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朱德到蘭州五泉山考察,途中看到一座牌坊上有一副對聯,上聯爲“高處何如低處好”,下聯爲“下去還比上來難”。朱德指出:“古人把‘下去還比上來難’寫在這裏,也是寓意很深啊!要是同我們的現實情況聯繫起來看,的確是‘下去’更難些。”朱德所說“下去”,就是調查研究,他不僅十分重視這項工作,還具有鮮明的調研特點,許多真知灼見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朱德認爲,調查研究要深入實際,就是深入基層弄清情況,再作決定。早年朱德帶兵打仗時,每次戰前“總是堅持從各方面弄清敵人陣地的情況”。他說:“每次作戰,無論大小,我總事先勘察地形,精密計劃每項細節。”後來到德國尋求革命真理時,朱德“差不多旅行了全部的德國,到處去過了”。到蘇聯後,朱德繼續堅持調查研究,常常深入農村和基層,跑了不少地方。朱德說:“比在柏林時看世界更要深刻一些了,同時更把中國的事看通了。”

  朱德認爲,調查研究要有重點,就是要有的放矢,找準問題。抗戰中期,朱德經常到陝甘寧邊區各地調查研究工、農、商各行業情況。朱德根據對邊區糧食問題的調研,提出了“南泥灣屯田政策”,多次親赴南泥灣調研和指導工作,從此,一片荒涼的“爛泥灣”變成了陝北“好江南”。新中國成立後,朱德仍經常下去調研。他說,“我外出活動,只是爲了關心生產”“我只要看到工人在生產,莊稼長得好,我心裏就踏實”。朱德的每篇調研報告都涉及了當地的經濟形勢,每條建議都是爲了發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

  朱德認爲,調查研究要呈現方法的多樣性,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具體而言:一是看材料。朱德外出視察前,常常找來所去地區的有關材料閱看,以便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聽彙報。朱德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認真而詳細地聽取當地負責人或部門負責人彙報。1954年3月4日至31日,朱德在廣東視察期間,他先後聽取了中共華南分局工業部部長楊一辰、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賀希明等十幾人彙報相關情況。三是召開座談會。朱德說:“開會也是調查研究。”他通過召開各級領導幹部座談會、羣衆座談會、民主人士座談會等方式,聆聽幹部和羣衆意見。朱德鼓勵大家講真話:“你們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瞭解情況多,要向上邊反映真實情況,要講老實話,不要報喜不報憂。”四是親臨現場。朱德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到工廠、生產隊、田頭、水庫邊,或直接到百姓家中看一看。他視察內蒙古白雲鄂博時,就到蒙古包中同一個牧業社社長和生產隊長談話。五是派工作人員下去調研。朱德叮囑他們:“看到的問題就要報告中央,不報告就是不忠實;要不就是觀潮派,看到壞事也不講。”

  朱德注重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這是同時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傢俱有的共同作風。實際上,自20世紀30年代起,調查研究就成爲中國共產黨一貫倡導和堅持的工作方法。(張樹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