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篇 死灰復燃的馬爾薩斯 (1) 

雖然科技進步的現代社會,因為糧食不足而造成人口飢荒-革命-生產-再飢荒的馬爾薩斯陷阱,已經很少見了。

(當然不可能說完全沒有,目前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國家都在非洲,而這些也是落後的未開發國家,中國雖然因為一胎化政策減少未來的人口壓力,但如網友所說仍有糧食不足的現象

所以才到非洲墾荒。不過敝人認為糧食非主因,主要還是有原油與礦產,以及中國累積大量的外匯跑到世界各國投資,非洲就是他們佈局的地區之一)

 

雖然馬爾薩斯陷阱不太可能發生在現代的台灣,幾乎少有聽見因為沒飯吃又生了一堆而餓死的案例。但現在台灣仍就面臨的情況是:少子化

 

我常常聽到一種抱持不生小孩的人的常見說法,就是生下來又養不起,何必要生他來這世界受苦受難!生小孩對他們來說,似乎是一種罪孽。

但從這裡就可以知道,不生小孩的關鍵在於"養不起",生小孩究竟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的龐大支出嗎?在我們祖父母或是父母那輩,經濟環境遠遠比現在還差,收入又少,明顯更有不生育的理由,可是為什麼長輩們所處的時代,卻是子孫滿堂,一個家庭有5個以上的兄弟姊妹非常常見,難道他們都沒有考慮養育的成本壓力嗎?

我向家母詢問那個年代的現象,得到的回答是在古代農業社會,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多生一個小孩就是多一個人幫忙生產或顧家,如果是男生那是更好,更可以幫忙下田耕種,多生有何不好?也因此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存在。即使有小孩子幼年的養育成本在,但是在長大後不只能夠幫忙家裡生產,等到父母年邁無法工作之後,還能靠子女幫忙供養,這就是所謂的"養兒防老"。

但最近看了某本淺顯介紹年金制度的書籍[1]後,發現古代的"養兒防老"有更為深層的意義。

因為當時金融體系普遍不發達,社會結構仍舊處在大家族式的農業社會當中,也沒什麼社會安全制度(如勞保健保等)

人們在年輕的時候體力好有辦法工作,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可是一旦年老力衰的時候,無法向年輕時能夠工作,若身旁無子女後嗣可以照顧,那就真的非常悽慘落魄!

當時也沒有什麼退休金制度,因此只好透過家族體系分擔成員風險,並且努力生育小孩,在年輕的時候努力生養小孩,年老之時就靠小孩供養,並且以傳統價值的人倫觀念維繫下去,生生不息。

而這樣由當期的勞動生產產生的收入,隨即轉為高齡退休者的供養來源,即是「Pay as you go」,亦稱隨收隨付制,現代的勞保年金就是用這制度去規劃的,只是這種制度本身是有缺陷的,詳情日後再談。

 

而在邁入現代化社會之後,金融體系的建立與逐漸完善,勞健保制度的產生,加上商業保險的蓬勃發展,使得以往只能透過家族分擔風險的模式崩解,就逐漸演變成現今的小家庭制度。

也就是說,為了未來生存的機會而生養育女的動機就大幅減少,雖然還是有人希望年老時有伴侶或兒女陪在身旁,但大都出自於情感因素,養兒育女的經濟價值反到沒那麼重要了!

因此可以看到許多現代化又文明進步的國家,生育率普遍不高,反而是政府希望人民多生一點,不過這主要是攸關於未來國家經濟發展,原因之後有時間再談。

 

雖然上面提到,古早年代老百姓多數普遍貧窮,雖然生育子女多卻也代表仍舊需要付出不少的養育成本,最後也都這麼活過來了,小孩也平安長大。為何到了現代,貧窮情況明顯改善,卻反而說養不起,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養育方式吧!

如果問現代的年輕父母,尤其是未生育小孩的人,若他們有小孩之後,會計劃用什麼方式養育?

於是乎就可以看到他們列舉了一堆養育小孩的零零總總費用,包括:尿布、奶粉錢、嬰兒用品、自費預防針還有保母費!等長到了一點就是幼稚園學費,小孩子想學東西再加個才藝班費用;到了大一點就是國中小學的學費,制服費,教材文具等等費用,為了跟班上競爭,還要多一個龐大的補習費用;等到之後上大學了,如果是公立學校還好,若是私立的學校,更需要負擔龐大的學雜費,讓很多考不上國立大學的學生,一進去就要用助學貸款,等到畢業的時候,還沒賺錢就已經背負一堆債務了。

更別提這段成長期間,需要的其他休閒玩樂如出國旅遊與治裝打扮費用(尤其是女生),或是設備如電腦(尤其是阿宅)、智慧型手機等等已經是生活必備用品的費用。

這樣加一加,是否很嚇人呢?我這邊還沒提父母雙方所要支出的費用,譬如最恐怖的房貸,再加個車貸或是養車費用等等

但是父母那年代有這些有的沒的費用嗎?如果沒有這些費用,排除掉必須的學費與生活費,是否就可以讓養育費用的成本大大降低,當一個父母的成本也不會那麼高了?

說得再簡化一點,就是養小孩有省錢的養法,也有花錢的養法,兩者之間的差異當然會不同

breeding cost  

 養育小孩的費用計算  (來源:今週刊688期)

但是,即使如此,有多少個年輕爸媽會願意接受用古早年代的養育方法來教養小孩呢?我想很難,現代人生活中的選擇已經愈來愈多,經常性支出逐年提升,一去不回頭,在目前人民普遍無法提升的情況下,為了保有一定水準的生活品質,只好犧牲了生小孩的責任。

 台灣家庭經常性支出變化  (來源:「外匯是穩定的天堂」Joe大部落格)

因此,為了避免落入生育小孩的"馬爾薩斯陷阱",生小孩不只背負龐大的養育成本,也更讓自己的生活步調被打亂,沒辦法過著單身時的快樂享受生活,這些都是年輕男女不想面對的問題。

這些論述我在 《崩世代》讀後感(2) - 少子化的對策 也都有提到過,這裡不再多說明。

雖然現代人經常性支出增加,養育成本提高,但這些都只是個人臆測,每個人生活情況不同,價值觀與養育方式也有差異,年輕人不婚不生我想還有其他原因,我無法一概而論之。

下一篇,敝人會就台灣年輕男女的價值觀,以及感情面來分析這些情況。

 


參考資料:

[1] 郭明政, 《年金政策與法制》, 2009-06-01, 元照出版

http://www.angle.com.tw/book01.asp?b_code=1D130G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