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遠去,榮光猶存。

從2018年到現在,我們送別了40餘位兩院院士。

生命時鐘雖已停擺,但他們的鑽研精神和學術造詣將永遠留存。

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們一起重溫這份令人悲傷的名單。

緬懷先輩們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也向所有無私奉獻的中國脊樑,致敬!

(以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中國核司令”程開甲

2018年11月17日,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勳、原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正軍職常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程開甲曾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他參與主持決策了包括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豎井試驗等多種試驗方式的30多次核試驗。人們稱程開甲是“中國核司令”,這不僅是因爲他曾經擔任過中國核試驗基地的副司令員,更是因爲他對中國核試驗事業所建立的功勳。

“地震宗師”鄧起東

2018年11月6日,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鄧起東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作爲地震地質學家,大地震的發生總會挑起他們最敏感的神經——海城、唐山、汶川,是新中國地震史上三個最刻骨銘心的節點。這三個地方,鄧起東都在第一時間踏足。

他親手繪製第一張國家地震烈度區劃圖、第一張全國地震構造圖、第一張大比例尺活動斷裂地質圖……鄧起東被業內認爲是“中國當代地震地質和活動構造學研究的主要帶頭人之一”,我國現在地震地質和活動構造研究水平能和外國人站在同一條線上,就跟鄧起東的導向作用有關。

心血管外科專家高長青

2019年1月8日,心血管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長青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

高長青長期從事心血管外科專業臨牀和基礎研究工作,開創了我國機器人微創外科,引領並推動了國際機器人微創外科的發展,是亞洲機器人微創心臟外科的開拓者之一。

他完成了系列微創冠脈搭橋術臨牀和基礎研究,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冠脈搭橋術後抗凝治療新方案。創新性闡述了心肌帶的解剖學概念,降低了冠心病室壁瘤手術死亡率,促進了我國冠心病室壁瘤外科的發展。

放射性藥物化學家劉伯裏

2018年7月2日,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伯裏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劉伯裏是中國放射性藥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由於經常接觸毒性極大的核素且接受很大的輻射劑量,不到40歲時,他的頭髮已經脫落和變白,從外形看上去宛如個老人。

他和合作者早期承擔並完成了中國核燃料後處理工程低放裂變廢液的任務,參加了核爆炸現場裂變產物污染苦鹹水的去污、核潛艇原子反應堆第一回路水放射性的淨化等研究。20世紀70年代初,他開始致力於核能的和平利用,從事放射性藥物的研究,研究了15種核素的放射性藥物,在放射性藥物分子設計和應用兩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

“中國海洋地質之父”劉光鼎

2018年8月7日,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光鼎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作爲綜合地質地球物理研究的主要倡導者和實踐者,劉光鼎在中國油氣資源、金屬礦產探查、大地構造等領域做出開創性貢獻。他提出的中國“油氣二次創業”等重大科學論斷成爲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國家戰略。

他一輩子爲中國尋找石油,掛帥完成了“中國海地質構造研究及含油氣性質研究”和“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等重要成果,被國內外科學界稱爲“中國海洋地質之父”。此外,他習武尚俠,喜歡寫詩填詞,享有“大俠”和“黃埔教官”的讚譽。

物理學家閔乃本

2018年9月16日,固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閔乃本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

上世紀50年代末,閔乃本闖入當時國內尚是空白的晶體缺陷研究領域。70年代起,閔乃本開始對晶體生長進行研究。1982年,他的41萬字專著《晶體生長的物理基礎》問世,成爲當時國際上第一本全面論述晶體生長的理論專著。

1983年,閔乃本在美國猶他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成功解答“晶體表面粗糙化”這一難題,被國際晶體生長學界譽爲“近10年來晶體生長理論領域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1980年至1990年,國際上相關論文總數約有20餘篇,閔乃本研究組就貢獻了9篇。

2013年,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命名國際編號爲199953號小行星爲“閔乃本星”。

“高鐵院士”王夢恕

2018年9月20日,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他一生有兩個夢:一是我國鐵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二是我國隧道要成爲世界第一。

王夢恕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爲“高鐵院士”。他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他力挺中國高鐵建設,曾有一句名言令無數國人爲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人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提到高鐵,就會想到中國。如今,這句話已經成真!

“氫彈之父”于敏

2019年1月16日,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氫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生前,于敏曾這樣說:“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中,便足以自我安慰了。”

于敏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1961年,于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我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爲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從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到突破氫彈,我國僅用時26個月,創下了全世界最短的研究週期紀錄。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

正是他們的默默耕耘、潛心鑽研

推動了中國科技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向爲中國科研不懈努力的科學家們

深深地鞠一躬!

因爲篇幅關係,

沒辦法一一講述他們的豐功偉績

但這些人的名字值得所有人銘記!

2018年

1月9日,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袁承業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1月9日,飛機氣動彈性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管德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1月17日,水動力學家、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聲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2月11日,地質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樞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2月25日,建築學與建築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復東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

3月7日,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郝柏林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4月7日,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艾興在濟南逝世,享年95歲。

4月11日,飛機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天在瀋陽逝世,享年80歲。

5月10日,放射毒理學與輻射防護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德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5月28日,激光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尊琪在上海逝世,享年76歲。

5月30日,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7月2日,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伯裏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7月8日,臨牀病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彤華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7月27日,金屬材料超塑性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宋玉泉在長春逝世,享年85週歲。

7月29日,光電技術與工程專家、西南科技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祥棣在成都逝世,享年84歲。

7月30日,物理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堯和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

8月7日,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光鼎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8月11日,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朝義在上海逝世,享年85歲。

8月12日,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馬瑾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8月19日,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洪朝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9月20日,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9月21日,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龍在北京逝世,享年66歲。

9月16日,固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閔乃本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

10月18日,中藥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0月31日,材料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創天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10月31日,煉油及石油化工專家、中國石化總公司原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侯芙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11月6日,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鄧起東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11月7日,港口和海岸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謝世楞在天津辭世,享年83歲。

11月17日,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勳、原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正軍職常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11月24日,植物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教耐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12月9日,藥物化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司勳在南京逝世,享年99歲。

12月29日,發電工程及設備製造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樑維燕在三亞去世,享年89歲。

2019年

1月1日,材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塗銘旌在成都逝世,享年90歲。

1月8日,心血管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長青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

1月16日,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1月19日,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樑敬魁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1月29日,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國章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

2月3日,塑性成形與數字化製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

2月22日,土木工程材料專家和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偉在南京逝世,享年84歲。

2月22日,凝聚態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業寧在南京逝世,享年93歲。

3月7日,中西醫結合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沈自尹在上海逝世,享年91歲。

清明時節即將來到

讓我們沐一絲春雨

擷一捧春花

緬懷所有爲我們的新生活

做出了卓越貢獻

卻悄然逝去的偉大科學家們

他們的身上折射着

國家科技發展的獨特時代印記

那些曾經奮鬥過、成功過的故事

我們永不能忘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