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胡潤快消百富榜出爐,誰在拯救快消

來自專欄食品經濟報

文丨李珂

大佬還是大佬,只是頹勢愈發頹。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8年胡潤百富中國富豪榜單,共有1893名企業家上榜,比去年少237人。其中,796名企業家的財富比去年縮水。

上個月宣佈即將卸任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時隔四年再度問鼎中國首富,財富總額達到2700億元。

中美貿易戰和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中國股市持續低迷,大量中國富豪財富因此縮水。財富達20億元的中國富豪同比減少11%,超過450名企業家今年跌出胡潤百富中國榜單,創20年落榜人數之最。

報告指出,落榜企業家主要來自傳統製造業,大多數因公司股價下跌導致財富縮水,另一部分因企業債務危機,出現流動資金困難,也有一些企業家因債務問題導致上市公司股權被凍結。

食品行業共有11位富豪上榜,其中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家族財富最多,以900億元財富排名第16;華彬集團嚴彬以780億元身價緊隨其後,排名第23;達利食品許世輝家族以650億元排名第26,海天味業龐康的財富為520億元,排名第33。

多年來「稱霸」食品行業板塊的宗慶後家族和嚴彬,名次仍在下滑。作為曾經的全榜首富,宗慶後家族較去年排名下滑4位,財富也同比縮水10%;2011年曾經排名第四的嚴彬,雖然個人財富同比上漲了4%,但排名下滑了5位。

相較於兩位「大佬」的窘境,許世輝家族排名上升6位,資產也同比增長16%;而龐康的排名更是上升了33位,財富飆升60%。

四家食品行業的頭部企業,卻在今年的胡潤百富榜上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財富現狀,這背後,隱藏的是食品行業的世事變遷?

一、娃哈哈,瘦死的駱駝,還有多大?

執掌娃哈哈的宗慶後家族,或許再難重複昔日的「首富」光輝,但食品行業首富的位置,短期內還算穩固。

娃哈哈在其創始人兼董事長宗慶後的帶領下,曾連續多年登上各大財富及品牌排行榜單,據世界浙商網的數據,娃哈哈更是於2013年創下了782.8億元的最高營收記錄,但對宗慶後來說,他原來的目標是在2014年突破千億大關。

然而,市場沒有宗慶後想像的樂觀。

2013年,娃哈哈創下782.8億元營收佳績後,很快就進入了下滑通道。2014年720億元,2015年495億元,2016年529億元,到2017年下降至456億元。短短4年,娃哈哈的營業收入下降327億元。至此,娃哈哈營業收入較2013年下滑幅度達到42%。

有關娃哈哈下滑的原因,無外乎是業內外反覆唸叨的「產品陳舊」,「渠道老化」。

事實上,早在2013年,「宗大小姐(宗馥莉)」在談及公司管理與業務時就坦言,娃哈哈已經處於比較危險的時期。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消費者看到了娃哈哈白酒,娃哈哈奶粉,娃哈哈童裝,甚至是娃哈哈商業地產,娃哈哈人工智慧,以及「廣撒網式」的新品。只是,娃哈哈多元化佈局的結果一直不盡人意,而推出的新品,多數時候被戲謔為「一地雞毛」。

2018年,娃哈哈的路子,似乎「更野了」。在這一年裡,娃哈哈可謂「狠打自己耳光」,破天荒地做起了微商。甚至,和飽受爭議的「拼多多」玩起了合作。要知道,幾年前,宗慶後還炮轟馬雲的新零售和新金融是「胡說八道」。

只不過,娃哈哈新的嘗試,總給業界一種「老不正經」的感覺。

例如,娃哈哈聯手杭州中南天眼科技推出「天眼晶睛」發酵乳,主打微商渠道。這看上去很美,不過該產品的代理商,卻在之後的幾個月裏,經歷了產品包裝頻繁變動,市場運營團隊、招商政策幾度變化的漩渦。

