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初,我也如同所有《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狂粉哀悼著艾米漢默錯失金球獎,還無緣爭取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世紀悲劇;直到踏入福斯精緻的播映室,有緣見上橫掃金球獎的《意外》一面後,才深深服氣於山姆洛克威爾極高的獎季呼聲。

這齣看似偵探抓兇,實而探討人性互動的小城故事,在多位演員極富渲染力的演出下,展示出「人各有動機」能如何模糊是非標準。挑選如北卡羅萊納州西瓦爾城如此安詳和諧的小鎮作為拍攝背景,不僅諷刺著殘忍姦殺案無所不在,亦營造出一股嬴弱、無能為力的氛圍——彷彿自片頭便預告著令人無限感慨的結尾。

艾比鎮上都是良民?

雖說飾演強悍母親的法蘭西絲麥朵曼一直是本次《意外》的宣傳重點,更是導演馬丁麥多納的掌上明珠,不過於片中和她戲份相當的媽寶警官狄克森(山姆洛克威爾飾)角色層次卻似乎更為豐富,是故事中成長曲線幅度最大的人物。他從盲目聽令的暴躁警官,演變成為能夠獨立思考的強悍英雄;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那愛動私刑的性格吧!

相較之下,敘事主角蜜兒芮德由於沒有遇上關鍵性事件而缺少巨大變化,不過自始至終臉上掛著的憤恨不平,卻似乎在與廣告商的協調、警官的對抗,以及兒子的摩擦之中,習得了一絲寧靜。

作為觀眾投射自我的「正義化身」,任何與蜜兒芮德作對的人都將被扯上惡徒的污名;不過《意外》透過賦予其他角色完善的背景故事,使觀眾不得不憐憫,甚至愛上主角的眼中釘。憶起曾經在《超棒小說這樣寫》一書中讀過立體角色塑造的兩個要點:「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和「觀眾喜歡看角色成長」,《意外》全都辦到了,警官狄克森更是兩點全包,隨著劇情的遞進,你將不可避免地陷入他的處地,最後無法自拔的愛上山姆洛克威爾的角色!

所以說,艾比鎮上都是良民嗎?除了姦殺安琪拉的兇手,或許吧。在角色追求各自目標的路上,他們都堅守自己的良善標準;唯有些人的手法更激進一些。於是這些憤怒就如劇中所說層層堆疊,搞得艾比鎮民每個都像暴徒,卻其實不然。

沒有答案不等於開放式結局

隨著觀影過程,我漸漸嗅到了馬丁麥多納將如何設計結局;並不是說這樣的安排更具詩意,或是直接明講就淪為俗爛,而是現實生活中,人生困境本是如此,往往沒有最佳的出路。相較《沈默的羔羊》或《全面啟動》等著名的「開放式結局」電影,我認為《意外》的尾巴則留有更多餘韻。

 

在諾蘭的執導下,你會絞盡腦汁推敲李奧納多的陀螺究竟會不會停止旋轉;這是「開放式結局」的典型作法,觀眾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喜歡的角色撰寫結局。然而《意外》卻沒有在我心中激起類似的疑問,彷彿我的意念已經向故事妥協,舉雙手投降,服氣於蜜兒芮德與狄克森的終點。

這不禁讓我想起《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中固執小說家的經典台詞:「有人在乎主角最後到底如何了嗎?」或許有些影迷仍舊追根究柢,甚至盼望續集(拜託不要),不過堅持鑿開那面猶如煤層,又厚又黑的殘酷事實,心裡難道會更加舒坦?如果《意外》教會你不要亂生氣,那它便使我領悟「放下」的重要。

奪下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的《意外》,雖說有些場景安排顯得過為刻意,不過在法蘭西絲麥朵曼、山姆洛克威爾以及伍迪哈里遜各自真情的演出下,這些坑坑洞洞都被悄悄撫平,甚至散發出耀眼光芒。究竟這部呼聲極高的作品能否在奧斯卡的舞台上持續亮眼奪目,還是會被如《水底情深》、《淑女鳥》等強勢勁旅翻盤擊潰,結果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