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採暖開始,室內溫度都在27、28度,可體感溫度卻不這麼高,不開空調的話,夏季屋裡26度就覺得熱27肯定光膀子了。

溫度表應該不會壞,還是心理暗示?


原因有二

1. 冬天牆面冷,冷輻射導致人的體感溫度降低,可以這麼理解,牆面溫度和空氣溫度的平均值反映了人的體感溫度

2. 空調熱風都在房間上方,雖然空調上顯示的溫度到28度了,人所在的高度,特別是腳部還遠到不了26度

就醬

是時候祭出這張圖了,知乎借鑒,如有雷同,是我截過來的,侵刪。


你置身在哪個大環境,你的體感就怎麼樣,多待幾天試試,密封著帶著同一溫度的地方
現在我這就是28度的暖氣,穿弔帶還熱死了,晚上都要開窗戶,夏天開空調26度也要穿長袖啊。

我前幾天回家住,家裡的暖氣很足,有28度,我真的熱的穿半袖啊


體感溫度不同的原因在於人體輻射散熱量的不同。

假定人體有效輻射面積不變,夏季人體溫度與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之間的溫差要小於冬季的,因此在冬季,人體輻射散熱量更大。即使室溫相同,體感溫度也不同。
沒有暖氣的28度是魔法攻擊
所處冷暖空間不同冬天屋裡再暖和,那只是屋裡,如果長時間在屋裡,並且是一個相對封閉且恆溫的空間內,你睡一晚,早晨起來,就十分自然的光膀子了。

這和炎炎夏日躲在空調屋是一樣的,你把溫度降到再低,你也不會立刻加衣服。而是選擇先涼快夠了,再說。等你涼快夠了,一般就要穿衣服了。

有一種冷叫做你覺得外面冷,有一種局部的暖和叫做屋裡暖和,但是,它不叫燥熱
冬季和夏季的體感溫度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