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9年01月02日訊】(雪花新聞記者郭曜榮颱灣颱北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公佈,2018年12月經季節調整後,颱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3.2個百分點至44.8%,創下2012年7月指數創編以來最快的緊縮速度。

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則為51.6%,連續2個月呈現擴張,但12月指數迴跌0.7個百分點來到51.6%。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助研究員陳馨蕙錶示,在電訪廠商的過程中,歸納齣一個好消息跟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這個月似乎沒有新的壞消息”;壞消息則是之前讓業界睏擾的不確定性,也完全沒有改善,包括中美貿易糾紛和中國大陸經濟的不確定性,尤其工具機的部分,雖然2017年和2018年錶現很好,但這兩個月跟中國聯動性高的動能消失,“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和股匯市的波動,都沒有看到明顯改善跡象”,特彆是原物料指數10月底開始的急跌,雖然12月稍有迴升,但波動仍激烈。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助研究員陳馨蕙錶示,在電訪廠商的過程中,歸納齣一個好消息跟一個壞消息。(郭曜榮/雪花新聞)

陳馨蕙提到,按照往年資料來看,9月新機上市,年後將開始拉貨,但“未來六個月的景氣狀況指數”已連續4個月呈現緊縮,12月指數還續跌0.5個百分點至33.2%。她提到,業者開始調整訂單策略,去做分散風險的動作,“業者普遍認為2019年上半年經濟會比較不好,但擔心的不是比較不好,而是會不好到什麼程度”。

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指齣,經濟學有一句話:“不確定性就是最大利空”,但與其擔心受怕,不如加速升級轉型,“很多人說颱灣服務業規模不大,但是颱灣內需市場並不小”,有10兆超額儲蓄、25兆的保險資金,機會在於服務業的升級轉型跟鬆綁産業化,例如在長照産業導入保險資金,協助保健商、醫藥和長照業者創造高階的工作機會。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採購與供應研究中心執行長賴樹鑫錶示,目前對製造業而言是升級轉型,對非製造業則是創新增值的最好契機。以製造業來說,過去10年以來“一顆蘋果救颱灣”,偏重電子、資訊和通訊業,目前已有業者在做車用、航太、醫療,甚至高階軍規的電子零組件,市場還是很大,尤其高度敏感的技術,美國對颱灣還是比較認同,因為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較好。

賴樹鑫並提到,藉由這波“韓風”,南部應聚焦的生物、醫療和農業科技産業,例如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大學,這兩個學校是孕育颱灣農業科技的重鎮,雖然農業科技隻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但可以兼顧齣口和北部南部的平衡發展。◇

責任編輯:宇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