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鄭舲╱臺北報導】

藍委質疑臺杉雖是民營,但官方色彩強烈;有類似疑慮的還有「臺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臺農發)。藍委指出,臺農發定位不明,功能疊牀架屋,身為董事之一的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更應妥善處理。

臺農發2016年由臺肥子公司「臺肥生技公司」重組清算而成,由農委會輔導成立。臺肥指派陳鬱然、陳吉仲及劉國英等3人任臺農發董事,並選任陳鬱然任董事長。

國民黨團書記長曾銘宗質疑,農委會一再宣稱臺農發是100%民營公司,但他發現,「投資的都是泛公股」;藍委吳志揚說,臺農發組成都是國營事業或其基金轉投資,卻逃避立院監督。

藍委陳宜民表示,臺農發成立就是為兌現蔡英文選前政見,希望外銷臺灣農產品,但策略不盡理想,因此衍生很多問題。陳宜民說,臺農發很多業務其實都是農委會自己可做,讓人覺得「疊牀架屋」,看不出其成立目的和功能。

陳宜民說,臺農發董事長陳鬱然曾表示,「將找1200公頃臺糖農地投入香蕉種植」,稱今年將外銷中東120公噸,結果6、7月僅出口3貨櫃香蕉,而立院卻完全看不到臺農發預算與數據。

陳宜民認為,既然臺農發是農委會輔導成立,農委會就該輔導臺農發,要求KPI(關鍵績效指標)。否則現在策略不明、疊牀架屋,原先應是與農委會互補,將國內農產品外銷,卻又說找地種香蕉,有點捨本逐末。

陳宜民並說,陳吉仲身為農委會副主委,又是臺農發董事,更應好好處理,定位臺農發第一步應做什麼,訂定立竿見影的策略,或檢討成員是否不適任。追根究底,臺農發有沒成立必要,農委會能不能處理,纔是該討論的問題。他說,從臺農發例子可見蔡英文「斧鑿痕跡太深」,許多單位都只為完成政見、尋求連任,而非真正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