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2019年3月28日,中國再保險發佈了2018年度業績報告,並在香港召開年度業績發佈會。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和春雷先生,副總裁、財務負責人趙威先生,總精算師田美攀先生,董事會祕書朱曉雲女士,業務總監李明先生,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路曉偉先生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內容經整理如下。

2018年公司經營及業績亮點

總資產同比上升40.4%,達3,409.07億元;淨資產達872.54億,較去年上漲15.8%。

錄得歸母淨利潤37.30億,每股盈利爲0.09元,ROE爲4.90%,分紅比例爲35.31%。

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總保費首次達1,222.57億元,增速達16.1%,該增速優於行業12.2個百分點。核心業務保費收入(剔除財務再保險業務)爲918.18億元,同比增長12.6%,高於行業增速8.7個百分點。

市場地位穩中有升,財產再保險、人身再保險業務境內市場穩定,穩居第一。中國大地保險原保費增速超越行業2.7個百分點,同行業市場排名躍居第五。

業務結構不斷優化,不少業務及細分方面表現突出。財產再保險境內非車險業務同比增長26.5%,境內臨時再保險業務同比增長68.6%,境外業務同比增長23.0%;人身再保險境內保障型業務同比增長74.4%;財產險直保非車險業務同比增長54.3%。

風險管理持續穩健,再保險板塊各主體SARMRA評估得分均超過80分優於行業平均水平。報告期內,中國再保險財務狀況穩健,繼續保持貝氏評級“A(優秀)”、標普全球評級“A”。

保險板塊各主體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保持在200%以上。

價值業務與發展思路

一、保險業務

財產再保險業務

保費收入穩健增長,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承保質量顯著改善。財產再保險板塊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4.7%達289.47億元,綜合成本率下降3.5個百分點,到達99.6%。

境內業務分保費收入249.7億元,增長率達14.2%;其中,非車險業務分保費收入增長率達26.5%,非車險業務佔比穩步提升,由2017年的58.8%提升至65.1%。綜合成本率爲99.4%,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

境外業務總保費收入亦快速增長,2016-2018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2.9%,保費佔比也從2016年的11.2%提升至2018年的14.3%。

人身再保險業務

分保費收入三年連破300億元、400億元和500億元大關,2018年分保費收入達523.65億元,2016-2018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9.4%。規模保險快速增長,同比上升26.3%。

境內保障型業務處於快速增長期,行業健康管理服務整合加速,使得對風險解決方案需求劇增。公司快速抓住機遇,優化業務結構,大力拓展保障型業務,實現保障型業務同比增長74.4%,達124.12億元,其中效益型的中端醫療、自駕意外險同比增長 167.1%。保障型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佔比達26.1%,同比上升8.5個百分點。

財產險直保業務

目前財產險直保業務擁有3.61%的市場份額,總保費收入426.22億元,同比上漲14.4%,在所有境內財產險直保公司中排名躍居第五,其原保費增速連續四年優於行業。

二、投資業務

資產管理業務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再保險的總投資資產規模爲2,179.55億,同比增長15.7%,總投資收益率和淨投資收益率分別爲4.20%和5.12%

就資產配置而言,相較於2017年,公司大幅增配固定收益投資,該項佔總投資資產的比例爲70.5%,另外股權及基金投資的佔比減至18.2%。在資本寒冬的形勢下,中國再保險依舊實施穩健謹慎的投資策略,對於中國再保險來說,冬天正好是打獵的時候,長期價值回報的優質項目依然存在。中國再保險因其獨有的前瞻性,適時加大配置企業(公司)債投資,爲其利息收入帶來明顯增加,使得淨投資收益同比增長25.9%,達104.03億元;淨投資收益率達5.12%,同比上升了0.48個百分點。

三、公司發展思路

2019年,中國再保險將緊抓平臺化、科技化、全球化三大戰略支點,堅持“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經營思路,加快 “一三五”戰略落地和高質量發展轉型,實現整體價值穩健增長。

其中,經營思路的“穩增長”意爲更加註重核心業務,着力突出風險保障功能,做穩做精成數再保、車險直保業務,做強做大非車險、健康險、政策導向型業務;“調結構”則可理解爲更加註重價值成長,推動業務結構和經營模式轉型升級,重點提高非車險、保障型和國際業務保費佔比;最終推動實現“增效益”,公司會更加註重雙輪驅動,承保有利潤、投資有穩定較高收益。

業績會Q&A問答環節

Q1: 請管理層具體介紹一下“償二代”實施對財產再保險的影響是否已基本消除?現在“償二代”二期工程的修訂正在進行當中,你們怎麼評估未來的影響?

