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改變口袋。如果讓我去當落後地方的村長,讓村民們致富分以下幾步走。

1:整合資源。可能有人要說,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能有什麼資源。其實無論貧窮與富有都各具資源。舉個例子:貧窮的地方首先路道是泥土路,甚至崎嶇不平;房子陳舊破損;甚至無水電和網路,田間作業還都是靠手拖肩扛的古老模式等。那麼這些貧窮的現象就是資源。我們可以藉助這些資源開闢原生態返古農家旅遊。(針對現代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出門靠車,無車不走和對落後貧窮的好奇)等現象而開闢的旅遊資源。2:引進資源。向成功的村莊,農莊借鑒經驗和方法,引進他們的資源(品種、技術、管理方法等)。如大棚反季節蔬果。田間套養水蛭等。3:平臺借力。利用網路終端APP推薦自已的產品,使其直面市場,提高知名度,把死水變成活水。

4:優化農產業結構,讓其成為可操作性;可持續性;可拓展性的新興產業結構。為現在脫貧,以後更富鋪平道路。


想讓一個落後的村變得富裕,這其實就是當前國家花大錢、花大力推進的脫貧攻堅。如果我是貧困落後村的村長,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不管有多大困難,都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新到一個地方,首先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做好調查研究,瞭解村情,掌握實情。不瞭解情況,你就沒有發言權,甚至有可能是瞎指揮,會勞民傷財。調查研究應該考慮到村裡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情況,人口及勞動力情況,現有土地及產業情況,各家各戶的總體收入情況,還有村裡有什麼傳統,等等。只有掌握到真實的村情,纔有可能找出落後的根源,有針對性地作出下一步經濟發展的決定。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我認為第二要抓村裡的經濟發展規劃。最好到縣裡或省裏請教一些專家,或者以幫扶發展的名義邀請上級部門來指導。規劃這個東西,很多人以為要大城市搞大建設大項目纔用到,其實,農村裡的發展也同樣需要規劃。

沒有規劃,就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就會出現今年抓這種產業,明年又想抓另一種產業,農民羣眾就會無所適從。當然,村裡的經濟發展規劃沒必要象那些城鎮的大項目規劃那樣標準,但近、中、遠發展目標,主導產業規模及佈局、效益分析等,總是要有的。只有規劃定了,目標才明,經濟發展才有方向。

有了規劃,除了組織發動引導村民按照規劃發展產業外,我認為還應該積極向上級跑項目,請求支持。現在,國家關於扶貧有很多支持的項目和資金,而且數額還不小。你可以拿著規劃向鎮裏、縣裡有關部門彙報申請,爭取有資金項目進入村裡。如果有項目資金帶動,村裡的經濟發展將會得到大大的加快。村民羣眾也會對你另眼相看。

如果村裡有好的資源,在此基礎上,建議你帶著村委幹部或農戶代表,利用一切機會外出宣傳,招商引資,引進一些企業到村裡合作辦項目共同開發。比如,有山水資源,可以合作開發為休閑農業旅遊點發展第三產業,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及農產品變旅遊品來銷售;如果有大量的優質生態農產品原料,可以合作辦加工廠,就地收購就地加工,還可以增加就業,擴大原料基地;如果有手工加工傳統,可以合作辦手工藝廠,組織有手藝的村民就地打工,等等。總之,靠山喫山,靠水喫水。

最後一條,也是很關鍵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發揮你作為村長的班長帶頭人的作用。

一方面,團結好村委一班人,與村幹部做好分工,明確責任,搞好團結,形成經濟發展的合力。畢竟,自己一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班子團結纔有合力。

另一方面,作為村長要與村民羣眾打成一片,以誠心換取村民的信任,以行動換取羣眾的支持。

只要你真心努力為村裡辦事,真誠為羣眾著想,即使村裡的經濟因種種原因暫時還發展不夠快,村民們也會理解支持的。

以上觀點來源於「桂農通」,歡迎您的關注、點贊與轉發。


農公社整理回答,喜歡的可以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謝謝啦!

