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湖北武漢天河機場發生了一件讓人氣憤又無奈的事:一名男子爲了祈福,往飛機引擎扔了3枚硬幣,直接導致航班延誤了半個小時,該男子也被行政拘留10天。

近年來,把飛機當成祈福臺的可笑事件屢有發生。2017年6月27日,在上海浦東機場出現一起往飛機發動機裏扔硬幣的行爲。導致100多位乘客,被耽誤4個多小時。2019年2月17日,安徽安慶28歲男子陸某往飛機裏扔硬幣祈福,導致飛機延誤17小時,航空公司損失14萬元;2019年3月10日,濟南的兩名女乘客向飛機扔硬幣祈福,導致載有260名乘客的航班延誤2小時。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問及這些乘客扔硬幣的原因,居然都是祈福。

從公開報道的此類事件看,人們普遍認爲相關方面處置不力。往飛機發動機扔硬幣,到底屬於什麼行爲,法律早已明確。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既然有法可依,應該對此類事件加大處罰力度,不能因爲許多時候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而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對於許多看到此類事件發生的目擊者,看客的心理可休矣。面對可能引發公共安全的事故,如果不及時出手勸阻,那可能將是“生命中最後一次圍觀”。如果只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將會人人自危。

另外,我們更應反思這種現象爲何屢禁不止?反思的重點當然不僅應該停留在事故責任如何分配,而更應該明確責任如何承擔?誰來承擔?頻頻出現的高鐵霸座,向飛機扔硬幣、不文明遊園等行爲……劇情之誇張總會讓人驚詫:一些國人不怕大困難,但總克服不了小情緒。爲什麼權利意識已如高鐵一樣“提速”,但規則意識卻遲遲跟不上?爲什麼物質生活日益豐裕了,文明素養與公德之心卻落在後面?

這是一種文明的反思,一種文明的心痛。社會上一些不文明、違法、違規、甚至犯罪現象的出現,都讓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需要建設“法治”,強調規則意識。因爲這是文明社會最簡單的“紅綠燈”,是全社會收穫穩定預期的基本保證:沒有人生活在一個單次博弈的世界裏,我們每個人的行爲舉止,兜兜轉轉終究會回報到自己身上。

文明,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條保障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安全帶。今天,在“倉廩實”之後,我們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現代化”這一課題,以一場文明的自省,構建起與我們不斷提升的物質文明相適應、與我們大國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央視網評論員 劉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