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利益,智能音響產品汪

如果智能音響不能有效反饋信息給人類,就無法取代電腦和智能手機。

從交互的層面來看,語音在很多信息輸入的場景比單純的鍵盤和觸摸屏輸入有優勢,打字還需一番刻意訓練,說話卻非常自然。但在反饋信息這一塊,語音表現得有點吃力。

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信息複雜的場景無法完全展示。我想要了解麥噹噹最新出的幾個套餐,智能音響給你把新出五個套餐的信息都讀出來,你會瘋掉。我們發展多年的交互就是為了「所見即所得」,用了語音似乎有點倒退。

第二,信息準確度不夠,目前我們的搜索大量使用的模糊搜索和推薦演算法都是基於人類的反饋學習的,例如一部電視劇,你不知道名字,但可以描述劇情。目前的智能音響反饋結果難以讓人得到反饋進而調整搜索關鍵詞。

我們都能想像到,以後的智能音響至少要有一個可以顯示設備,可以是屏幕,投影,或者VR。

至少個人認為在目前階段,智能音響比智能機器人商業化程度走得更快更遠,基礎設施的完善讓投資回報率不斷攀升。大膽地猜測一下,目前的機器人只是伊甸園的人類,耳不聰眼不明,但有智能音響和VR在商業化中快速成長為誘人的禁果。而我們中會有人扮演蛇的角色,讓機器人看到真實的世界。
那得智能到啥程度才會輪到它?
「智能」的定義是什麼?如果只是和手機或者PC互聯來實現所謂的提醒,那沒有任何意義。現在的音箱和這些互聯的多的是。但是如果能自動化智能調音,那就非常厲害了。某型號的低音炮(具體型號不說了,免得有人說我打廣告)。自帶音頻處理單元,配合原廠校準套件(數字化輸出麥克風+專用軟體)和原配的2.0音箱,這貨可以達到專業調音效果。說人活,傻瓜一樣的操作,就能讓音響效果最優化。以前要達到同樣的調音效果,你需要花錢請專門的調音師上昂貴的調音台。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有這個調音的能力。結果就是這套系統不過是3萬元。但是實際效果完爆5萬+的系統。


消費級智能硬體的發展方向有兩點:

一是離大腦越來越近(直到逐漸替代大腦這個破舊的計算中心),以前的說法叫眼睛和屏幕的距離,既然ar、vr都被人熟知,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隱形眼鏡智能化實現後,下一步是什麼?

二是媒體丰度越來越高(文字,+聲音,+圖像,2D到3D...),直到接近大腦的感知度,甚至是替代大腦來感知世界。

想不出來那玩意除了能問個天氣,關個燈還能幹啥,人類自圓其說的玩意。


不會


我是很愛音箱的 勝過耳機 只是不知智能是啥?我不需要它多智能 只要它穩定

智能音箱

交互

我腦洞不大,怎麼交互呢?

打下這段字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

根據聲音判斷,智能播放該播放的音樂。

安靜的翻書聲

QQ的滴滴聲

旺旺的叮咚聲

還有papa的聲音

然後根據「大數據」,播放該播放的聲音。

這個交互很初級,通過音響聯繫單人或多人,我也只能想到遠程會議了。。。。。


感覺智能眼鏡比音響要好,人類更依賴視覺不是聽覺
智能拉杆箱會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