不請自來!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是農村人,大學畢業一直在城市工作,接觸的都是互聯網和現代化,當我看到這個問題後,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我,一個三年工作經驗的90後大學生如何讓我的家鄉更富裕。

農村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種植的農作物賣出好價錢;二,引入城市人來消費。根據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做出針對性的工作。

第一,種植的農作物賣出好價格?

農作物是什麼?以我村現有農作物為例,油菜!可深加工為菜籽油!而我們的農戶只是種植,收購的只是小商小販上門,中間有很多轉手,造成農戶的收入較低!我作為村官,可以直接對接菜籽油生產企業,每年收成的時候企業可以派車直接收購,減少中間環節,企業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農戶可以活動更多收入。

第二,如何引入城市消費羣體

光靠現有的農作物是無法致富的,因為沒有核心競爭力,中國作為油菜種植大國,各地區都有產量,並非我村獨有。常見可以聽到的消費升級,是我們一個很好的思路,大面積的油菜花是一道很靚麗的風景線,市區到我村一個小時即可抵達,而且百分之九十是高速,可謂方便,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開展旅遊業,免費參觀加免費體驗老工藝手工提煉菜籽油的方式吸引遊客,菜籽需要購買,提煉出來的油遊客可以帶走,村民提供一些技巧和工具,很多家庭出來的遊客想體驗一下集體的勞動,很有意義。並且,遊客可以向當地的農戶預定菜籽油,而農戶需要保證的是新鮮菜籽榨出來的新鮮油,並且第一時間通過物流的方式送到客戶手中。

有了遊客,有了人氣,可以帶動餐飲住宿等項目的引進,農作物的銷售渠道和方式也變得多樣化,農作物的價值也得到了最大的提升。之後,也可以品牌化和形成特色化之路。

第三,開發和發展

當然,只限於現有的農作物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引進高質量的產品種植,發展多元化,大山可引進水果,也可引進城市綠化植物的培育,真正不喫飼料的土雞等,形成綠色生態的農產品種植加工和研究為一體的農村。也可以,開發中小學生的戶外體驗基地,對接城市學校提供農業課程和實踐拓展基地,提供大學生藝術生寫生攝影基地,包括影視拍攝基地等。

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各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只要你的提案和方式對農民和農村有益,地方政府會給你牽頭,幫你對接一些資源,在時間表的規劃下誰也不敢拖後腿。

建設美麗鄉村是國家重中之重的任務,如何去做,怎麼去做都有待商榷和思考,摸著石頭過河本是一條艱難的路,目前的難題是農村缺少人才的問題,所以國家和鄉村都需要新世紀的人才。你們覺得呢?


如果要到一個落後的村當村長,第一件事就是先了解村情,把最基本的情況掌握好,尤其是相關數據,做到知彼知己。

一:搞好信訪穩定。搞好信訪穩定纔是全盤工作重中之重。如一個村到處冒煙,逢火又起,做為一個村幹部你是繼續工作或是滅火,後院起火會是你焦頭爛額。穩定不下來幹什麼工作都白搭。穩定壓倒一切。

二:村民自治,依法治村。公平自在人心,瞭解民意做好決策。充分發揮村民代表和村民代表會議。認真聽取羣眾意見,制定村規民約,發揮民調組織作用,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三:認真處理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關係,工作上形成合力。在黨支部的領導下開展村委會工作,尊重領導,團結同志,遇事多商量勤彙報,聽取羣眾意見,做好羣眾與黨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

四:樹立四個意識,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新農村。做為村主要領導,要樹立發展意識、樹立服務意識、樹立團結意識、樹立創新意識。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


對於這個問題,野夫深有感觸。怎樣才能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野夫有著切實的體會和思考。

1.轉變窮人思維

富裕的地方千篇一律,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要想真正脫貧致富首先要搞清楚落後的深層原因是村民沒有致富的意識。

