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的隕落——紀念Path的死去

來自專欄好產品,壞產品1 人贊了文章

我曾以為夏天會常在,我曾以為花永遠不衰,我曾以為Path不會離開。

聽到消息後去App Store重新下了Path,現在已經停止註冊,並告訴我們10月18日將是Path的最後一天,翻著一條條動態,最近一次發布已經是在1年前,翻著就像個許久未見的友人聊著之前的故事。

Path是由Facebook前高管Dave Morin創建的簡單並且私密的社交網路。Path從原有的分享照片平臺,到現在用戶可以分享一切內容,致力於構建一個私密好友的分享平臺,分享好友的生活點滴。他的設計理念是希望提供給用戶一款在密友之間進行照片、心情、地址等信息分享的手機應用,用戶無法在其中搜索到海量的好友,只能通過手機聯繫人或者Facebook聯繫人進行挑選,而且好友數量也被限制在150個人。

初次用過Path的人都會被Path驚嘆。他有極其簡潔的時間線設計,發明瞭標誌性的點擊圓心展開式菜單,還擁有完善的記錄功能和精緻的設計。滿足了人們記錄日常的訴求,其私密性也不會讓人們受到各種廣告或閑雜人的打擾,他彷彿是人們理想中的社交應用。

但可悲的是,這樣一個社交應用卻宣告死亡。我試著去想原因,「活著」和「美好」是兩個相關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的概念,你可以不美好地活著,也可以美好地死去,Path正是後者,他並沒有迎合市場,或為了互動和擴充好友關係做各種推薦,他就堅持著自己的理念然後慢慢倒下:

1、封閉性社交

Path主打私密,不做好友推薦,甚至把好友個數限制為150個上限。這其實間接提升了用戶的社交獲取成本,讓用戶為社交而社交,忽略了用戶社交的其他目的,發現新朋友,或把自己的聲音告訴世界。

2、重記錄而非互動

我一直是把Path當日記本用的,作為記錄的工具,但記錄的力量源泉來自互動,互動是Path所忽略的,我不會堅持用path就像我不會堅持寫日記一樣。

3、輕內容社區

這是一款圖片、文字的輕內容社交應用,導致其可替代性極高,用戶可以在Twitter或Facebook發布一樣的內容,他沒有核心的功能點去吸引用戶使用。

用好與壞判斷一個產品終究還是太簡單,適應時代的產品最後纔是贏家。再見,星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