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1940年5月西欧

       1940年5月的西欧,整个中欧笼罩在纳粹德国的火力摧残下,比利时、荷兰、法国等国家都是生灵涂炭、颠簸流离,大部份的军人都死于纳粹无情的战火下。当时法国东部最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一路线上被异军突起的德国纳粹,烽火连天的轰炸而全面溃败,而剩下的法国、荷兰等老弱残兵纷纷彻退到敦克尔克海岸、还有加莱海岸两地上,等待著英国援军到来,或许更希望英法两国能快点跟纳粹求和,至少能免于一死。那时的加莱与敦克尔克的残兵,可以说是每分每秒都在躲德国空中的飞弹,每分每秒死神都在向他们招手。

     英国内阁动荡不安

       这时候的英国,主张绥靖主义的内维尔.张伯伦首相,因遭受议会内阁不信任而自行辞职,这时国王乔治六世任命一个有酗酒,而且每天雪笳抽不停的温斯顿.邱吉尔为首相。加来与敦克尔克的危机迫在眉睫,整个国会上下都偏坦哈利法克斯主张的绥靖政策,企图找义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去向纳粹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求和,而邱吉尔却坚决对抗,不彻退当时在加来边境的英国士兵,并主导"发电机行动",来撤退敦克尔克海岸三十几万人的士兵。整个国会内阁,对于邱吉尔宁死不向纳粹德国求和的死个性感到不满,认为邱吉尔所想的跟本不切实计。

 

所幸当时不选择求合

       最后在敦克尔克海岸花了10天时间就把34万人民都撤回英国,引导全英国人民一起抵抗纳粹,联合美国等同盟国国家,最终战胜德国纳粹,1945年5月在柏林战役中,希特勒自杀了。很讽刺的是,当时议会内阁想找的义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1940年9月就与德国、日本签属三国公约,成了"轴心国",一起向英法宣战,随后1943年7月义大利退出轴心国,墨索里尼被捕,当时英国打算依靠的墨索里尼,随后竟然与纳粹德国一起同流合污,所幸当时邱吉尔坚持不找墨索里尼合作,不然后果不是国家被德义两国进攻,就是一起成轴心国,带著不仁道的法西斯主义在历史上一起成为污点,也一起成为战败国。

 

 邱吉尔有伟大的事迹,但他自身并不是伟大的存在

       邱吉尔能被BBC选为最伟大的英国人,绝对不是随便推从,可以想想当时若少了邱吉尔的发电机行动,那被困在敦克尔克的36万士兵可能就无法顺利撤退,这36万人之后也成为同盟国反攻的主要战备人员,可见这场撤退为未来同盟国战胜奠定了重要的战力基础。再当时德军兵临城下的状况,只有邱吉尔敢对英国的人民说"we shall never surrender"这种语重心长的勉励,使英国集结起对抗德国的意识,才化解议会内阁对希特勒的恐惧。且在之后来联合了美国,一起对抗了德国纳粹,同盟国才有机会在欧洲战场打赢胜仗,可见邱吉尔在当时不但化解国家危机,对于欧洲战场贡献也不容小觑。

       邱吉尔功劳绝对不小,但仔细想想,邱吉尔在当时并非是绝对的正确,拿反对绥靖主义这一点来说,若在当时希特勒不撤军的话,而邱吉尔又不向希特勒谈和,那等于就是把敦克尔克那36万人的性命拱手让给的希特勒,那相信今天,邱吉尔只是会被背上匹夫之勇的罪名,可是时间似乎证明了,邱吉尔是正确的。那当时邱吉尔到底是多么神机妙算,知道义大利不可相信,知道发动机行动能如此顺利,当大家消极时候,他还可以完全坚持住自己的信念,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关于这一点,我非常喜欢电影诠释邱吉尔的方式。电影中的邱吉尔并不是深谋远略、足智多谋的类型,而是非常顽固的相信一个神话中的故事,且活在不切实际的世界里,与我们认知的足智多谋邱吉尔有所出入,简单来说,就像邱吉尔所提到的赫瑞提斯的故事一样,只是敢赌!?敢跟这敦克尔克36万条人命赌一把