多少年來,落後地區的農民習慣了聽天由命,不思進取。形成了非常嚴重的「窮人思維」。甚至很多地方以貧困村為榮,以拿到政府扶補貼為榮。所以首先要加大宣傳,徹底改變村民的依賴心理。

2.企業加農戶合作

只有從自身切實條件出發,根據自身資源謀求發展才會長遠。脫貧致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轉變了村民的思想觀念之後,接下來的需要根據本村的資源狀況謀求發展。

千百年來農民都是以種地為生,對於他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在傳統農業不景氣的今天,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市場前景被看好。

可以尋求企業加農戶的合作方式,根據當地的土壤性質、適種作物,以及市場前景,合辦農產品加工廠。另外還可以依據當地特色,深度發展鄉村遊以

3依靠網路平臺推廣

現在很多網路巨頭,都在加大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山村地區對幫扶力度。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都在尋求優質的農產品合作。

今日頭條去年年底推出的「山貨上頭條」活動,更是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幫助大量貧困農村的優質農產品找到出路。同比銷售量達到50倍以上。

除此之外,各項網路紅人的直播活動,更是對當地環境,風俗人情,特色民俗進行推介,大大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促進了當地鄉村體驗旅遊的發展。

以上僅僅是拋磚引玉,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需要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資源和麪臨的困境,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長久之路。自力更生,多方共贏纔是脫貧不返貧的保證!


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其次則變思維,實踐得結果。先集中村民開會討論關於集體的利益,集中村中的一切人力物力致力修好道路,發展交通網路,只有道路暢通才會有致富的可能性。

因為道路暢通了,村子裡的特色產品才會運輸到市場,村子的客流量才會增多。當道路修好時,我們應該改變村民的思維,改變因貧窮很制約的落後思想,進行先進優秀的文化教育,提升村民的思維能力。要保護集體利益,其次到個人利益,為集體著想。然後可以利用好村子的資源和優勢方面,大力發展經濟建設,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如通過成立合作社等方式發展小農經濟。當這些工作已經完成時,村民委員會就要開始檢驗經濟建議工作的成效,及時調整發展道路。把本村實際的情況上報上級部門,爭取外面的資金資助,大力發展經濟。


這是一個人為誰立命的價值觀問題,人生在世不再呼你有什麼,而是給後生留下什麼。按現代的話來講就是要有一切為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心念,深修志遠之智慧濟事與民。所以如果叫我去當一個落地方的村長,一是要搞清這個地方落後的園因。二是這個地方是否宜居,一方水土是否能養活一方人。如果立地條件好,那就是人的問題了。那我就從人的思想教育入手,轉變思想觀念,認識自己家鄉資源優勢,統一百性思想,撻成共識,制定合情合理的科學規劃,發展方向要認清,一條道路要堅持,興村富裕是幹出來,不是竽出來。


貧窮這是農村,普遍問題。我希望農村不是承包到戶,那樣太分散,家家制農機,戶戶都忙那幾畝地。這樣的分散經營已經不適合當前農村的發展模式,更不能讓村裡經營。那就把村裡的資源,包括礦山土地黃地等資源,按村民總數劃出股份。村委會只留一小部分,把村裡這些股份收入作為調節特殊情況的專項資金,其餘股份按人分配,再有一部分股權讓村民購買。股東大會選舉出村級企業的董事會然後招聘經理人。村幹部不負責企業事務,讓幹部統籌謀劃村裏長遠規劃,只有做好後勤服務。


這個問題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第一要考慮村情,適合發展什麼。第二要考慮銷路,生產出來了往哪賣。第三要轉變村民的思路,現在很多人都是指望著國家補貼,你叫他自己掏錢發展生產簡直是做夢,並且越窮的地方越這樣,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啟動資金走哪來,我也是農村人,我覺得這幾點問題解決了就基本上能夠脫貧致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