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健康60秒

中醫健康行 名醫在身邊

曾科學博士教您簡單易學的養生操

清明養生“祛邪”操

第一步

五指交叉,八邪穴相互碰撞,力量不宜太大,自然放鬆就好。頻率一分鐘50-60次。

八邪穴在我們的手背,手指指縫下方,手微微握拳,在每個手指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每側四穴,左右共八穴 。

第二步

合谷穴相對,反覆進行交替衝撞,力量不宜太大,輕輕用力即可。頻率一分鐘50-60次。

第三步

按壓八邪穴,雙手相對,相到按壓,最好是能按壓到勞宮穴微微出汗。

勞宮穴位於手掌掌心位置,也就是中指與手掌的交叉點

清明多雨

溼邪中阻內生溼邪

清明養生要祛溼邪

進入陽曆四月份,在氣溫升高的同時,降雨也開始變得多起來,空氣溼度增加,不僅衣服晾不幹,就連身體也變得滯重痠痛,容易出現各種不適。中醫學認爲,“溼邪”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外感病邪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爲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而溼邪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形成溼邪,稱之爲外溼;另一種則是身體內水的代謝失常,在體內停留而形成溼邪,是之爲內溼。雖然春天裏要發陳有時候是溫暖了,但是它往往是陰雨霏霏,連日不開,尤其南方這一特點很明顯。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人體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運動少,如果再加上心情不舒暢,就會導致脾胃功能欠佳,出現和“溼邪中阻”類似的症狀,中醫叫“內生溼邪”。

清明

清明要祛風

風爲百病之長

清明養生要祛風邪

中醫中,春季爲風邪主令。而“風爲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春季人體陽氣生髮,肌膚腠理疏鬆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傷風感冒中常見頭疼、鼻塞、多涕、咽喉癢痛等症狀這在中醫中都屬於溫病的範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風氣痛於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病。由於風性輕揚、無處不到,所以風病症狀,可表現於身體的任何部分。但初起一般多在上部、外部和體表,所以有“傷於風者,上先受之”的說法。

清明

曾科學

鍼灸康復科

副主任中醫師

醫學博士

國家首批中醫藥外向型骨幹人才,第二批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國家第四批援非抗擊埃博拉醫療專家隊成員,第五批柔性援疆專家,廣東省南太平洋島國巡迴醫療專家團成員,廣東省保健協會特聘專家,廣東省人口文化促進會健康養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醫藥成果轉化應用分會理事。第二屆嶺南中醫臨牀名匠“針法名匠”,廣東省青年崗位能手,2014年CCTV“感動中國”團體人物,曾先後至俄羅斯、加拿大、柬埔寨、老撾、新加坡、巴布亞新幾內亞、加納共和國、墨西哥、韓國等十餘個國外使館進行養生講座及義診。

山東中醫藥大學鍼灸推拿專業學士,師承山東中醫藥大學高樹中院長,雲南中醫學院鍼灸推拿專業碩士,師承國家名老中醫夏惠明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專業博士,師承陳可冀院士帶領的鄭廣娟教授心血管及腫瘤方向團隊。

主持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及廣東省中醫藥局科研項目各兩項,參與廣東省自然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13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2篇,核心論文20餘篇,申請專利16項。

以正骨手法及嶺南飛針治療各種骨關節及內科疾病爲主,擅長正骨手法治療各種頸肩腰腿痛,嶺南飛針治療中風後遺症及各種內科疾病。擅長用鍼灸配合中藥治療頭痛、中風、腰椎病、頸椎病、肩周炎、面癱、截癱等神經系統常見病,及各種疼痛性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及腫瘤方面疾病,擅長火罐、耳穴、灸法、泥灸、小兒推拿、穴位埋線等中醫傳統治療方法。

出診安排

週二,週四下午及夜診

週三,週五,週六上午及下午

視頻編輯:李朝 黃詠欣

微信編輯:李朝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