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木支危樓

相夫教子,是我國傳統女性的職責。隨着思想觀念的開放,女性被賦予了更多權利和自由。社會地位的提高讓女性相夫一事被公認爲封建殘留思想,受盡唾棄。然而,教子一事卻變成了香餑餑,成爲夫妻爭奪控制權的“好差事”。育兒爲何受到夫妻雙方的熱捧?新晉父母在育兒時又應該如何分工呢?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爲人父母都會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在孩子之中。

女方熬過辛苦的十月懷胎,又經歷了九死一生的生孩子過程,在第一眼看見這個從自己身體裏分離出來的小生命時,早已經把他視爲心肝寶貝,自然對如何教育孩子十分上心。不少女性甚至爲了孩子會改變自己的性情。

例如國際影星章子怡。生育孩子前叱吒影壇,自出演《臥虎藏龍》大受好評後,一直在電影事業上高歌猛進,是業內公認的“拼命三娘”。但女兒醒醒出生後,她立馬畫風大變。

不僅把自己的社交賬號都備註成“醒醒媽媽”,頭像也換成了自己和女兒小手握大手的溫馨照片。產後一年內,她把所有工作邀約都推掉了,爲的就是照顧剛出生的女兒。這對於一個視事業爲生命的女強人而言,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認識章子怡的人都看出,影后的眼神已經不再像以前那般凌厲,明眸之間更多了一種母親獨有的柔和。

儘管沒有經歷過生育的痛苦環節,男方對孩子的感情也不會比女方要少。大部分男生得知自己即將成爲父親的一刻,都是先驚後喜再焦慮。驚是因爲感嘆生命的奇蹟,喜是因爲高興自己身份的升級,焦慮是因爲擔心自己能力尚不足以保護這個神奇的生命。這種情緒的轉變其實意味着他正在經歷了一場成長。

畢竟大部分男生,都是通過成爲父親徹底成長爲一個合格的男人。可以說孩子就是男人成長的情感催化劑,男人因爲孩子而成長,也自然會對孩子投入大量的感情。

例如玩世不恭的陳冠希,曾經因爲遊戲人間而創下大禍,不僅自毀“星程”,甚至還一度自閉。雖然之後發奮圖強,並且成功創立了自有品牌,重回人生巔峯。但其乖僻的性格一直是各種負面新聞的常客。機場鬥毆、怒罵名人,他一直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讓公衆記得自己依然是那個叛逆的少年。

然而,女兒出生後,陳冠希不僅言語上收斂了很多,行爲上也變得不再激進。只有在對方言語或者行爲上影響到自己家人,他纔會恢復發飆的狀態。其他時候只會曬曬女兒的美照,靜靜地陪伴家人,儼然從一個叛逆青年成爲了一個成熟男人。

爲人父母,在把自己的情感灌注到孩子身上時,也從孩子身上獲得相應的回饋,女人變成更好的自己,男人長成了更成熟的大人。而且,在與孩子爲伴的時候,從孩子身上獲得的喜悅以及純真,是讓許多飽經風霜的大人淨化心靈的妙藥。因此,育兒自然成爲父母爭相追捧的事情。

儘管如此,畢竟孩子是男女雙方共同孕育的生命,是愛情的結晶。從生理上看,也是男女各貢獻一條染色體結合而成的生命,所以雙方對孩子的教育權利應該是均等的。

事實上,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是缺一不可。缺乏父親的教育,孩子容易變得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小龍女”吳卓林,自小就失去了父親的關愛,在母親的偏激教育下,性格變得偏執,經常喜歡劍走偏鋒,做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先是因爲家庭矛盾報警抓母,再而因爲生父否認其父女關係而自殺,繼而遠赴加拿大宣佈出軌,並與女友流浪街頭,最近返回香港依然經常因爲各種偏激行爲登上報刊。

“小龍女”的經歷讓人感慨,雖然少不了部分八卦媒體的推波助瀾,但更多是其行爲的確讓人感到離經叛道。一名二十歲的少女,正直花季年華卻把青春都浪費在各種是非爭議當中,如果是一個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是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缺少父親教育的“小龍女”顯然不懂得如何進行理性思維。她自小到大都是在母親的偏激教育下成長,看待事情非常主觀,這也導致了她在生活的選擇上一再犯錯。

如果缺少母親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有理解障礙,不懂得愛爲何物,甚至會產生自閉。

曾經有一位母親,在生下孩子後因爲工作原因不得不把孩子寄養在婆婆家,自己則奔赴千里之外打工,幾個月才能見孩子一面。孩子雖然身體健康,但是卻遲遲不能言語。後來在心理醫生檢查下發現孩子居然患上了自閉症。

原來孩子的婆婆本身不愛說話,也很少帶孩子到外面玩。並且爲了整潔,只讓孩子在自己的“兒童房”裏玩,不允許到其他房間。長期缺乏交流並且困在一個獨立空間,孩子就換上了心理病。試想一下如果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多引導孩子聊天,用愛去感受這個世界,孩子又則會變成如此?

所以,本樓認爲,新晉父母在育兒分工時,就應該平等分工。父親負責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理性思維。母親則要多從精神、感官上引導孩子學會用愛去觀察世界。父母教育缺一不可,只有兩者齊備,纔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我是一木支危樓,每天分享情感故事,交流情感話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