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強博士,供職於國內某大型商業銀行。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近期,打開任何一家財經網站,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科創板的相關資訊和文章。在很多投資者眼裏,科創板放佛天生帶着牛市的基因,能帶領A股走向真正的長牛。

科創板推出的背景、時間點,以及高層的重視,確實賦予了科創板戰略性的使命。一方面,科創板肩負A股市場制度改革試點的重任。若能試點成功,A股多年來一直被詬病的缺點將得到徹底的修正。另一方面,科創板承擔着活躍A股市場的職責。2018年股市異常波動之後,A股市場交易氣氛持續壓抑,市場活力不足,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顯著下降。再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再次失速,中國又處於新舊動能轉變的結構性換擋期,經濟金融遇到諸多問題,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一再凸顯,作爲重要的直接融資渠道之一,股市對中國直接融資的貢獻顯然遠遠不夠,高層希望科創板的推出,能夠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金融痼疾,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創板的誕生確實是帶着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希望而來的。

但A股市場上投資者的特點就是喜歡聚集,喜歡圍觀,偏好博弈。在媒體高度發達、信息極速傳遞的今天,善良的中國散戶的大腦不斷被類似“4000點纔是牛市起點”、“一萬點不是夢”等等的宣傳轟炸,再加上身邊不斷傳出某某某一年10倍的傳奇經歷,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把卡里的儲蓄和能獲得的貸款全部投入到股市中。

剩下的事情就簡單多了。以A股上兩輪典型的牛市爲例,股民的一天是這麼度過的:看看指數的漲跌,聽聽電視裏股評家口水四射的演講,時不時被所謂專業人士萬丈豪情的文章刺激,打開看看賬戶的資產變動,打聽打聽身邊的朋友同事都買了啥股票……

現在,這種狀態感覺已經越來越近了。滬指今年的漲幅已經超過24%,創業板指漲幅更是超過了36%,還有已經十倍漲幅的東方通信,以及日均接近100只的漲停個股,都顯示市場投資者的情緒已接近高潮。再配合科創板的加持,A股的走勢已經和經濟基本面的預期發生了較大的偏離。根據市場機構的調研,目前已有超過50%的被調查者相信,今年A股必將走牛。作爲一個浸淫金融市場多年的研究員,對於資本市場有着天然的情結,自然也希望中國的資本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發展,但讓筆者擔心的是:當前似曾相識的市場氛圍,彷彿又是2015年上半年的樣子。

爲了避免上次那樣的異常波動再次發生,或者說,爲了避免市場異常波動對中小投資者造成較大的傷害,在科創板正式落地之前,筆者認爲,監管層最應該做的是不斷地進行投資者教育,尤其是要進行投資者風險教育。

首先,從交易規則來看,企業上市科創板前五天沒有漲跌幅限制,後期漲跌幅爲20%,即主板漲跌幅的2倍。監管層以及交易所應該加大對這方面的宣傳和教育。毫無疑問,部分證券公司或者金融掮客,肯定會大肆宣傳科創板的收益,假設您在上市前5天內買到一個好股票,收益率將高到您懷疑人生;假設後期您在跌停價格買入,當天漲停的話,直接收益就是40%……等等之類。就是這類信息,會導致無專業金融知識的投資者蜂擁而入,去尋找那一天40%的收益。但他們不會和你宣傳,如果您以漲停價格買入,當天跌停,一天就會實現資產腰斬的虧損,還要爲第二天再做20%的計提損失,很可能一買一賣,您的資產損失就超過了60%。監管層大力做好投資者風險教育,有助於爲亢奮的市場情緒降溫,減弱科創板的純投機炒作力度。

其次,從資本市場監管角度來看,充分的投資者教育,能夠有效減少市場大幅波動導致的風險處置難度。資本市場投資,首先需要的是一種契約精神。很多中小投資者,自己的股票漲了認爲是自己的眼光獨到,自己的股票或者市場大跌就是監管層的問題,甚至出現上訪等行爲,這就是典型的契約精神缺失造成的亂象。監管層一方面是加強對市場違法亂紀行爲的監管和處置,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投資者在契約精神、市場知識等方面的教育。簡而言之:加強“市場有風險,盈虧需自負”的宣傳力度。投資者教育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監管層無需過多關注市場漲跌,這樣能將主要的精力切實用在其他方面。

第三,從投資者自身來說,應該加強金融專業知識的學習,至少要加強對金融常識的學習。一是有助於投資者遠離金融騙局,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二是有助於理解金融市場行爲,尤其有助於理解短期市場博弈行爲;三是有助於理性管理自身情緒,尤其有助於在短期市場行爲中減少虧損幅度。

證券日報近日發文《3000點是牛市起點?A股不需要“吹股手”》,或意味着監管層也意識到無序誇張宣傳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事實上,易會滿主席上任後“四個敬畏”的表態把“敬畏市場”放在首位,也體現了監管層的下一步監管思路和工作重點,既然要把市場的還給市場,那麼市場監管者就更要讓市場參與者瞭解和尊重市場。

相關閱讀:易主席強調四個“敬畏”,透露出什麼信息?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