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自來,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我認為:勤儉節約永不過時,永不褪色!

當你在KTV啃著一枚好幾塊錢的瓜子之時,你有沒有想過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輩們?舌尖上的浪費,揮霍的是父輩的血汗,蠶食的是他們的艱辛,透支的是你自己的良心!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北宋名相司馬光以儉為本,為後人所尊崇;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生活低調,為萬民所敬仰;一代偉人周恩來吃飯時,不肯浪費一粒米,偶爾灑到桌上的米粒,也要立刻撿起來放進嘴裡……

然而,在我們身邊,隨手倒掉殘湯剩飯之人比比皆是,「舌尖上的浪費」拾級而上,情況堪憂。

走進很多學校的食堂,首先引入眼帘的,往往是那些不堪重負的飯桶。

一些在飢餓之人看來已然是美味佳肴的飯菜,卻無奈地躺在飯桶里「壽終正寢」。

各位不妨計算一下:假如一所學校500名學生,每人每天浪費50克飯菜,那麼一天就浪費50斤,一年下來就浪費了近兩萬斤,這些糧食,足以讓一個家徒四壁的三口之家14年不餓肚子,這樣的浪費無異於一種犯罪!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每一粒糧食都浸透著農民的心血。我們隨手倒在飯桶里的,不僅僅是殘湯剩飯,更是父輩們的血汗啊!

當我們盡情傾倒的時候,災區的兒童正飢腸轆轆;當我們任性揮霍之時,我國邊疆地區的老人孩子正食不果腹!

珍惜每一口飯、每一粒糧食,就是尊重每一名勞動者;

吃不完打包兜著走,並不丟臉!比丟臉更可怕的,是在鋪張浪費中丟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是在擺闊氣、相攀比中丟掉了感恩之心和廉恥之心!

勤儉節約,永遠是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根據這個問題,簡單說明個人看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勤儉節約是不會過時的,勤儉節約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觀念,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的首富們身上就可以看出他們將勤儉節約體現的淋漓盡致,舉例說明。李嘉誠吃飯連兩片西紅柿都不浪費,王永慶一條毛巾用了27年,吉利李書福幾乎不穿500元以上的衣服...等等在這些我們熟悉的首富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他們並不是沒有能力消費,也不是不捨得花錢。而是有的人仍然保持的創業前艱苦樸素的品質。

勤儉節約平凡而實在,它應該是我們頭腦中的一種潛意識反應,是我們的良好習慣當中的之一。勤儉節約往小的說是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往大的說就是社會責任感。勤儉節約永不過時,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把這個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原創編輯:NiuERxx

轉載請註明、投稿合作請私信

-END-


謝謝邀請。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為這個美德是傳統的,所以,能不能適應當前時代的理念,完全在掌握一個「度」字上。掌握的「度」恰好,或在這個「度」以內,那麼,勤儉節約就是美德,就不過時;若超出了這個「度」,那麼,勤儉節約不但不是美德,反而是陋習,必須予以拋棄。

題主作為勤儉節約的正方,要把辯論的關鍵點給找見,那就是看上去不起眼的勤儉節約,長期堅持,可以顯現出巨大的效果。論證可以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在辯論時,要把材料整理好,由輕到重,由小到大,句句詰問,步步推進,層層遞增,咄咄逼人,如此方能獲得辯論的勝利。

然而,在這個問題上,我內心中,所持的卻是反方立場,我真的不認為勤儉節約就一定是美德;我也真的不認為勤儉節約一定沒有過時。

首先,社會的發展是靠物質生產來推動的,勤儉節約會限制物資的生產,制約經濟的發展。

其次,出於勤儉節約的目的,以次充好,以舊代新,會把有限的市場給佔有了,會把市場資源給浪費掉。基於此種認識,我一直不贊成打價格戰。打價格戰就浪費市場資源,結果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第三,勤儉節約還會使人放著好日子不過而去追求過苦日子。人的一生很有限,苦日子過的多了,好日子自然就過的少了。偶爾憶憶苦思思甜是可以的,把憶苦思甜當成常態,就違背生活的本意了。

第四,如果勤儉節約的過了頭,把腐爛變質的東西也捨不得扔了,仍然要勤儉節約,所得到的結果就是不勤儉、不節約;因為你吃出了病,拿著大把的票子,把吃藥當吃飯一樣,恐怕就是最大浪費了;而且浪費的不僅僅是金錢,還包括你的健康。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非常抱歉地說:題主,對不起,我真的不能和你站在一個戰壕里。


什麼都不是絕對的!分年齡段!00後不知道什麼是節約!90後不知道什麼是勤儉!80後才想起勤儉節約!70後勤儉節約晚了!60後養老了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放在什麼年代都不過時。

放眼當今社會,奢侈鋪張浪費和拜金的不計其數,現代生活水平提高了,現在的年輕人也很少是能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理!

沒有親身經歷是感受不了那種生活的,如果是從小出生在農村長大的,很多是七八歲就開始要學著幫家裡幹家務了。八零後的我那時就學著燒火煮飯菜了,那時還沒有電飯煲的,生活條件艱辛,電視也還是黑白電視,也不是每家每戶都能買得起電視。還有地里的農活也要學著去幫忙的,那時除草劑沒普及到,放學或周末了就常去地里鋤草的。插秧苗和割稻穀這些活是必須得去幫忙的,農民的這些辛酸能夠換來豐收的收成倒也值了,倒是經常擔心自然災害的,辛辛苦苦的付出白忙了,累死累活有時都不夠溫飽的!

現在普遍小康之家了,生活條件沒這麼苦了,一般的各種傢具家電都普遍購買的起了,甚至私家車都常見了。

現在的生活哪有這麼多苦?苦的是人與人的攀比嫉妒之心,慾望是填不滿的,過度追求物質生活是感受不到幸福快樂的。


勤儉節約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怎麼會過時呢?

勤儉節約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儉,不能等同於吝嗇小器摳門。我理解的勤儉節約是指工作時勤勞,生活上買的東西都要用到實處,不必要的東西不亂買,不鋪張浪費。

成由勤儉敗由奢。


這個傳統美德一點也不過時把

勤儉節約持家有道啊

勤儉節約也並不是非得啥都捨不得買捨不得用捨不得吃捨不得穿,

平時做到不浪費糧食,不大度鋪張,不天天奢侈,自然一點的生活就好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