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平均體重只有幾十公斤,中彈的時候還不一定會死,霸王龍的體重是人類的上百倍,小小的子彈如果沒有擊中要害,根本不足為懼。

霸王龍,又名暴龍。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白堊紀末期北美的霸王,它是恐龍中發現最晚的種類之一,平均體長12米,最長達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過5米。平均體重8.8噸,最重14.85噸,是第二重的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MAA)距今約680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佈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以及墨西哥、中國,分佈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加廣泛。

霸王龍以肉食為主,是恐龍世界的霸主。最大的霸王龍身長可達17米,站立時有6米高,體重達到8噸。在白堊紀晚期幾乎沒有可與抗衡的敵人。鴨嘴龍、甲龍等植食動物都成了它的食物。因此,霸王龍成了恐龍時代兇暴的象徵。

霸王龍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陸生性食肉類,體長15米,僅頭部就有1.5米長,身高達6米。頭骨笨重,高而側扁,具有兩個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橢圓形。牙齒極為發達。在齒骨、髃骨和前關節骨之間有粗大的活動韌帶固著痕跡 ,頸骨較短,有9~10個頸椎,其構造特點是短寬型。肩帶退化,肩胛骨細長,而肱骨短小,長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細弱,僅有二指,亦可能殘存第三指。霸王龍腰帶非常發育,結構極為緊湊,不僅腸骨與薦椎緊密癒合,坐骨與恥骨的遠端也彼此貼合在一起;其恥骨遠端擴粗呈足狀突,而坐骨遠端為棒狀。這樣粗壯的腰帶結構,表明其後肢活動強烈。霸王龍主要生活在丘陵區,以植食性的爬行動物為主要的捕食對象。由於周圍生活環境的變化,霸王龍在晚白堊世最晚期時絕滅了。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有一個悖論-----我試著回答一下

1.在現實世界中,子彈是現代戰爭的產物,恐龍已經滅絕了近1億年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子彈能夠超越光速,回到恐龍時代,去命中恐龍!

2.沒準未來會有一種,能穿越時空的子彈,可以打死,現在已經成化石的某個恐龍

3.去恐龍墳場找一找,如果能在恐龍化石中找到子彈,相信就能夠證實,子彈「有可能」打死恐龍... ...沒準是打到了,但死因是火山噴發,並不是子彈喲!


是否打死它們也要看情況,槍的威力小,快速打死恐龍有難度,恐龍皮堅肉厚,普通子彈很難穿透身體打到致命位置,如果普通槍彈次數多了,恐龍也會失血休克而死!如果是AK—47或者更厲害的巴特雷,搞死恐龍分分鐘的事情!


謝邀。子彈分好多種吧,肯定有能打死恐龍的子彈,比如穿甲彈。侏羅紀公園裡的槍口徑不行,恐龍那麼大,一子彈上去能打中多大面積,造成多大傷害。就跟拿根筷子捅你一下,只要不是要害,你能傷成啥?題外話,侏羅紀公園發生意外,恐龍暴走,保安上去一輪子彈,恐龍死了??,這樣的電影你看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