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

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

自步兵基礎步槍進入自動化時代開始,設計師一直在摸索進一步提升步槍殺傷效力的方法。最初,半自動步槍還只是簡單的手動步槍的升級版。在基本不損失精度和射程的前提下提高戰鬥射速。

STG44的橫空出世宣告着“突擊步槍”這一概念開始崛起。和德軍步槍——Kar98K相比,其精度和射程都遠遠不如(STG44的精度比後來試驗中的AK還差不少)。但通過全自動火力的強化,其殺傷效力可以說是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戰後,槍械設計師們開始構思,如何在全自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步槍殺傷效力。高速點射概念應運而生,其基本概念爲通過浮動後坐機構,在後坐力傳到射手之前,就以極高的射速發射數發彈藥,實現可控散佈。本文就首先介紹其中的先行者——溫徹斯特SPIW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溫徹斯特SPIW有些設計還是挺有趣的,比如扳機護圈同時充當彈鼓卡筍彈簧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可見爲了剝離箭形彈彈託,槍口有特殊裝置

20世紀60年代美軍的SPIW(Special Purpose Individual Weapon 特殊用途單兵武器)項目源於“齊射”項目,其基本設想是使用彈道平直的超高速箭形彈,通過可控點射來實現可控散佈,由此提高步槍的點殺傷命中率。再輔以多發榴彈發射器提供的面殺傷能力,打造“超級步兵武器”。

溫徹斯特研發的SPIW樣槍使用法蘭克福兵工廠開發的XM144 5.6x44mm彈,其從20英寸非鍍鉻槍管上發射時初速爲4585英尺每秒(1397m/s)。步槍採用常規的三突筍迴轉閉鎖槍機,使用挺杆短行程活塞驅動(另一下馬原型槍,SCHV項目的溫徹斯特輕型軍用步槍也是)。

不同尋常的是,其可以進行“軟後坐點射”。點射過程中,自動機首先會在一個“內含機匣”內運動,同時呈浮動狀向後運動,直到點射完成後,纔會撞擊機匣傳遞後坐力(可能採用了串聯雙復進簧),由此降低後坐力提升命中率。不過,溫徹斯特SPIW還沒有高速的特點,點射和全自動射速都爲700發每分。半自動射擊時閉膛待擊,全自動或點射時爲開膛待擊。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可以從彈匣口看到部分內含機匣

那麼,這套軟後坐點射系統效果究極如何呢?一言以概之就是,完全沒用。下表是快速射擊測試中幾種SPIW和對照組的命中率(M-16M是改裝型M16,可以進行點射):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可見,溫徹斯特SPIW的整體命中率遠不如AAI的SPIW,也不如同使用XM144彈的春田SPIW。這兩者都沒有使用所謂的軟後坐技術,但並沒有影響它們的點射命中率。

從原理上看,由於低射速,溫徹斯特SPIW的軟後坐系統可能也很難達到效果:如果真的想在3發點射後纔將後坐力傳遞到射手肩上,後坐“內含機匣”可能要走比現在槍上長的多的後坐行程。而且這套軟後坐系統還增加了全槍的複雜度(當然另外兩款SPIW結構也沒多簡單),對槍的可靠性也產生了一定不利影響。在極端環境測試中,泥漿和沙塵迅速阻塞了溫徹斯特SPIW的自動機構,使全槍陷入不可用的狀態。

測試軍官報告,由於小零件衆多以及簧力過大,陣地拆解極爲困難:非尋常重量的後坐部件需要極強的復進簧。當故障發生時,正常的排除過程會變得極爲困難。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春田SPIW(1964)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AAI SPIW(1964)

因此,溫徹斯特SPIW連SPIW項目一期都沒有通過,直接被刷了下來,留下來的只有它配套的3發前衝式榴彈發射器。不幸的是,在未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設計師抱着高速點射的概念,設計出更爲複雜的自動機構(待續)。


美軍曾打造“超級步兵武器”,溫徹斯特SPIW步槍曇花一現


溫徹斯特SPIW的3發榴彈發射器,它也讓全武器極其頭重腳輕

原創內容,文字著作權屬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微信公衆號:輕兵器愛好者

輕武器文化第一自媒體

狂野+不呆板+不枯燥

“戰術&槍械&眼界&先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