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自和杨过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三年来没得到二人半点音讯。她心中长自记挂,于是禀明父母,说要出来游山玩水,实则打听杨过的消息,她倒也不一定要和他夫妇会面,只须听到一些杨过如何在江湖上行侠的讯息,也便心满意足了。偏生一别之后,他夫妇从此便不在江湖上露面,不知到了何处隐居,郭襄自北而南,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

  郭襄信驴由缰来到少林寺,忽听得碑林旁树丛后传出一阵铁链当啷之声,一人诵念佛经:“是时药叉共王立要,即于无量百千万亿大众之中,说胜妙伽他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郭襄听了这四句偈言,不由得痴了,心中默默念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我要问他,如何才能离于爱,如何能无忧无怖?”

  觉远大师念诵的四句偈言出自佛经《妙色王求法偈》中佛陀与迦叶的对话。

  佛曰:“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陀大意是说,一切恐惧和忧愁的根源都是爱。如果一个人能够离了爱,就能无忧无怖。而郭襄恰好正被爱折磨着,韶华如花,正当喜乐无忧之年,可她容色间却隐隐有懊闷意,似是愁思袭人,眉间心上,无计回避。一驴一剑,只身漫游,原想排遣心中愁闷,岂知酒入愁肠固然愁上加愁,而名山独游,一般的也是愁闷徒增。

  郭襄正要请觉远解惑,不想变故陡生,昆仑三圣何足道打上少林寺,觉远和张君宝出手救寺,结果被少林群僧追杀,三人仓皇逃出少林寺,觉远坐在树下念了半夜佛经和九阳真经,悄然圆寂。郭襄和张君宝火化觉远之后洒泪而别。张君宝遁入武当山潜心修炼武功,自创太极功夫,郭襄对杨过还是不能释怀,继续走遍天下寻找,四十岁忽然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开创峨嵋一派。

  那么郭襄为啥忽然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创立峨眉派呢?为啥不当道姑或者以俗家人身份创立峨眉派呢?小编觉得跟觉远不无关系。二十岁时觉远告诉她,只有与爱隔离才能无忧无怖,但是那时候郭襄年轻,对杨过爱之甚深,执念甚固,不能理解。待要详细请教,觉远却驾鹤西归了,只好自己悟。过了二十年,郭襄遭遇国破家亡之痛,父母以身殉国,爱弟壮烈捐躯,姐姐下落不明,亲朋好友一个个弃她而去,遍地哀鸿,她才明白,比起国恨家仇来,自己对杨过那点小爱根本微不足道,遂彻底割断对杨过的爱恋,拔出倚天剑斩断情丝遁入空门,创立峨眉派,并且传下祖训,峨眉派要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誓死不跟元庭合作。因此赵敏囚禁六大派,有些六大派高手信了赵敏鬼话,跟赵敏手下决斗,以求脱身,其实就是变相合作。唯有灭绝师太不仅不出手,而且绝食以示自己绝不合作的决心。

  用《西游降魔篇》中唐僧的话说,为了大爱,就得放弃小爱。男女之情,就是小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