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下,健康險被各大險企視爲一大發展風口,重疾險、百萬醫療險等網紅產品更是讓市場應接不暇。不過,另一方面,市場上健康險產品也存在同質化嚴重,整體發展速度放緩等問題。

  “僅靠網紅產品上量的產品策略難以爲繼,必須準確地瞭解認知人羣特點,挖掘潛在客戶需求。”太平財險副總經理戴曙燕在近日召開的“科技賦能、創新融合新時代健康保險圓桌論壇”上表示,在互聯網時代,應形成數字化產品開發體系來滿足“千人千面”的需求,這在保險科技的助力下能夠得以最大限度地實現。

  多名行業專家表示,與其它保險子行業相比,目前健康險是與科技結合相對較爲緊密的,科技賦能將成爲健康險發展的新模式。

  中再壽險《壽再探索》於2019年1月發佈的“2018壽險業健康險保險科技應用發展年報”(下稱“年報”)中顯示,人身險公司在健康險業務中投入應用的保險科技依次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存儲與計算、遠程醫療、基因檢測、移動醫療、區塊鏈、可穿戴設備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未來3年,人身險公司可能投資應用的健康險科技與目前基本一致。

  年報數據顯示,目前部分人身險公司對保險科技的開發投資佔健康險業務收入的比重爲0.5%-20%。各大人身險公司成立大數據實驗室、數據創新、科技創新等部門或子公司,着手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科技領先公司在進行內部數字化流程改造,深挖客戶痛點與需求,逐步建設數據化產品體系。他們推進數字化戰略合作,通過與保險科技服務機構、科技公司開展跨界合作、股權投資等方式引入新技術,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其中,拓展與第三方科技服務機構、保險科技公司的合作創新成爲行業主要模式。

  “通過與保險科技服務機構、科技公司開展跨界合作,進行內部數字化流程改造,深挖客戶痛點與需求,逐步建設數據化產品體系,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包括以客戶爲中心、改善客戶體驗、提高產品開發的靈活性等,成爲推進健康險業務創新的着眼點。” 戴曙燕表示。

  這在國內外都不乏先例。2017年巴菲特旗下再保險公司Gen Re就與健康險保險科技公司TrackActive合作爲投保人提供骨骼肌肉康復項目;太平財險也與水滴保合作了百萬醫療險產品;2016年阿里健康宣佈與中國太平成立健康保險公司,但目前尚未獲批。

  水滴公司聯合創始人、水滴保總經理楊光表示,類似水滴保這樣的互聯網背景公司擁有強大的健康數據和社交關係鏈數據庫,能夠助力保險公司更精準的觸達目標用戶,同時也能夠從多維度對用戶進行風險評估,幫助保險公司完善對風險的控制能力。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和落地,將爲保險公司和用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戴曙燕認爲,科技帶給保險行業的變革提出三個方面的變化:第一,爲實現產品市場細分和差異化,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將是保險公司的重要行業競爭力;第二,運營的變化,通過使用數據模型多點觸達潛在用戶,精準推送產品,與傳統的營銷員模式相比,運營效率呈指數級提升;第三,服務的變化,特別是在覈保和理賠階段,運用科技助力實現秒賠賠款到客戶。

  其中,爲解決健康險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客戶信息、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是關鍵一步,在此基礎上進行人羣與市場細分,根據潛在客戶需求研發產品、細化責任設計、更精準定價是未來健康保險攻克的重點課題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健康險的重要基礎,在大數據方面,醫療數據的獲取始終是整個健康險行業的一大挑戰和持續在努力的方向。

  對此,上海市醫藥衛生髮展基金會副理事長許速在上述論壇表示,醫療數據、保險數據和金融數據將逐步服務於醫保、商業保險機構,基於這些大數據可進行病種診斷、制定治療方案、完善支付體系等,並希望國家醫保局展開試點。另外,未來衛生健康的數據向保險行業開放是必然的趨勢,行業發展需要保險與健康的跨界整合平臺,形成大數據驅動推進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將大大降低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同時大數據的應用也會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從理賠型向服務型和管理型轉變,用戶可獲得更人性化的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