這些經銷商,最終不得不走上了抱團維權的道路。

此外,娃哈哈還推出了一款價格極低的乳酸菌產品,在拼多多上獨家銷售。甚至挺身而出,成了第一家和拼多多合作的食品「巨頭」。與之相對的是,在談及拼多多的時候,多家外資及國內食品企業選擇了「迴避」。

一位食品觀察人士表示,從產品調性來看,發酵乳也好,低價乳酸菌也好,確實適合微商和拼購,也能為娃哈哈創造一定的收益。

不過,娃哈哈,這個中國食品行業的領頭羊,如今竟然要與一眾「拼工廠」為伍,實在令人嘆惋。

雖然中國還有著廣大的下沉市場可以讓娃哈哈這艘大船不至於馬上傾覆,但問題在於,如果一直不能拿出有效的方法實現品牌的逆轉,宗慶後在食品行業排行榜「老大」的位置上還能坐多久?

二、嚴彬,隱形富豪的世界你不懂

說到紅牛,可謂無人不知,但說起華彬,圈外人卻不見得了解。雖然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也是富豪榜的常客,甚至2011年在胡潤百富幫上排到了第四,但如果不把他和紅牛聯繫上,還真有些神祕。

嚴彬,1954年出生於山東菏澤,祖上三代都是農民。

雖然從小好學,但「上山下鄉」的政策讓他的讀書夢徹底破滅。1970年初中尚未畢業,16歲的嚴彬就被下放到了河南林縣,「比自家村裡還窮,家家戶戶院裏都放著幾堆紅薯,那就是一年的全部口糧」。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嚴彬移民到了泰國,九十年代通過房地產大賺一筆,又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神奇地抽資回國,毫髮未損。

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嚴彬在1995年與華裔商人許書標達成的合作。兩個相差三十多歲的男人,一拍即合後。嚴彬在深圳創建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造就了之後二十餘年紅牛在中國大陸市場的500億品牌神話。

相較於其他食品行業「大佬」,嚴彬涉足的產業要豐富得多。他親手建立華彬帝國,業務橫跨體育文化、旅遊休閑、功能飲料、國際貿易等諸多領域。

除了華彬國際大廈之外,嚴彬還擁有華彬航空、華彬莊園高爾夫俱樂部、北京沃德蘭樂園等多項資產。

此外,嚴彬還在英國大舉收購物業資產。其中包括溫特沃斯高爾夫俱樂部,穀物交易所大樓(後出售),「倫敦瑰寶」三一廣場10號等。

2011年,嚴彬以500億元資產位列當年胡潤百富榜第四,從此成為媒體公認的華人鉅富。2016年,嚴彬身價更是一路飆漲到780億。

不過,也正是這一年8月,泰國天絲與華彬集團關於「紅牛」功能飲料的商標戰,正式打響。

一天之內,天絲醫藥將紅牛維他命分佈在湖北、江蘇、杭州、廣東、珠海多地的公司和經銷商同時告上了法庭,起訴侵害註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2017年7月,泰國天絲再度起訴紅牛中國的包裝提供商奧瑞金及子公司,由於對中國紅牛的銷售佔其總收入的60%以上,奧瑞金因此停牌。

彭博社富豪資產資料庫中的數據顯示,2016年8月,嚴彬的個人凈值(net worth)由85.3億美元,斷崖式下滑到了47.5億美元。自那以後,嚴彬的凈值再也沒能重回巔峯。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11日,嚴彬的個人凈值僅為46.7億美元。

這場風波,為何會給嚴彬帶來如此大的損失?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嚴彬產業雖多,但近幾年來,盈利主要還是靠紅牛。事實上,這些房地產、飛機和莊園不是嚴彬財富的主要來源,甚至可以說是嚴彬的個人利益。

今年,這場商標糾紛正愈演愈烈,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30日,就連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營業期限都到期了。

