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最溫暖的「羈絆」

來自專欄我在彩虹深處等你4 人贊了文章

1.

看完電影,坐在停在商場門口的電單車上良久,遲遲不想離開。這影院坐落在城市邊緣,屬於新興開發地區,除了幾棟聳立的正在連夜修建的大樓,就只有眼前這商場燈火通明。不定時從商場出來的寥寥數人,朝著四面八方離散,進入黑暗之中,歸於寂靜。我只是坐著,感受著這城市邊緣夏夜的暖風,怡然自得。

眼前的生活是寂寥和惆悵,但內心卻流淌著溫暖與嚮往。這多麼像《小偷家族》裏的他們啊。

2.

想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樹木希林(奶奶的扮演者),因為她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東京塔》裡面媽媽的飾演者。這部電影每年都會看一遍,還專門買了原著小說,喜愛至極。因此,當看到熟悉的人出現在電影海報上,馬上趨之若鶩,下單訂票了。

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這部電影就像是一道可以透進人身體的陽光,現實的殘酷像光開始時的刺痛,但細細感受其中滋味後,只覺得那光帶來的溫暖的餘熱在身體裏靜靜流淌,久久不曾消逝。

好久沒有看到這樣平和,自然,娓娓道來,純粹又不刻意煽情的電影了,如同閱讀一篇日式散文,寫法是樸實的白描,但字裡行間裏卻滿是溫情,令人久久回味。影片中每個人物都是那麼鮮活,他們背後的故事都會引人思索,不得不感嘆,導演是枝裕和就像是一位太極高手,以靜制動,用四兩撥千斤的力道,讓這接近兩個小時的白描電影沒有一絲枯燥的感覺,反而讓人意猶未盡。

3.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孤獨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少女,一個男孩,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卻因為某種原因,聚在了一起,組成了一個「家庭」。他們依靠老人的養老金過活,偶爾男人會帶著男孩去超市偷些食物,彼此相偎生活。在一個偶然的夜晚,他們撿回了一個被家暴的小女孩,至此,原本生活漸漸發生了變化......

導演用一種相當剋制的方式拍攝,如同記錄片一般,只是記錄他們的生活,喫飯,閑聊,就連哭戲就只有兩場,一次是奶奶過世,還有一次就是女主角的特寫,但卻能牢牢抓住觀眾的心,不得不再次感嘆導演兼編劇的是枝裕和的掌控力,能夠環環相扣,不緊不慢的敘述,最終達到引人入勝。他賦予了每個人物一個匪夷所思的背景,如同看一部懸疑片一下,拋出一個疑問,觀眾都等待著下一步的解答。

奶奶——柴田初枝

她是這個「家庭」中的紐帶,至關重要。丈夫被小三搶走,自己無兒無女獨自生活,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一對「夫妻」,各自需要,住在了一起。後來又把不受前夫兒子喜歡的女兒亞紀接過來一起生活。她對生活的態度灑脫,積極,出入遊戲廳,喝酒,似乎擁有看透一切的豁達。每隔多久都會去前夫與小三的兒子家中祭拜已經過世的丈夫,並收下前夫兒子的撫卹金三萬(每次都一樣)。其實開始大家都以為她是為了錢而去的,影片最後亞紀似乎也這麼誤會了。但其實不是,從後來他們發現奶奶的遺物中那一沓沓原封不動的三萬塊就知道了。她是深愛的拋棄自己的丈夫的,儘管那個人是那麼的無情與殘酷,但真愛就是如此霸道,不講道理,給了你一記耳光,你只是感覺到痛,想要恨,卻又萬萬做不到的啊。

