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財政部和醫保局聯手徹查77家葯企會計真實性,劍指銷售費用虛高和財務造假 新聞 第1張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隨着康美葯業財務造假、步長製藥銷售費用奇高等事件的相繼爆出,醫葯行業再次引發監管關注。

4日,財政部官網公佈的信息顯示,國家財政部將於6—7月組織部分監管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對77家醫葯企業展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財政部向地方財政廳(局)和14個指定監管局下發了《財政部關於開展2019年度醫葯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顯示,此次會計檢查的目的是,剖析葯品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成本利潤構成,揭示葯價形成機制,為綜合治理葯價虛高,解決人民羣眾“看病貴”問題提供第一手資料。

重磅!財政部和醫保局聯手徹查77家葯企會計真實性,劍指銷售費用虛高和財務造假 新聞 第2張

財政部在通知中特別強調,為核實醫葯企業銷售費用的真實性、合規性,各監管局、財政廳(局)應對醫葯銷售環節開展“穿透式”監管,延伸檢查關聯方企業和相關銷售、代理、廣告、諮詢等機構,必要時可延伸檢查醫療機構。各檢查組在延伸檢查前,檢查名單應報財政部(監督評價局)備案。

一位醫葯行業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此次檢查“劍指”葯企的銷售環節,主要是為了壓縮銷售費用,但因為工作量很大,而且還要鑒別真偽,因此,估計只能是抽查,全面檢查可能性較低。

哪些企業被點名

本次檢查共隨機抽取了77戶醫葯企業。其中,財政部監管局檢查15家葯企:

重磅!財政部和醫保局聯手徹查77家葯企會計真實性,劍指銷售費用虛高和財務造假 新聞 第3張

省市財政廳各檢查2家葯企,共62家:

重磅!財政部和醫保局聯手徹查77家葯企會計真實性,劍指銷售費用虛高和財務造假 新聞 第4張

檢查重點內容有哪些

1.銷售費用真實性

銷售費用列支是否有充分依據,是否真實發生;

是否存在以諮詢費、會議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各類發票套取大額現金的現象;

是否存在從同一家單位多頻次、大量取得發票的現象,必要時應延伸檢查發票開具單位;

會議費列支是否真實,發票內容與會議日程、參會人員、會議地點等要素是否相符;

是否存在醫療機構將會議費、辦公費、設備購置費用等轉嫁醫葯企業的現象;

是否存在通過專家諮詢費、研發費、宣傳費等方式向醫務人員支付回扣的現象。

2. 成本真實性

採購原材料時,是否存在通過空轉發票等方式擡高採購成本的情況;

將製造費用分攤至不同葯品時,分攤係數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蓄意擡高生產成本的現象。

3. 收入的真實性

是否利用高開增值稅發票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

是否將高開金額在扣除增值稅後又以勞務費等形式支付給醫院等機構;

或者用於醫院開發、系統維護、學術推廣等。

4. 其他

購葯品數量向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銷售返點現象;

庫存管理、合同簽訂、銷售發貨、款項收取等流程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葯品空轉現象。

檢查後如何處理

通知顯示,各監管局、財政廳(局)將於8月30日前向財政部匯報檢查結果。

對金額重大、性質嚴重和專業性較強的問題進行審理論證,審理意見報經部領導批准後,由財政部、監管局和財政廳(局)依照分工對被檢查單位下達處理處罰決定。

屬於其他部門職責範圍的問題線索,移交公安、稅務、銀保監等部門查處。

葯企財務造假事件頻現

康美葯業在一年前還是A股市場的“白馬股”之一,也是少有的千億市值葯企,但最近因為300億元的現金假賬問題被“ST”,交易所對其發出了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提示。

5月27日,最近剛被戴上ST帽子的天聖製藥發布公告稱,公司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公司原董事長劉羣以及李洪等高管涉嫌行賄、製售假藥、職務侵佔、挪用資金等罪名。

繼康美葯業之後,因美國一起高校招生舞弊醜聞曝光,步長製藥也被推上風口浪尖,隨後步長製藥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較高等問題受到市場和監管層關注。5月21日晚間,步長製藥在回復上交所問詢時披露了去年一年80億元的銷售花銷去向,其中包括2018年度公司共組織市場活動19000 餘場次、組織市場調研23000餘場次、組織學術交流活動20000餘場次。

那麼,目前葯企的銷售費用排名情況如何呢?

重磅!財政部和醫保局聯手徹查77家葯企會計真實性,劍指銷售費用虛高和財務造假 新聞 第5張

為後續“4+7”全面放開鋪路

另一位券商醫葯行業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此次財政部和醫保局徹查葯企銷售費用主要還是為了摸清葯械成本,為以後醫葯降價做準備。未來‘4+7’帶量採購政策全國放開的確定性很高,監管層的第一目標則是為了確保基金的運行安全。”

“4+7”帶量採購已成為葯企這兩年談論的焦點。即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即4+7個城市)將進行國家組織葯品集中採購試點。試點地區委派代表組成聯合採購辦公室作為工作機構,代表試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實施集中採購。

國家醫保局近期在例行吹風會上表示,首批帶量採購政策已經全面執行,11座試點城市25種中選品種的採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或支,完成了約定採購總量的27.31%。從目前試點城市帶量採購的政策細則來看,諸如醫保預付、醫院採購量限定以及回款等諸多主要問題基本得到落實,因而已中標葯品的採購量明顯超過市場預期。

平安證券表示,鑒於首批帶量採購政策落實情況良好、效果顯著,所以在年中開啟第二批帶量採購的可能性非常大,葯品名單將在今年夏天公佈,而具體執行時間放在今年年底。就入圍葯品品種而言,首先將考慮通過一致性評價或者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葯品,其次還需要考慮葯品的市場容量和臨牀使用情況,從首批帶量採購入圍品種名單來看,醫院終端銷售超過15億人民幣,甚至是超過50億人民幣的大品種入選概率較高,另外,臨牀使用量大的心血管、抗腫瘤等葯品入選概率同樣較大。

平安證券認為,雖然2018年末首批帶量採購給醫葯行業上市公司股價帶來了一波深度調整,但是現在總採購量已經超過市場預期,加上2019年以來資本市場對於政策波動逐漸脫敏,以及第二批帶量採購政策被市場先行預期,因此,今年夏天開啟的第二批帶量採購不一定會對醫葯行業股價產生普遍性的、較大幅度的負面影響。

重磅!財政部和醫保局聯手徹查77家葯企會計真實性,劍指銷售費用虛高和財務造假 新聞 第6張

推薦閱讀

➤【科創板頭條】三家擬上市企業6月13日上會;九成證券類私募或無緣科創板網下打新;第二波科創主題基金5日開售

➤國信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如:發揮金融科技價值 打造證券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動力

➤90後幣圈創業者拍下巴菲特午餐!欲邀請區塊鏈人士同往,巴菲特曾說“數字貨幣一文不值”

➤【中證盤前】5G商用牌照最快本週發放;反壟斷調查重創美股科技巨頭;金逸影視股價異動引監管機構重點關注;金一文化獲公司總經理舉牌

戳!

重磅!財政部和醫保局聯手徹查77家葯企會計真實性,劍指銷售費用虛高和財務造假 新聞 第7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