國慶長假前,華彬集團發布了一條公告,表示正在申請營業期限延期,並聲稱還有30年;而泰國天絲則立馬強調延期毫無道理,並聲稱嚴彬早已被免除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法人身份。

顯然,有關於紅牛的糾紛,一時半會還難以塵埃落定。

雖然,在過去的幾年裡,華彬集團一直試圖擴充自己的產品線,收購了唯他可可,果倍爽以及VOSS天然水,也推出了紅牛的替代品戰馬,但都未能展現出當年紅牛那般氣吞山河的潛力。

不同於宗慶後的逐步下滑,嚴彬今年的個人財富還有小幅上漲。但對嚴彬而言,最大的危機在於,如果失去紅牛,手上還有什麼牌?

VOSS水和高爾夫球場,能繼續支撐嚴彬在富豪榜上的位置嗎?

三、許世輝,食品界「拼多多」的逆襲

說起「後發先至」的企業,今年最火的應該是上個月納斯達克成功敲鐘的「拼多多」了。但食品行業,其實有一個企業已經背負這個名號多年,那就是達利集團。

達利的產品要追溯到2002年,第一個拳頭產品達利園問世,主要模仿韓國的好麗友。

達利想抓住這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經過兩年研發,推出「蛋黃派」,以低於好麗友三分之一的價格,迅速搶戰市場。其後,達利又推出方形蛋糕、巧克力派、果多派等產品,形成糕點矩陣,加上電視廣告輪番轟炸,風頭蓋過好麗友。

用相同方法,2003年,達利又把目光放在了流行產品薯片上。當時薯片主流市場被品客、樂事等少數幾個跨國品牌佔據。缺少本土的實力品牌與之抗爭,產品普遍定價較高。

達利趁機推出「可比克」薯片,採用分渠道定製產品的策略,用桶裝薯片打進一線市場,性價比更高的充氣包裝填補二三線市場。

基於兩次成功經驗,達利基本確定了產品的後發戰略。它以市場上現有產品為學習對象,經過多方調研論證,研發新品後以相對低的價格推入市場,再通過名人代言,各大電視臺的廣告轟炸,迅速打響品牌知名度。

很多人不屑於達利的後發戰略,認為它只是一個毫無技術的模仿者,模仿市場上較成功的產品,邀請一些知名代言人,配合從天到地的廣告,吸引經銷商打款,快速回款。它甚至沒有一個產品是行業第一名,只會走低端路線。

但不可否認的是,達利的報表,以及許世輝家族的財富,確實在逐年攀升。

其半年報顯示,達利2018年上半年收入110.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9.7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12.3%。相對應的是,數據顯示,康師傅凈利潤13.06億,統一凈利潤7.14億。一個達利,相當於康師傅和統一兩大集團的利潤之和。

不僅如此,2018年之前,達利的凈利潤一直是康統之和。但相對於康統的「實力」,這多少有點不可思議。

老納稱,達利凈利潤如此高,是因為「山寨」的好。雖沒什麼原創能力。打天下就憑模仿、明星代言、電視廣告三板斧。

優勢是,相對於康師傅,員工少了很多,那基本意味著你的命運是掌控在經銷商手裡的。另外,達利依然沿用著「增量經濟」的策略,而康師傅早就進入了「存量經濟」的時代。

達利的營銷模式是,產品賣給各分公司就算業績了。這樣做的結果是,當豆本豆投了20億的廣告,換來的是10億的銷售額,而經銷商反饋大量的豆奶堆在倉庫裏,達利集團則一直沒有給出解決策略。

老納表示,為了應對上半年的財報,達利一改曾經用費用抵打款的政策,要求經銷商必須打款才能帶回費用,而不是以前經銷商只要在公司還有費用就可以當打款金額來發貨。這也是為何經銷商比較配合達利廠家的原因,他們用較低的價格進貨,可以以較高的價格出貨,還能報銷一部分費用,與別的企業費用只能是費用不同的是,達利認可的費用也可以算打款。

相較於康統這三年的努力,達利還是一如既往的沉穩。如果這樣的沉穩能換來高利潤的話,康統是不是需要反省下?

