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也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只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卻忽視了對學生性的教育、愛的教育和死亡的教育。這三種概念,分別對應人生的三個支點:身體完整、靈魂豐沛、生命價值。希望在這些關於生命至關重要的環節中,每個父母都能重視起來,做好對孩子的引導與教育。

中國孩子最缺的是性教育

近年來報道出來的幼童性侵事件,頻繁刷新我們的認知。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統計,未成年幼女性侵的概率是19.7%,男童是79%。這意味着,每5個女孩中就有1個在幼年時遭遇過性侵犯,每個男孩中,就有2個曾經受到過性侵害。

性教育一直是諱莫如深的話題

深圳也有一個5歲的女孩被同班男孩摸胸和下體,導致女孩“外陰陰道炎”,着實令人震驚。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 “性”一直是諱莫如深的話題, 總把孩子當孩子,不把問題當問題。

我們總說孩子還小,總嫌性教育太早,可每當類似的事情發生,受傷的總是懵懂無辜的孩子和追悔莫及的父母。

比如之前的小學生性教材因爭議下架,就是如此。

孩子不懂正確的性知識, 到傷害時更無法判斷是否受到傷害。這怎麼能保護好自已?

臺灣作家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有一段話更是直戳現代父母的教育:“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思琪的父母永遠缺席了,而飽受性侵陰影傷害的林奕含,之後也在家裏上吊自殺。

可恥的永遠不是性教育,而是性侵。不要悲劇發生才明白,該做的事情還沒有做。性教育不應該被當作洪水猛獸,而是要極力推廣的科普知識。

我們不能時時刻刻把孩子拴在身邊,但是我們可以做好孩子的性教育工作,讓孩子從小就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

如何教育孩子遠離性侵

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父母應該教孩子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請明確地告訴孩子:身體屬於自己,身體被小背心所覆蓋的部分,不許別人看,不許觸摸。孩子有拒絕親吻、觸摸的權利。

教孩子尊重自己的身體

父母要儘早教會孩子自己換衣服、洗澡,讓孩有獨立的房間,不給孩子穿開襠褲、在孩子面前注意着裝。去泳池、汗蒸房等場所,不帶孩子進性別不同的換衣間。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性侵害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性器官和隱私部位只有自己才能接觸,如果自己不同意,其他人接觸都是侵犯。而當有人試圖侵犯自己時,一定要大聲地拒絕,立即逃離並向周圍的人尋求幫助。

教孩子如何自我保護

告訴孩子,不與任何男性單獨呆在密閉空間內;不貪小便宜;當孩子辨別出自己正遭遇不好的接觸時,不要害羞或害怕,要立即想辦法離開並把事情告訴父母;如果自己的力量無法與侵害者抗衡,也沒有機會逃離,要保護好自己的生命。事後立即報警。

愛的主旋律:平等、尊重、奉獻、寬容

改革開放40年中,人們在追求經濟價值時,往往忽視了教育中最本質的東西—愛。前幾年流行一句順口溜:“分,分,分,學生命根;考,考,考,老師法寶。”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也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只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卻忽視了對學生愛的培養。

人格平等

愛的基礎是平等。愛的主體與受體之間是平等的關係, 無論是君臣,父子,男女,衆生。一旦不平等,那麼這種愛或許變成了可憐,或許變成了施暴,或許還會演變成恨。

自尊尊人

自我尊重與互相尊重這是愛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喪失自我尊嚴或傷害他人尊嚴地去愛,這種愛其實並不能稱之爲愛,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點自我尊嚴,不可能獲得他人對他的尊重和愛。同理,一個人如果不尊重他人的尊嚴,做出有傷他人自尊的事,也同樣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愛。

愛自己也要愛他人

愛的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每個人懂得愛自己的同時也能愛他人。首先要懂得愛自己,然後像愛自己一樣地去愛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予人。那麼如何愛自己?內在包括尊嚴、人格、內涵、素質、性格、氣質等;外在包括身材、容貌、舉止、談吐等。少做傷害自己內外的任何行爲,以達觀快樂的心態去對待生活,讓每一天都過得絢麗多彩。以己推人。愛他人就是盡力地幫助他人,爲他人帶來快樂和幸福,讓他人的生活也能變得越來越美好。

學會寬容和饒恕

寬容與饒恕是愛的最高境界,寬容與饒恕不是犯賤,犯賤是一種弱者姿態,表面忍讓,內心怨恨。寬容與饒恕是一種強者姿態。表面不會屈服容忍,就事論事,內心卻是放下了怨恨,快樂輕鬆。所以愛的教育就是要教導人不要去犯賤,但要懂得寬容。就像一個不再愛你的人,你不應該乞求對方施捨愛,而是應該選擇離開,但在內心放下怨恨。

愛的主旋律永遠是——平等、尊重、奉獻、寬容。

製作:唐境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