一李世民失勢,覆巢之下無完卵,這所有人的政治生命和身家性命都危在旦夕了,從這一點來說,這又是個集體利益的問題,不僅僅是皇位爭奪的問題。


一個不差勁的哥哥,一個能力出眾的弟弟。這要是在一個普通家庭,也許就是要光大門楣。但要是一個世家大族,那就有可能是要進行為了家產的爭奪。有可能就要有一些上不得檯面的手段出現,甚至會發展到血腥的事情發生。而這樣一對兄弟對於沒有什麼情親可言的皇家,那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為了那個位置,再好的手足也會翻臉。還有矛盾產生的?當李淵坐上天子之位的時候,或是開始爭奪天下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是你死我活的,不需要有什麼原因為了天下就一定會發生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