四、龐康,像我這麼牛的還有6個

今年,態勢最牛的食品企業,當屬海天味業。

幾塊錢、甚至幾十塊錢一瓶的醬油,看起來並不起眼,但以生產、銷售醬油為主業的海天味業卻把這個不起眼的「小生意」做成了千億市值。

海天味業董事長龐康,以52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33位,財富同比激增60%,排名飆升35位。從彭博社富豪資產資料庫中的數據來看,過去一年裡,龐康的個人凈值幾乎是一路上揚。

過去三年,海天味業的業績增長十分可觀。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海天味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12.94億元、124.59億元及145.84億元,年均增長保持在13.50%;凈利潤分別為25.10億元、28.43億元及35.31億元,凈利潤率保持在22%以上。

作為調味料行業的龍頭企業,海天味業在股票圈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甚至於,大家已經開始討論,同樣是行業龍頭,海天味業、貴州茅臺和騰訊控股誰更優秀?誰的護城河更寬?誰能享受更高的估值?

甚至,海天的市盈率竟然能高過茅臺,它為什麼這麼牛?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需要了解一下海天味業的產品結構。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醬油、調味醬和蠔油。翻查過往財報,其中醬油的收入佔比在60%左右,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海天味業的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商進行銷售,擁有遍佈全國的經銷商網路。公司產品的最終消費羣體包括餐飲行業和家庭消費,兩者具體的佔比財報中並未列示。但多家券商在研報中提供的草根調研數據顯示,公司主打產品在餐飲渠道佔比在六七成之間。

柴米油鹽醬醋茶。調味品具有天然的消費屬性,在很多投資者看來行業龍頭公司具有「逆週期」的屬性,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抗通脹」。

海天味業的總市值在2018年7月一度突破2000億,最高時較IPO價格翻了三倍有餘。儘管今年下半年以來,海天味業的股價有所回調,當前總市值仍然在1800億左右。

雖然海天味業主營醬油,但近年來,龐康就帶領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或者併購等方式,開始逐步擴展蠔油、調味醬、雞精等領域。目前,蠔油、調味醬已經成為這家企業僅次於醬油的第二、第三大收入來源。

另外,海天的產品多元化,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真槍實彈」。

2014年,海天收購開平廣中皇食品公司,進軍腐乳領域;2017年,海天收購鎮江丹和醋業公司,在醋市場發力。由於海天受到資本市場青睞,未來它很可能藉此優勢推出一系列收購行動,把更多調味品做更大。

而渠道佈局也是海天味業的強項,其201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在中國內陸省份中,90%的省份銷售過億,銷售網路已經滲透到全國絕大部分縣市,覆蓋範圍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

通過36年的持續積累,龐康為海天在產能、渠道和科研方面建立了極高的競爭壁壘,正因如此,海天今天才坐到收割市場整合別人的位置上,成為馬太效應的大贏家。

不僅如此,海天的團隊,也成了胡潤百富榜上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除龐康外,海天味業此次共有7人個人財富超過20億元,入圍胡潤財富總榜。其餘6人分別是程雪、黎徐暉、潘來燦、賴建平和方展成。

食品行業發展如此迅速,離不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帶動作用,同時也得益於業內企業在產品、技術、營銷、管理等多方面的不斷突破。中國食品行業不斷發展壯大,背後書寫了無數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員工等食品人用智慧和汗水孜孜不倦付出的感人故事。

作為快消人的你,更支持富豪身後的哪家公司?趕緊動動手指,參與下方的投票吧!由於投票數目限制未能展示所有企業,如有遺漏,歡迎在留言區舉手發言!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