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师的建议:尽早开始念故事书给宝宝听 

制订:2016613

台湾儿科医学会促进儿童福利及健康委员会

 

「从孩子出生后,即可开始念故事书给宝宝听」已成为许多国家儿科医疗与教育界给婴幼儿家长的建议。先进的脑部造影显示大人以「对话式共读」,让宝宝在日常语言互动的情境中,其语言的沟通和理解、情绪及社会适应等重要的能力,都能得到适切的刺激,对幼儿脑部的发育非常重要

美国儿科医学会于2014年,已将「主动建议家长尽早念故事书给宝宝听」纳入儿童医疗照护政策之一。儿科医师原本就是守护儿童发展的第一线人员,拥有独特的机会从孩童出生后就经常接触家长,更是家长们信赖的专业人士。许多国际论文已指出,由儿科医师介入推广早期亲子共读,可以改变婴幼儿家长对亲子共读的态度,帮助幼儿脑部及语言发展及就学后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成效,对弱势家庭的孩童更有帮助。

婴幼儿期的共读并不著重在认知学习,而是透过念故事书,培养亲子互动的感情,能够从婴儿期即开始建立家庭阅读的习惯,并至少持续到幼稚园的年纪 。根据实证研究,儿科医学会提供婴幼儿家长「开始念故事书给宝宝听」的建议方法如下:

  1. 从「对话式共读」开始:大人可以用看图讲故事和自问自答方式,边讲边观察宝宝的反应,宝宝的笑容、咬书、拍打、撕书都是喜欢书的表现。

  2. 找个舒服的地方一起看书: 大人的怀里是孩子听故事最舒服的位置,或是枕边的晚安故事,也是安抚孩子入眠的好方法。

  3. 不需规定时间: 婴幼儿专注力原本就不长,家长不需规定固定时间一定要共读,或是要念多久。只要大人和孩子都喜欢,即使只有五分钟也可以。

  4. 经常性,持续性进行: 建议刚开始每星期至少有三天,找个轻松的时间抱著宝宝念故事书,从几分钟开始,慢慢延长时间,阅读习惯自然就养成。

  5. 不规定孩子要坐好才能听故事: 孩子听故事时可能一下子就分心想去玩,只要大人继续用好玩的声音和动作朗读故事,孩子自然会被吸引回到大人怀里。

  6. 家里要经常有书: 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经常有书,孩子自然就亲近书。

 

ps: 感谢台湾儿科医学会朝向「儿童身心灵全方位照顾」的方向了!

这份民众版的声明稿,是我和展臂阅读两位学弟妹辛翎和陈宥达医师共同拟稿的。从去年8月开始和儿科医学会接洽能否向学会委员们做简报,到拟声明稿,到刊出,大约10个月! 跟写一篇论文差不多呵!

台湾儿科医学会: http://www.pediatr.org.tw/people/edu_info.asp?id=3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