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怪人》法文版音乐剧 (2017) 观后感想

前言

又是一篇上一次写相关文章的时候还是屁孩,此时此刻是屁孩工程师(没进步),长大了一定要、必须的,再重新温习一次的好东西,去年底在网上一看到《钟楼怪人》又要来台湾巡演了,马上就上网订了票,还买了梦寐以求的第一排。一扫高中时自己没赚钱,又不好意思嚷嚷想看的遗憾。自己想看的音乐剧自己买票,独自去看一场音乐剧或演唱会似乎已经被我列为人生一大乐事了。今天散场在等著看演员签名时就听到隔壁的人在讨论,为什么不揪朋友看呢?

「因为我想要看的票价,朋友觉得太贵。」

800元也太贵吗?还是你不想看800元的?」

「对啊!」

这对话完全说到我心里,虽然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可以做到一个人去看演唱会或音乐剧、舞台剧,但揪朋友真的有点麻烦嘛,如果他不是跟你一样愿意花钱坐在好位子上,那一来一往又耗费多少时间,当然,如果有缘我们还是可以一起看,欢迎私讯(笑)。

 

结论就是太棒、太美妙、太感动了,这个位子不但可以清楚地看见演员的表情妆容,还可以聆听到没有麦时的声音,跟注意衣服的细节与舞蹈时的律动画面,甚至谢幕时还可以留在原位拍照,我下次一定还要买第一排的位置!

 

正要打这篇的时候,又重新看了自己十年前的东西,天哪!我觉得我一点进步都没有……网志上的内容可能比我现在写得还有营养,这些年我到底做了什么。把我文青的味道一点点都吹散了,剩一股臭宅味。不管啦,总是要留下些什么,万一我40岁又看了一次,没有些纪录怎么行呢?

观赏心得

再次简介一下这个故事,原著是雨果,改编成舞台剧之后,分成上下两幕,中间休息二十分钟,上半场结束在菲比斯和艾丝梅拉达相约爱之谷时被刺伤。

 

故事很简单,主要是在讲1482年代的法国,那一个宗教与政权密不可分的年代,背景在巴黎圣母院发生爱情与欲望的故事。所有的异教徒都被视为非法移民,而女主角艾丝梅拉达就是从小在这些非法移民中长大的吉普赛波西米亚女郎,身边有著五个男人,分别是吉普赛王克洛平、国王护卫菲比斯、钟楼怪人科西莫多、街头诗人葛林果利,还有圣母院主教弗侯洛。这五个人分别是个性与身份相差极大的角色,并影响了艾丝梅拉达的命运。

 

才入座没多久灯暗后就响起了序曲的音乐,又是一个听了我就热泪盈框的旋律,说到这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越活越平淡,是不是都要成为面无表情的大人了?所以能被任何一种事物所感动的情绪我都很珍惜,一场表演、一段文字或是一首歌,写这篇之前其实看了一些网志对于钟楼的总体表现给了不怎么高的评价,不过艺术的东西就是这样嘛,怪人对我有意义,对大家不见得有共鸣啊,是不是~

序曲结束紧接著就是我最爱的曲目了,「大教堂时代」。

大教堂时代依旧是我最喜欢的曲目,虽然过了十年我还没学会法文,音乐文学底子也不知道退步了多少,倒是去了几趟欧洲旅行,曾经念过艺术史、建筑史(又还回去了),音乐的形象在我脑海里于是又有了新的建构。大教堂时代旋律深植人心,演唱慷慨激昂,词里谈的又是那个连地球是圆的都还不知道的中世纪欧洲大陆,就是有种荡气回肠的想像。想像人们单纯地信仰著上帝、想像著吟游诗人在巴黎街头流浪、想像著科西莫多无怨无悔地敲著钟,想像著高耸雄伟的教堂所象征著宗教的力量…..

 

因为坐在第一排可以很专心的看著诗人唱歌的表情服装,雕像布景的移动还有光影的设计,舞台妆很浓都被我识破了(笑),唯一的缺点就是如果要看字幕就有点措手不及,还好有看过了,这是复习无伤大雅。这里不得不说今天唯一让我有点想抱怨的就是诗人的长外套了!为什么不是旧旧的深灰蓝色,这颜色太鲜艳感觉不够流浪诗人啊!是想让他和非法移民区别大一点吗?不自觉有点出戏啦~

诗人登场完接下来就轮到一样是我爱的角色克洛平,非法移民。

        每次克洛平登场都很热闹,带著一群流浪汉妓女手舞足蹈、墙上爬上爬下兼头转,负责了很多技术的部分,非法移民中总是会空耳听到「 勒艘勒勒发」也成为我的记忆点之一。又要再次强调第一排的好处,我能够听到那些流浪汉轮流来前面没有装麦克风的叫嚣声,然后很有震撼力地看著台下观众。观察他们动作的律动还有表情身材也成为我这一次观赏的重点,其中有个面孔一看就是亚洲人蛮抢眼的,回去翻手册看名字就是东方人无误,其实穿插著他们的群舞合唱,也是钟楼怪人很重要的一部份,不会显得整出戏的孤独与单调。

 

接著直接跳到下一首我爱的曲目——愚人庆典

 

