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命脈。近30年,我國打造了一系列世界級的工程項目。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大壩

、現代工程史第八大奇蹟-港珠澳大橋、在建的全球第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等等,以及四通八達,全球通車裡程數最長的高鐵網路。這些都是讓全世界為之讚歎的工程,實力展現了「中國速度」,並且在全球基建市場,留下了「基建狂魔」的名號。

這些舉世矚目的大工程,都離不開一種最基礎的建築材料-混凝土。同時,中國也積累了大量關於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的施工經驗。而最近,國內大體積混凝土泵送記錄又被刷新,上海建工48小時澆築2.7萬方混凝土,創造出迄今為止,上海房屋建設最深的大體積基礎混凝土底板澆築新紀錄。

?這是位於徐家匯中心虹橋路地塊,高達370米的T2塔樓工程項目。這幢超高層大樓建成後,未來將取代320米高的北外灘白玉蘭廣場,成為「浦西第一高樓」。

高層建築的難點在於地基的施工建設,根基牢固,才能讓大樓更加的牢固。在這個項目上,上海建工的建設者們花費將近500天時間,日夜拼搏,先後完成了5個分區近3.4萬平方米基坑的挖掘工作,最深的地方有37.2米,相當於12層樓的高度。同時,它的總挖掘土方量達到了110萬立方,日平均挖掘量近3000立方。在上海這樣一個繁華的大都會中心,挖這樣一個基坑,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基坑挖好之後,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底板進行混凝土澆築。按照大樓的建設高度,這個項目的底板混凝土澆築厚度將達到6米,這也是項目的第二個難題。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築,很難保證混凝土受熱均勻,若受熱不均,就會產生裂縫,影響建築質量。不過,對於經驗豐富的中國建設們,這都已經不算是什麼難題了。

?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築的高效,以及連續性,施工方最多的時候,採用了7臺來自三一重工的C8系列臂架泵車,同時向基坑泵送混凝土。為確保安全,技術人員採用BIM技術和獨創的基坑自動監控系統,在計算機中提前把「挖坑」過程預演一遍,科學預測基坑變形速度、程度,然後優化施工方案。

經過了48小時的連續奮戰,這個超大基坑的混凝土澆築工作圓滿完成,使用的混凝土超過2.7萬立方,上海房屋建設最深基礎大體積混凝土底板澆築新紀錄由此誕生。

?以一個混凝土機械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這一次,挑戰的不僅是大體積混凝土連續澆築的難題,更是對這7臺臂架泵車的性能的一個考驗。連續不斷的工作48個小時,對於底盤、發動機、上裝的液壓系統,以及臂架的穩定性和耐久性,確實是一個極大的檢驗。

國內外,這種有大量泵送設備參與的施工項目也不再少數。早在2002年的時候,美國一家施工方,同時採用了17臺臂架泵車,對一幢大樓的底板進行混凝土澆築,場面也是非常宏大。

?混凝土澆築工作一開始,17臺泵車把整個工地圍了個水泄不通。同時,還有6臺泵車,兩兩通過軟管連接,延長臂架的澆築範圍。為了保證澆築的連貫性,施工方出動了259臺攪拌車參與混凝土的運輸任務。最終17臺泵車一共澆築了13502立方碼的混凝土(約合10323立方米)。而且,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沒有挪動一臺泵車的位置。

?從參與的泵送設備數量來看,這個項目也算是創下了一個記錄。不過,從泵送混凝土澆築方量,以及施工時間,還有每臺泵車泵送混凝土的量來看,依然是我國的施工者們更勝一籌。用不到一半的設備,完成了比它多兩倍的混凝土泵送任務,這樣的施工效率,真正的詮釋了什麼基建領域的「中國速度」。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砼行機械」,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經第三方維權機構認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感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