答:“償二代”開始實施後對我們有一個短期的負面影響,但目前“償二代”實施的積極影響已經抵消消極影響。“償二代”實施導致車險風險因子大幅下降,車險的分出率大大降低,所以整個車險的分出大幅下降。這給公司過去幾年境內財產再保險的保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償二代”實施第一年我們境內業務分保費有所下降,到第二年的時候我們基本持平,到今年我們增長了14.2%。主要原因一是車險經過兩年的調整以後,分出率已經大大降低,再降低的空間非常有限;二是非車險的風險因子比較高,分出的需求比較大,且直保市場非車險的增速比較快,所以帶動我們財產再保險保費增速更快。而車險的下降空間已經不大了,它和非車險的增長相比起來,足以被抵消。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整個“償二代”到目前爲止帶給我們的是積極影響。

“償二代”二期工程從目前情況來看,主要有幾個方面的進展,一是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新納入了一些資產,因爲過去資產納入比較少,只有可供出售資產。現在納入了固定收益資產。二是信用風險,由於風險導向,穿透式管理要求更嚴格。三是剩餘邊際資本化的問題,在“償二代”一期工程中,剩餘邊際可以作爲資本,在二期討論時,認爲剩餘邊際有一定不確定性,目前大致的觀點是一部分會納入到核心資本當中,另外一部分納入到附屬資本中。四是保險風險計量的問題,再保險公司保險風險已經充分分散化,直保公司的風險因子要求比較高。

我們評估“償二代”二期工程對再保險公司影響不會太大,影響也是一個正向的影響。未來“償二代”二期工程還是孕育了一些業務機會。比如現在我們財產險行業當中,非車險大規模增長,這對非車險的資本要求會增加很多,比如說責任險、保證保險等等。這一類的業務增長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業務機會。

此外對不同的壽險公司有不同的影響,我們也會充分挖掘市場機會,我們始終在跟蹤進展過程,不斷做出解決方案,在二期中發現機會。

Q2:關於財產險直保車險業務,從2018年四季度開始,車險手續費率監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嚴格程度,管理層怎麼看待其中帶來的影響?

答:隨着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保費不斷下降,賠付率不斷上升。同時,隨着新車銷售量的下降,車險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費用率在去年有一個上升的態勢。所以監管部門及時推出了“報行合一”的監管要求。措施推出之後車險的費用競爭趨於緩和,有利於行業的發展,有利於行業總成本的控制,也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

對於大地來說,一是嚴格執行監管機構“報行合一”的要求;二是強化對業務風險的篩選能力,我們構建了大地的XCAR指數,精準選擇客戶,確保大地可以穩健、高效益經營。

Q3:關於壽再,看到管理層提到“產品+”戰略,能不能詳細聊聊這個戰略?另外能不能介紹一下國內壽險再保險市場現在的市場競爭和費率的趨勢。

答:我們的“產品+”戰略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產品+創意”,第二是“產品+服務”,第三是“產品+平臺”。“產品+創意”方面利用我們的數據優勢發現客戶需求,精準定價、精準營銷,開發新型產品。我們在市場上開發了一系列的新型產品,比如少兒重疾險、自駕意外險等,我們還開發了互聯網百萬醫療產品。另外直保公司每過一個階段要有一個產品迭代,我們深度參與這個迭代過程,目前很多產品都是我們在爲直保公司提供創意。

第二是“產品+服務”,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和看病體驗差的問題,我們在市場上提供二次診斷、綠色通道、直升機救援、外購藥等一系列服務。“產品+服務”我們這一塊做了很多的工作,目前正在成爲我們發展的重點。