赫瑞提斯

  

Then out spake brave Horatius,
The Captain of the Gate:
"To every man upon this earth
Death cometh soon or late.
And how can man die better
Than facing fearful odds,
For the ashes of his fathers,
And the temples of his Gods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死亡迟早会来临,
而人如何
面对恐惧的可能,而更光荣的死去
守护的祖先的灰烬
以及信仰的神殿

出处: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ys_of_Ancient_Rome

       在当时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城已经被敌军团团包围,有两个将军与赫瑞提斯帮罗马城断后,死守罗马城,在应战过程中,两位将军打算断桥求生时候,突然赫瑞提斯吼了这一段诗词,就身穿重盔甲跳入河中,宁愿冒著被淹死危险,也不要被敌方屠宰,结果英勇的赫瑞提斯将军,就一路游到罗马共和国,完好的回到自己国家,之后全罗马子民都被赫瑞题斯的英勇行为所感动,就把他的故事给永远流传于后代。

 

       为什么邱吉尔要特别讲这个故事,因为赫瑞提斯是个把国家先祖传统,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将军,与邱吉尔自身的保守主义非常相似。宁愿用国家的人民的命来做赌注,也不能苟活的把国家拱手交给别人,而赫瑞提斯的行为就是个极致的保守主义,为什么不断桥?因为断桥就代表自己认输了,为什么跳河? 宁愿死在河里,也不要死在敌人的刀下,我身上流的是罗马人的血,也是先祖给我的,怎能任你们给宰割? 就像邱吉尔,为什么不向希特勒求和? 宁愿拿国民生命做赌注,也不愿投降把国家先祖的灰烬留给你们,如果要拿我们国家的文明,就先踏过我们的尸体再说。

 

 敦克尔克大撤退比喻为出埃及记

        连自己的人民,甚至连一个不足10岁的小妹妹都是宁死不屈的人格,那为民所服务的首相,马上就充满了勇气,就像邱吉尔说说的"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成功不是结局,失败不是灾难,最重要的是永不懈怠的勇气。」当时邱吉尔缺少的就是勇气,如今若有了,就马上把主持这场敦克尔克撤退,甚至把敦克尔克撤退比喻为出埃及记。大家都知道,故事中的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子民,耶和华会想尽办法救子民于苦难,即使是当时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也阻挡不了,连红海都不得不分成两边给以色列人走,所以邱吉尔等于把自己比喻为摩西,把敦克尔克海岸上的36万士兵当成以色列人,这种比喻很大胆,但显示出人民也都是保守主义,而邱吉尔就是人民心之所向,这种人民与国家领导人都是志同道合,与以色列人与摩西的关系十分相似。这场地铁虽然是杜撰,但显示了邱吉尔与人民是没有距离的,一个国家领导人能与人民没有距离,真心认为是所有政治人物需要学习的。

 

 

 

 这版的邱吉尔我非常喜欢

       我非常喜欢电影中的邱吉尔? 为什么? 因为电影里的邱吉尔并不是聪明类型的首相,他完全不晓得他的决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直到他走入了地铁,看著人民坚持对抗希特勒,他才完全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若这部电影的邱吉尔,是足智多谋从未怀疑过自己决定,那这部电影就是完全神化邱吉尔(就像三国演义一样)。邱吉尔并不是神,而是个有坏脾气的老顽固,像是告诉我们,伟大的人跟我们一般人其实也一样不完美的,但没关系,只要有信念,谁都是伟大的人,即使没有对世界极大的贡献,也是伟大的存在,邱吉尔信念就是保守著英国的一切文明,那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信念,到死都会坚持的原则,有了信念再有了勇气,则天下无难事,只怕没有勇气向前走。

 

温斯顿邱吉尔名言

Courage is rightly esteemed the first of human qu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quality which guarantees all others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

 

粉丝团: 无的存在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