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的幸福》,我开始留意谢安琪的歌曲。其实在她初出道时,都曾经演绎过不少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的歌曲。虽然她的声线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可是她的歌曲内容,往往容易让大家得到共鸣。当然,这都是在我留意这首歌后才慢慢了解。

这次让我留意、而且旋律动听的,正是这一首《浮云》。听完音乐再留意歌词,我发觉当中描述的,正好反映身在繁华都市中,一些遭到忽略的弱势社群,面对香港都市急速发展,感到有一种莫名沉重的孤独感。

按:特别鸣谢秋风芯羽参与插图演出:p:

秋风芯羽

话说有些人会觉得,这首歌以描写内地新移民在香港面对的困境。不过很抱歉,大概在某程度而言有种反对他们前来定居的怨念,我反而想以土生土长的香港基层,面对都市极速发展的各种忧虑这种角度,去对待这首歌。

我很抱歉因为找不到附有歌词版本的相关youtube,要让大家去从内文中的歌词去理解整首歌曲,真的过意不去~

(按:括号绿字部分属小妹个人有感而发,并不代表歌词本身立场。)

主唱:谢安琪
作曲:叶秀雯
填词:林若宁
编曲:C.Y. Kong
监制:Alvin Leong

于故乡 张看远方城镇
树荫下 她听说都市更多新的养份
带著行李 抱著儿子
朝著幸福新世界寻人生

(都市的魅力,往往摄人心弦。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无时无刻散发光芒的玻璃幕墙、夜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总是散发活力,让人们向往。记得小时候,在乡村长大的我,不时想著,渴望长大后搬往都市生活。应该说,这大概算是大多数生活在乡村的人的心声。时移世易,现在这年代,在都市中生活,又是否真的如此美好?)

于国金 她更觉得穷困
怕看见橱窗销售品
仰望 别人孩子著名牌子
对孩儿苦笑 要简单一点的做人

(从前,我总觉得,一些名牌产品,无论是穿戴LV、Gucci、Channel、Burberry的衣饰,还是使用像iPhone、iPad、Android、Sony、Canon之类的高科技产品,会予人一种高尚、潮流及尖端的感觉,亦会觉得这些产品很美,很渴望拥有。直到自己投身社会,开始有能力、甚至已经拥有这些物质,当我在街巷看见一些连拥有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资都举步维艰的人,终日重复使用已经出现损耗、经过多重修补的物品,不禁感到惭愧,为何在追求名牌及科技的同时,却不懂知足常乐,好好珍惜身边已拥有的东西。亦不知何时开始,从课本中某篇文章,看见有以高尚大楼及名牌比喻「虚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从此,每当我在街上看见一些外表高贵华丽的品牌,内心多少感觉不舒服。相对而言,简单平凡的生活,却让大家容易满足幸福,哪怕只拥有普通的物质生活,亦更有亲切感。)

她决心 坚拒世间怜悯
尽了力 天梯上不了始终安于责任
信奉勤奋 带来平稳
仍然乐观相信世人平等

(面对经济结据、失业、就业前景不稳等问题,大家仍宁可坚持自力更新,亦不愿依赖政府及社福机构援助。始终觉得,只有靠自己双手努力打拼,秉持「狮子山精神」,就算重新开始,总有一天能走出逆境。我蓦地想起两个真实故事:擦鞋大叔与鸡蛋仔阿伯。他们瑟缩于街头巷尾、没有店子,一样坚持靠自己维持生活。可惜,他们亦有共通点 - 遭食环署以妨碍通道为由驱逐检控。同样自食其力,难道小贩就不能拥有这个权利? 当我在报章中,看见有执法员叫小贩领取综援金,却不是协助他们申请牌照,除了感觉歧视就是替他们不值。)

小四生 希冀老师培训
以教养换得优越感
最后 汗颜儿子赤贫如此
以霓虹反照 晚黑温书害怕著灯

(我又再想起一个真实小故事:一位从内地移居香港,住在板间房、就读普通学校的小学生,凭借六年来寒窗苦读,终于以优异成绩考进传统名校,开展新的中学生活。教育不断改革,不管像电子书般的多媒体教学,还是各类课外活动,都需要花大量金钱;加上学费、书簿费愈加愈贵。百物腾贵,加薪幅度仍追不及通涨,就连小康家庭亦得为子女教育经费感到徬徨,更何况一些住㓥房、板间房及公屋的基层家庭? 可怜一些莘莘学子,为免父母负担太多电费,宁愿靠近隔著霓虹灯的窗边专注学业。为人父母者,为了让儿女得到良好的学习,亦不惜节衣缩食。当已经拥有不错的生活环境,却仍不断追求优质生活的大家,看见一些基层家庭以日常大幅度节俭去换取将来较好的生活环境,又会否作自我反思?)