夫妻—— 柴田治、 柴田信代

他們應該是沒有結婚的,只是情侶。因為他們因為誤殺有暴力傾向的柴田信代的丈夫而出走,遇到奶奶而定居。他們是典型的社會底層人物,一個做著苦工,一個在洗衣房工作。但是他們都是心地極為善良,內心有光的人。他們的生活原本就「拮据」,但男人可憐的小女孩還是帶回了家,而因為不忍心看到小女孩被家暴,女人決定將小女孩收留。以至於有他們,這個沒有血緣的「家庭」與一般家庭更加有愛,男人教給男孩生理知識,如同父子一般,女人為了小女孩甘願接受要挾,放棄自己的工作。到最後,又為了大家,一個人扛起所有責任,接受刑罰。他們的情義是如此真切,做到了不是父母勝似父母。

始終記得當女人看到小女孩擔心夜不歸宿的小男孩,而在門口等待,她覺得奇怪,「 這樣被父母家暴的小女孩,應該不會愛別人的啊。」後來我想,這句話應該對他們每一個人說,一羣被生活殘酷擊傷的人,為何都有如此悲憫的內心,莫不是心中有不滅的光,絕不會這般暖已暖人。

少女—— 柴田亞紀

因為父母只喜歡妹妹紗香,對自己不聞不問,偶然的機會出走和奶奶一起居住。但這麼多年,她的父母似乎並不在意,一直以為她在澳洲生活。她羨慕自己的妹妹,能夠得到父母的喜歡,以至於為自己取名了另一個名字紗香。她也是一位善良的姑娘,自己的工作屬於灰色產業,理應充滿現實,但她與4號先生的故事就足以證明她依舊感性,對愛情嚮往。

男孩—— 柴田祥太

他從小被父母遺棄,跟著男人當小偷補貼家用。因為「家庭」原因,沒有上學校的機會,但熱愛學習,每天自己看書。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雜貨鋪老人的勸阻,他知道開始不願當小偷,至少不想讓「妹妹」一起做。以至於當妹妹自己出手,恐被抓住的時候,他奮不顧身的故意頂包,才讓這個「家庭」出現在了陽光之下。

女孩——玲玲

她被父母家暴,偶然的機會被帶到了這個「家庭」之中,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以至於讓她自己選擇去留的時候,她選擇留了下來。她是令人心疼的所在,當這個「家庭」分崩離析,所有都有個各自的歸宿,雖說不盡完美,但卻沒有危險,而只有她,回到了家暴自己的父母身邊,結局可想而知。影片最後,她又重新回到了當初自己被帶走的走廊上,下巴靠著柵欄,眼神中流露的是希望,多麼希望他們能在回來接自己,像當初那樣,拿著可樂餅,問自己喫完?

但會不會再來,誰也無從知曉了。

4.

整部影片行雲流水,不愧能摘得戛納最佳大獎的電影。影片中有許多溫情時刻,但讓印象最深的是,一家人在海邊散心,奶奶獨自坐在沙灘上對著他們的背影默默的說著「謝謝你們」。其實這句話,都是彼此說給對方聽的啊。正如女人所說,他們這種關係,是彼此選擇,是緣分,是羈絆,是比任何無法自我抉擇,天生的關係更為牢靠,簡單,純粹的。這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羈絆」。

還有一個畫面就是一家人抬頭看一場看不見的煙花,那一家人嚮往的眼神,那溫情的話語,比親眼看到的任何一場煙花都要絢爛,多彩不是嗎?

我在商場門口不知道坐了多久,之看到眼前的一家服裝店熄滅了燈,店員鎖上了門後,我才知道已經很晚了,該回去了。

我騎著電單車穿梭在城市郊外空曠的馬上,車輛極少,可以任由馳騁,想起這部電影,又感到一份突如其來的溫暖,右手不由得加了點馬力,只感覺速度更快,心情更好,前方的道路雖然有些許黑暗,但一路通達,似乎有一場正在盛開的煙火等待著年輕的我去發現。

5.

值得一提的是,當影片結束,我看銀幕上出現了「 Lily Franky」這幾個字,我感覺熟悉,後來想起他不就是我最愛的電影《東京塔》的作者嗎?有時你不得不相信存在緣分這種事。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