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曾說: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

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扎哈·哈迪德(1950-2016)建築事務所創始人,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在世界各地地標性建築的競賽中幾乎是無人可以匹敵的女建築師。她一直行走在掌聲與爭議之間,愛她的人稱她是天才,恨她的人又叫她瘋子。2016年3月31日,扎哈·哈迪德在邁阿密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5歲。

她的作品充滿了奇思妙想,以至於在41歲之前沒有一個設計得以建成,被人戲稱是紙上談兵的設計師。但相信很多人都對扎哈的建築一見鍾情,著迷於「曲線女王」揮灑自如的線條。

征服全球的建築界「女王」

說起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建築,大家都應該很熟悉:廣州歌劇院、北京望京SOHO,上海凌空SOHO以及2012倫敦奧運會水上運動中心……扎哈曾經於2004年獲得了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譽的「普利茲克獎」,她是該獎項創立25年以來的第一位女性獲獎者。

評審委員會在獲獎理由中寫道:

「客戶、記者和專業人士都被她建築中充盈的動感和獨特的形式著迷,她的創意似乎無窮無盡。」「她讓建築成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噴薄和流動。

那些近乎爆炸碎片式的奇妙構成體,像狂飆一樣掃過城市建築。空間在她手中就像橡皮泥一樣任由她改變形狀,這就是人們給扎哈·哈迪德建築的描述。這位伊拉克出身的女人,在男性主導的世界建築屆獲得與男建築師平起平坐的地位,本身就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傳奇。

在全球經濟低靡,建築師訂單銳減的情形下,她更是逆流而上,屢屢中標,扎哈·哈迪德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

那些蔑視我的設計的人

是一羣失去了信仰和夢想

只盲目遵循經典的人們

所以他們纔不相信我可以建成神奇的建築

——扎哈·哈迪德

不懼批評不妥協,只做自己

不妥協的性格,火爆的脾氣,偏執的個性,扎哈·哈迪德的身上總是充滿矛盾和爭議,更為重要的是她的建築如此與眾不同,總會得到狂熱讚美和大加指責兩種不同的極端評價,有人批評她一味追求另類、破壞和諧。

儘管她很早就被稱作「解構主義大師」,得過大大小小的獎項,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她怪異的設計方案。從最早的威爾維特拉消防站,到最近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扎哈的作品從來都不缺少爭議。極富動感的造型,天馬行空般的曲線,不斷顛覆著每一個人對建築的傳統認知。鋼與混凝土在她的手中似乎一下子變得輕靈起來,盡情肆意地在空間中畫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

也曾經有人這樣形容她的設計,彷彿像是幾個麵糰被隨便捏了幾下,然後放在烤爐裏烤一下。喜歡她的人讚美她那扭曲成麻花狀的建築背後,隱藏的數學美感,不喜歡她的人則批評她標新立異。

然而不論是愛她還是恨她,扎哈都像是在自己軌道上運行的星球,她不遵循任何規則,或者說她只遵循自己的規則。

我不會像別人同情我那樣去哀憐自己

我會將這些挫折拋在腦後

只把他們當作催化劑來激勵自己的設計

——扎哈·哈迪德

我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

美國時代週刊曾這樣描述扎哈·哈迪德她強勢感性充滿偶像氣質,氣場強大。而她的一位僱員則說「她經常像個瘋子一樣,你得忍受她怪物一般的尖叫和怒吼,回過頭看,有時候覺得她很悲哀,我想她一定很不快樂,她的生活一團糟!」她雖然不能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但卻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建築。

面對從世界各個城市慕名而來的設計邀請,扎哈表現得很平靜。「儘管收到各種邀請我也會覺得很激動,但是我更享受的卻是每個項目帶來的不一樣的新鮮感。每個不同的項目都像是一個挑戰,而這些挑戰讓我感到生活的美好,所以我很不喜歡現在社會裡總是喋喋不休在抱怨現世的人們。」

「我也考慮過普通人的生活,伴侶和孩子的生活非常美好。但是建築是個需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的職業,否則沒人可以把它做好。我沒有時間去尋找伴侶,我需要持續不斷地對建築投入熱情,我會對每個項目全力以赴,因為我不想製造垃圾建築。」

這個不普通的女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嫁給了建築。


喬老師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喬詩詩建築留學

會定期發布相關建築設計、景觀設計等藝術設計留學相關資訊以及文章,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Arch-NAAB 即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