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歷史上,中國在世界上很長的時間內都是排名前列的國家,因爲那個時候中國還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在看古裝影視劇的時候也會經常看見,每到了特定的時候,中國旁邊的一些周邊小國以及附屬國,都會來中國朝貢,進貢一些中國沒有的水果啊,金銀器具等。並且這些附屬國的的一國之君如果要變更的話,還得經過中國的允許才行呢。比如南掌、朝鮮、琉球、尼泊爾,這幾個國家在歷史上就是屬於我國的附屬國,只不過從清朝之後就和這些附屬國的關係慢慢疏遠了,最後甚至不怎麼聯繫了。

一件文物證明,日本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個文物到底記載了什麼?

因爲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那時候的中國與其他外來文化交流幾乎沒有。但是在清朝以前,中國與當時的外來使者交流還是非常頻繁的,尤其是在唐宋經濟繁榮的時候,因爲中國古時候文化技術還是比較先進的,比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些附屬國很多都來中國學習這些文化技術,所以古時候這些文化技術也被這些附屬國流傳着,就像他們的一些史書是用漢字寫的,甚至有時候不懂得地方還得來中國看看史料的記載,因爲中國對於歷史方面的事情肯定記載的更加仔細,就比如在西安的博物館的一件文物,就充分說明了這些事情。

一件文物證明,日本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個文物到底記載了什麼?

這個文物非常特殊,是禰軍的墓誌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禰軍,從墓誌銘上來看,他是唐朝的一位將軍,雖然他並沒有其他人的名氣那麼大,但是墓誌銘的出現讓他瞬間就出名了,因爲上面是最先出現日本的名字的。他的祖輩是禰恆,在東漢時可是非常有名的,他的祖宗帶着他們家族一路逃亡到朝鮮的百濟,其實百濟其實就是在朝鮮的一個小國,並且他還成爲了百濟的官員。後來到了唐高宗在位的時候,蘇定方帶着兵隊去了百濟,而墓誌銘的主人,就是這個禰軍,他發動了叛亂,抓了百濟的國王,並且歸順了唐朝。因爲他讓百濟歸順唐朝有功,皇帝就封他爲折衝都尉,然後他就一直守在朝鮮半島上,並且看看有沒有倭寇想進攻中國。

一件文物證明,日本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個文物到底記載了什麼?

因爲他一直鎮守在朝鮮半島上,所以出土的墓誌銘上有很多我國史書上都沒有的東西。就比如關於附屬國的記錄,拿日本來說,日本他們從來都覺得他們國家是獨立的,並非附屬於任何國家。更覺得我國的君王與他們的天皇是同一等級的,並沒有歸附於中國。但是呢,在這個墓誌銘上卻清楚的記着日本曾在665年戰敗,必須臣服於中國,並且還廢了日本一直以來天皇的稱呼,計時的方法也變爲了中國的計時方法。前面也說到百濟向中國俯首稱臣了,但還有一些人逃去了日本,並且在那裏建立家園住了下來,也是他們最先稱呼這個國家爲日本,把日本原先自己取的國名給改變了。

一件文物證明,日本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個文物到底記載了什麼?

還有一件事,也可以說明日本是屬於中國的。那就是在漢武帝在位的時候,漢朝沿襲了秦朝的法制,實行的是郡縣制。後來張騫出使西域,雖然沒能聯絡到大月氏,但是卻發現了在西南邊上的一些小國,如當時的大理,昆明,滇等,他們被叫做“西南夷”,根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想讓滇國臣服於漢朝,但是這個國家覺得自己有很多小國家投靠,非常高傲,還問漢武帝滇國與漢朝相比哪個國家更大。後來漢武帝非常憤怒,一氣之下滅了滇國周邊的小國家,從此滇國就乖乖的依附於漢朝了。漢武帝給這個國家發了一個金印,用小篆印的“滇王之印”,同時也給日本也發了一枚,印的是“倭國之印”,大家都知道,日本原先是叫倭國的,並且這個金印至今都還在日本留着,是日本的文物呢。所以這也表示,發給金印的國家是附屬於漢朝的,那麼日本當然是附屬於漢朝的。

一件文物證明,日本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個文物到底記載了什麼?

日本一直以來都不承認他們國家曾經屬於中國,但是從這個墓誌銘和史書上來看,日本曾經就是附屬於中國的,並且現在日本有的文字都和漢字都非常相似,說明他們的文化也和中國的文化有相似之處。估計他們怎麼都不會想到他們的國號不是自己取的,連他們的國家,都是附屬於中國的。儘管他們不願意承認,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日本曾經就是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