新建筑 板间房中囚禁(普照金光)
像片叶 吸不到都市钢根中的养份(教青春 炼钢)
再会城市 抱著儿子
回头日出经已化为黄昏(华灯开放)

(地产、金融及企业霸权,让大财团及商界得益,却伤害了不少市民。高于天价的楼阁及土地,无论是富丽堂皇得遥不可及的豪宅,还是普通的屋苑都无一幸免。可怜在现今世代,连中产家庭都得为住屋问题忧心忡忡,更何况一些瑟缩于残旧不堪的㓥房的基层家庭、还有逼于无奈以高昂的租金,在一些狭窄得要命的小单位中蜗居的年轻人? 赚钱大于一切的大企业收购小公司,让一些小公司失去它们的生存机会,深受影响的打工一族,进入大企业,既要重新适应新环境,又得面对无聊却无止境的职场歧视及霸凌。饱受折磨的小职员,要不为养活家人、为糊口逆来顺受,要不黯然退出复杂虚伪的办公室舞台。得不到充足养分的叶子,只有步向枯萎的末路。同样地,在大城市中失去自由的人,若不想变得郁郁寡欢,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于故乡 漂泊远方城镇(一片康庄)
这里有甚么可站稳
(流落到 那间房)
看尽 大城残忍世情残忍
(空存盼望)
这浮云一片 寄居青空没法植根

(相对大城市中环境狭隘、人心险恶,贴近大自然的乡村生活,显得更为朴实纯真。从前对繁华的向往,现在却变成对宁静的追寻......)

*****************************************************************************************
这首歌,让我百感交集......

除了表达了基层家庭面对都市过度急速发展的徬徨无助,在某些部分,多少都隐藏我在就业处境所面对的困窘。当我听到某些部分,亦都不自觉感触流泪。

话说不久前,我曾经邀请一些住在市区的朋友前来我家。当她们途经我家附近其他村屋及小巷,再遥望四周的树荫,都异口同声地说:「乡村远比城市好。」然后我再介绍她们前往我家附近某菜市场的室内大排档吃晚饭,大家都不难感受到侍应们那种热诚得充满人情味、毫无矫饰的服务态度。相对市区大多数高级及大型连锁食肆的公式化服务质素,前者感觉亲切得多。毕竟大家同是个性直率、不喜虚伪造作之人,在互相给自己的近况大吐苦水后,都有种共同感觉,那是「渴望远离都市的尔虞我诈,回归反璞归真的生活。」

于是在与这群好友相聚后翌日,竟然给我在雅虎新闻网无意中看见一篇关于Burberry推出以儿童作对象的皮革衣饰,结果遭非议的报导。姑且勿论这种服饰是透过牺牲无数无辜的性命换取回来,单是产品路线足以养成孩子的虚荣心理。在我看来,除了搬出「恶心」及「俗不可耐」,亦只有替那些尚未懂事的小孩子感到悲哀 – 特别当他们是一些贪慕虚荣的父母的亲生骨肉。

然后在昨天,又再给我看见一篇报导,说某小型旧式文具店店主以低成本售卖的传统棋盘,因为被指不合符规格遭重罚。为免再抵触法例,这位店主只好无奈提早结束营业。我相信这位店主,经营小本生意,每天只赚取微薄的收入,勉强养活家人。更何况他售卖的棋盘,是蕴藏著不少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看见这篇报导,我觉得很悲哀,悲哀的是,为何有些赚钱大于一切兼拥有某些权力的人,竟然容不下一些小商店的存在,更以各种借口赶绝一些他们认为是妨碍发展的草根打工族......现在的社会,还容得下草根市民的生活空间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