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文╱簡立宗】

在國際間免疫療法作為癌症輔助性療法的發展已漸臻成熟,市場蓬勃發展,是除了標靶藥物外,近年最夯的熱門療法。衛福部日前公佈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特管辦法),癌症患者最關心的「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都被納入特管辦法中,經醫療機構覈准登記後,即可對符合適應症的病患施行「細胞治療」。

為迎接癌症免疫療法的新紀元,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與國內GICC集團下的博惠生技,連袂在4日舉辦學術交流講座,特別邀請日本免疫權威蓮見賢一郎醫師與會,分享HITV療法給國內專家學者,並期待能引進專利技術,造福晚期癌症患者。會中亦安排2位癌友現場分享治療心路歷程與成效,見證顯著的治療成果。

目前免疫療法原理可分為兩類,第一種為透過加強自身免疫系統功效來對抗外來病毒、細菌或異常細胞如癌變細胞,由體內主動性的發起;第二種則為將外來的抗體或馴化過的細胞送入體內,讓體內免疫系統認識這些外來物的標記,加強辨識與清除癌細胞,目前的免疫治療皆為依循此兩種原理來發展。

透過調控自體的免疫力所產生的治療,不像化療或標靶等藥物般採取廣泛性的毒殺方式,免疫療法對癌症細胞辨認更為精準,又以自身免疫系統為出發,因此排斥作用較少、副作用較低,越來越多研究轉向免疫療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