第三是“產品+平臺”,“產品+平臺”主要是基於幾個看法,一個是平臺有流量優勢,還有營銷優勢,我們再保險公司有數據優勢、風控優勢、產品開發優勢,我們還能做風險承擔。平臺的優勢就是我們的劣勢,我們賣不了產品,我們的優勢也是平臺的劣勢,所以我們兩家也是優勢和劣勢的融合。我們2018年跟微保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我們跟他一起做產品開發,做風控系統,目前開發了幾款產品出來,2019年我們希望開花結果。此外我們跟其他的互聯網平臺也有合作,跟經紀公司也有合作,我們爲他們定製了一些產品,“產品+”是“數據+”的延伸。沒有數據就沒有產品,我們還是依託數據,我們把“產品+”作爲我們業務,尤其是保障型業務發展的亮點。

第二個問題關於激烈市場競爭的問題,坦率說,中國的壽險再保險競爭不是承保能力的競爭,而是服務能力和技術能力的競爭,我們壽再堅決不搞價格戰,我們還是利用自身的數據優勢、產品開發優勢、技術優勢,把它充分發揮出來,然後獲取業務,促進我們本身業務的發展。

Q4: 關於橋社,整個收購項目還沒有完全完成,能否提供一個詳細的收購時間表?收購橋社能帶來哪些協同效應?

答:第一點,中再集團於2018年12月28日順利完成了對英國橋社主體的收購,在2019年2月份,完成了對愛爾蘭主體的收購,我們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全部的收購工作。

第二點,中再集團正在全力推進平臺化、科技化、全球化的進程,我們致力於發展我們的國際業務,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橋社在政治風險、恐怖主義風險方面在勞合社市場具有較強影響力,同時它也是全球性特種險公司。除此之外,橋社承保團隊在財產險、能源險和責任險等方面實力也比較強。同時,橋社在愛爾蘭設有在歐盟直接開展業務的機構,也有一個國際化的佈局,在新加坡、迪拜、丹麥等“一帶一路”沿線設有分支機構,所以也就意味着收購橋社,中再集團在發展國際業務,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反哺中國國內市場業務創新方面都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協同和聯動作用。

Q5:去年保障型的業務增長比較快,但是一年新業務價值有所下降。新業務價值下降是因爲產品結構的變化,還是因爲直保市場利潤率下降的壓力傳導而來的?

答:2018年一年新業務價值下降了8.8%左右,這個主要原因不是我們保障型業務。保障型業務價值增長了74%,實際我們一年新業務價值增長了很大的比例,但這個數字沒有披露,我們不好說。但價值爲什麼會降下來?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財務再保險業務的核算方法;

另外,我們的儲蓄型業務,因爲我們採取了比較保守的投資收益,沒有按資產的實際投資收益計算新業務價值,這兩個原因導致了新業務價值略有下降。

Q6:關於財產險直保,信用保障保險呈現較快增長,是否有資產信用惡化的現象?未來怎麼提升風險管控?

答:從數據上看大地的信用保證保險有一個非常大的增幅,這裏面主要是保證保險的增長,信用險佔比非常低。而我們的保證保險主要是個人貸款保證保險,這類業務延續了去年高增長的態勢。我們一直強調保證保險業務的發展是建立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所以我們對保證保險的業務風險高度重視。

首先這個業務的特點是小額分散,不會產生太大面上的風險。它是面向個人的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放貸額度大概只有10萬左右。在承保和後端的催收流程我們有嚴格的風控措施,在前端的獲客端我們接入了央行徵信,除了央行徵信的數據我們還參考了第三方的徵信平臺,對客戶進行嚴格的篩查。我們內部建立了專門的風控模型對客戶進行識別,同時根據產生壞賬的特徵再反過來迭代更新我們的風控模型,使我們風控模型始終有效。另外在流程上,我們除了中央的集中審批以外,我們要求客戶到全國185家門店進行面籤,面籤中還有20%到30%的客戶會拒掉。一旦產生壞賬,我們立即有中央催收跟進,我們地方的分部也會配合進行催收,產生理賠的案件我們會跟第三方合作,通過第三方力量加強催收。

整體上我們業務風險是可控的,下一步將對我們整個系統的保證保險業務進行扎口管理,確保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加快業務進一步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