这是科西莫多第一场戏,其实这跟所有传统民间故事一样荒谬,为什么要把丑人票选出来游街啊!人会丑也是他父母的基因产生的啊,呵呵,好像太过激动,那个时代哪有什么人权呢,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怪胎。

 

不过其实这一场的记忆点绝对是……

「拉、发、颠、夫!」

 

我想要一个不懂法文的人,最有印象的点就是「拉发颠夫」了吧!不过这只是一出场,下一场愚人教皇,可以看见红衣人比较多表现。

 

这一次除了以前喜爱的几个曲目外,又增加了几首新欢,让我来一一简述一下:

科西莫多和主教的一场「被遗弃的孩子」,看出科西莫多原本是多么的忠诚,对于主教,唯命是从。我觉得从他的嘶吼,他嘶哑的歌声感受到他非常的认命,知道他天生丑陋被世人遗弃,注定是孤独、没人喜欢的,知道这就是他的命运,而主教就是赋予他重生唯一的恩人、主人,但他同时也感受到他没有办法了解主教真正的心思,这也是科西莫多觉得好像是怎么都努力不来的,让他与主人中间始终隔了一道墙,可以注意到主教是不愿意靠近他的。

 

艾丝梅拉达与情敌的「君似骄阳」,这里似乎是我第一次提到女主角,我觉得这一次的艾丝梅拉达非常漂亮,身材也很好!之前总是从戏剧与台词上感受到艾丝梅拉达与情敌芙罗德莉的区别,这一次我更注意他们的体态、歌声与服装设计颜色来体会。开高岔、半漏酥胸,舞动灵活的艾丝梅拉达穿著像是森林的小精灵的绿色,穿著保守公主粉红色的芙罗德莉怎么比啦!其实前面的「波希米亚的女人」她双腿一侧坐在地上,我都被迷的不要不要的。哈,不过这次两位女演员的声线还蛮有区别的,芙罗德莉声音比较高比较细,而艾丝梅拉达比较性感,所以这一首与情敌合唱的「君似骄阳」我非常喜欢,双方很有恋爱中的女子的感觉。

「心痛欲裂」— ㄉㄟ ㄒㄩ ㄌㄟ,这个菲比斯劈腿之歌,陪衬近年来发生的偷吃事件,好像变得稀以为常,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滑进摩铁、内心两个都喜欢、不喜欢她的不是男人……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帘幕后跟著裸上半身的舞者,画面其实蛮不错的,毕竟国王侍卫颜质高身材好嘛!

 

接下来就是三个大男人诉说对艾丝梅拉达的情意「美丽佳人」,这一次我其实也特别关注主教这个角色。以前就是把他列为大坏蛋罢了。

这一次看其实也蛮为他这一个内心冲突又极端的角色著迷,明明就还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犯罪行动,可是他已经从镜中看到恶魔,很喜欢这个设定,就是有种人非圣贤、主教也是普通人,在面对舆论之前种种内心的自我挣扎成分更多吧!下半场的「身为主教恋红颜」更是他的自白,虽然邪恶,却也是很有故事、很有层次的角色。这种明知道危险却忍不住靠近的致命的吸引力,让主教的角色很有戏剧张力。

 

下半场就谈谈比较有画面的曲目吧,「大钟」除了特技演员在钟上转来转去飞舞著很吸睛之外,这一段我很注意歌词,自从艾丝梅拉达不见之后,科西莫多也不再敲钟了,他讲述了他敲钟的心情,还有大中小钟代表的意义。我觉得这更反映了他的孤独,也许每一声钟响,都隐含著他的祝福与寄托吧!艾丝梅拉达不见之后,他也没心情继续敲钟了,然而这样的心情不只他,主教也同样的失落。

 

「驱逐出境」

        不知道是不是近年来台湾有很多游行示威,驱逐出境的形象让我会把两者关联在一起,只是舞台剧中还没有拒马、洒水车这么恐怖的东西……当然这也是我克洛平的重头戏。

「舞吧,我的艾丝梅拉达」听到这首就知道要结束了,好舍不得啊,我的连假小确幸就要没了,还是竖起耳朵听科西莫多最后的吟唱,唱到声嘶力竭也倾吐不完的悲伤,随著布幕后三对旋转的艾丝梅拉达形象自转著、舞著,很凄美。(看之前的网志是不是因为场地小变三对)有人不喜欢悲剧,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但感觉还是很隽永,这一幕是一个无论音乐或是舞台画面都给人定格的经典场面,每每想到钟楼怪人,除了大教堂时代就是最后科西莫多抱著艾丝梅拉达的形象。这一动一静,一美一丑之间,形成了反差的美感,整出戏也在掌声中落幕。

谢幕时下面的字幕还贴心的提醒可以在原座位拍照,天哪!第一排优势又来了!!!能再次听到诗人带领大家唱著大教堂时代实在是享受啊……

IMG_20170228_170707

后记是这个表演在谢幕的时候,字幕提示有写请勿冲上台,可是可以留在座位拍照,真幸福!诗人再次登场引唱大教堂时代真是很感动喔!

有安排50位的签名(好少),我只有看了一阵子就离开了,期待下一场表演ˇ

 

  因为实在太喜欢了,忍不住找了琴谱来弹,不过琴艺剩0分,只能说是弹自己爽的~哈哈 

《钟楼怪人》音乐剧观后感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